王晶晶

摘要:隨著國家對科學研究支持力度加大,科研成果大量涌現,研究報告出版,尤其是實證性研究報告出版日益繁榮。當前實證性教育研究報告中大多存在研究設計不夠嚴謹、數據準確性不足、結論推斷邏輯有問題、術語專名錯誤或前后不統一、圖表混亂、多作者合作造成的前后不一致等問題,對報告本身的科學性、可讀性、規范性造成了負面影響。編輯可通過運用專業知識判斷研究的科學性、運用出版規范消滅編校問題、認真核對數據、留心術語、從整體性角度審視書稿等策略對實證性教育研究報告進行編輯加工。
關鍵詞:教育研究 實證性研究報告 編輯加工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科學研究的大力支持,學術研究事業日益繁榮,學術研究隊伍不斷壯大,科研成果大量涌現。出于傳播科學研究成果、繁榮學術交流的目的,許多研究者存在出版科研成果的需求。同時,由于當前多數研究成果是基于國家資金支持的各類科研課題而形成,部分科研課題在結項時有課題成果出版的要求,科研成果出版,尤其是研究報告出版出現了空前繁榮的局面。然而,在研究報告類圖書出版方面,也存在稿件質量參差不齊,研究報告科學性、規范性、可讀性不強等問題,尤其是實證性研究報告,由于存在大量數據,給書稿的編輯加工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本文基于筆者編輯實證性教育研究報告類書稿遇到的問題,談一談實證性教育研究報告類書稿的編輯加工策略。
一、什么是實證性教育研究報告 研究報告是描述研究工作的結果或進展的文件,是報告情況、建議、新發現和新成果的文獻,是研究者廣泛使用的一種文體。根據教育研究的內容及所采用的方法的不同,研究報告可以分為實證性研究報告、文獻性研究報告和理論性研究報告。
實證性教育研究報告主要指采用實證研究方法,如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實驗法等方法進行研究,采用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的研究報告,如教育調查報告、教育實驗報告等。這類報告主要是通過有關資料、數據及典型事例的介紹和分析,總結經驗,探索規律,指出問題,提出建議。
文獻性教育研究報告主要指以文獻情報資料作為研究材料,通過搜集、鑒別、整理、研究文獻,對一定的教育現象及教育問題進行探索和分析,進而形成的研究報告。這類報告通常涉及較多對文獻的梳理、評述、引用。
理論性教育研究報告即狹義上的教育學術論文。這類報告以闡述研究者對某一事物、某一問題的理論認識為主要內容,重在陳述對研究對象本質及規律的認識。在這類研究報告中,研究者通常采用思辨的研究方法。獨特的看法、創新的見解、深刻的哲理、嚴密的邏輯和個性化的語言風格是這類研究報告的主要特點。理論性研究報告通常沒有實證研究過程,對研究者的邏輯分析能力和思維水平有較高的要求。
不管何種類型的研究報告,其寫作都具有科學性、規范性、可讀性、創新性的要求,要做到結構完整、邏輯嚴密、數據準確、方法規范、語言通暢,作為出版物的研究報告,更要在上述方面達到出版要求。
二、當前實證性教育研究報告類書稿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研究報告出版中以實證性教育研究報告居多。與文獻性教育研究報告和理論性教育研究報告相比,實證性教育研究報告中存在大量的數據,涉及研究設計、數據分析、討論、結論及建議等部分,在編輯加工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研究設計存在漏洞
研究設計是否科學、可行,直接決定了整個研究是否科學有效。在日常工作中,筆者發現,部分研究報告在研究設計方面存在明顯的缺陷。例如,某研究報告以“農村教師專業發展狀況”為研究主題,但在研究樣本中,城區、縣城、鄉鎮學校的數量分別為6個、7個、7個,農村樣本學校數量和農村教師樣本數量太少,直接影響了數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二)數據準確性不足
數據的準確性直接反映了研究的科學性和嚴謹性,實證性教育研究報告通常存在大量數據,在數據準確性方面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數據計算錯誤。這類錯誤是直接由計算錯誤,如加減乘除運算錯誤而引發的錯誤,最普遍的如分項和不等于總和、百分比計算錯誤等。
第二,全書同一數據不一致。這一錯誤類型主要表現為三種情況:前后文同一數據不一致、圖表數據與正文數據不一致、表格數據與對應的圖數據不一致。前后文同一數據不一致是指在行文過程中,對于同一個數據,文中第一次提到時與后面提到時不一致。圖表數據與正文數據不一致是指正文在對圖表進行闡釋時,所提到的數據與圖表中呈現的數據不一致。表格數據與對應的圖數據不一致是指對于同一個問題,作者既用表格呈現了相關數據,也將表格轉化為圖,以更直觀地呈現某個結論,但對應的表與圖中,同一數據數值不一致。不管是哪種類型的數據不一致,都會導致書稿本身自相矛盾,影響讀者對該書稿專業性的判斷。
第三,數據不符合常理。在有些研究報告中,會出現數據不符合常理的情況,如部分研究報告在做相關分析時,有大量相關系數很低但差異極其顯著(p<0.01),而相關系數較高但差異僅為顯著(p<0.05)的情況,遇到這種情況,需要對數據提出質疑,與作者溝通核實,看是否存在數據造假的問題。還有一些研究報告采用陳舊過時的數據,導致數據不符合現實情況。
(三)結論推斷存在邏輯性問題
部分研究報告在根據數據得出結論、做出判斷時,存在邏輯性問題。例如,得出的結論在正文中沒有數據支撐,提煉的結論或觀點與圖表中的數據相反等。以某研究報告為例,在該報告中,某一層級小標題為“基礎教育教師待遇水平下降”,但在相應的正文中,卻沒有論據支撐這一結論,且文中數據顯示基礎教育教師待遇指數增加,根據作者的研究設計及統計方法,待遇指數增加表示教師各方面待遇情況有所改善,在這種情況下,待遇水平下降的結論是如何得出的?面對這種矛盾的數據和結論,讀者會產生疑問。
(四)術語專名錯誤或前后不統一
部分研究報告中,存在術語專名錯誤或術語前后不一致的情況,例如,將“Bartletts球狀檢驗”寫為“Barrlett球狀檢驗”,將“RMSEA”寫為“REMSA”,而且不是簡單的拼寫錯誤,而是全書多次出現,這類問題暴露了作者不專業的態度和研究水平,會讓讀者對整個研究的專業性產生懷疑。還有部分研究報告中,關鍵術語前后不統一,例如,研某究報告在研究工具部分將量表維度分為“專業素養”“信息搜集”,但在行文及表格中則為“專業素質”“信息搜尋”,術語前后不統一,讀來有混亂之感。
(五)圖表混亂
實證性教育研究報告由于涉及大量數據,有時需要通過圖或表來呈現數據調查分析結果,但目前,部分研究報告中,存在制表不科學或圖表體例混亂等問題。制表不科學主要表現在表格雜糅、缺少表頭、表頭項無法概括相應表格內容、缺少圖例、橫坐標或縱坐標項目缺失等方面。圖表體例混亂則表現在圖表缺少單位或單位不統一、橫坐標項目(如國別、省份)有的寫全稱有的寫簡稱等。這類問題通常會使書稿顯得很不規范,達不到出版要求。
(六)多作者合作造成的前后不一致問題
由于部分實證性教育研究報告是在課題研究基礎上完成的,課題參與人員有時有多個,研究報告通常也由多人撰寫,而多人合作撰寫研究報告則會造成行文風格不統一、語言文字水平參差不齊、術語前后不一致等問題,影響了書稿的整體性和流暢性。
三、實證性教育研究報告編輯加工策略
上述實證性教育研究報告中存在的問題,對書稿的科學性、嚴謹性、可讀性產生了負面影響,直接削弱了這類出版物的學術價值和傳播價值,也給編輯加工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在圖書質檢日益嚴格的當前,這類書稿出錯概率更大,編輯加工時須更加認真、細致。在加工此類書稿的過程中,編輯除了要注意一般的語法問題、邏輯問題外,還要核對數據,注意圖表體例問題,以及數據、術語的前后一致性問題。具體來說,編輯實證性教育研究報告可以采用以下幾個策略。
第一,運用專業知識,判斷研究的科學性。在編輯實證性教育研究報告類書稿時,編輯需要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統計學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審視書稿的研究設計、研究方法,判斷研究設計和研究方法可能存在的漏洞。在遇到編輯無法把握的專業性問題時,可以請教相關專家,請專家幫忙把關,確保書稿的科學性、研究的有效性。
第二,運用出版規范,消滅編校類問題。實證性教育研究報告與普通書稿一樣,同樣存在語法、邏輯、體例、一致性、標點等方面的問題,對于這類問題,需要編輯按照出版規范,認真審讀,盡可能消滅這類錯誤。
第三,警惕數據,認真核對。實證性教育研究報告旨在“通過數據說明問題”,可以說,數據是這類研究報告的靈魂,數據如果有誤,則其結論的可靠性便會受到質疑,因此,在編輯加工實證性教育研究報告時,需特別警惕研究數據的準確性,認真核對,勤思考、勤動手,思考數據之間的邏輯關系,可以自己計算的數據要親自動手計算一遍,以發現可能存在的問題。遇到數據問題,需要請作者核實,必要時做出解釋。
第四,留心術語,前后一致。術語使用的準確性,體現著研究者對研究方法的掌握程度、研究思路的清晰程度。術語使用的規范性,則體現著研究者撰寫研究報告的規范程度。術語是否明確、準確、統一、規范,直接決定了讀者能否對書稿所述內容有確切、恰當的理解。部分作者在寫作時,可能意識不到術語不統一的弊端,認為雖然表述不完全一致,但意思一樣,這就要求編輯在這方面多留心,與作者確認、商討術語問題,以確保書稿表達的準確性。
第五,從整體性角度審視書稿,提升書稿整體質量。從整體性角度審視書稿,包括從內容、語言、體例等方面對書稿進行整體的把握。從內容上,應注意書稿各個章節之間的整體架構、邏輯關系,對整體架構不合理,各部分、各板塊之間邏輯關系不緊密等問題提出審讀意見及修改建議,與作者溝通解決。從語言上,應注意全書語言風格的一致性及語言流暢性,尤其是對多作者合作完成的研究報告,尤其要注意語言風格的不同以及語言文字水平參差不齊的問題,遇到語言流暢性較差的章節,需要與作者及統稿者溝通、修改。從體例上,要對書稿各個部分論述的方式、標題結構的設置、圖表體例、統計數據呈現方式等進行整體考慮,確保書稿形式上、內容上的整體性。
總而言之,在實證性教育研究報告出版日益增多、圖書質量檢查日趨嚴格的背景下,基于實證性教育研究報告與普通學術出版物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等現實情況,編輯在日常工作中,應注意積累經驗,及時總結,掌握實證性教育研究報告的編輯要點,提升這類出版物的整體質量,促進其學術交流價值、傳播價值更好地發揮。
參考文獻:
1.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導論[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2.袁振國.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張厚粲,徐建平.現代心理與教育統計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4.魏中青.編輯加工時應注意文章的數據統計——以《生態學雜志》為例[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7(3):162-164.
5.付傳軍.編輯學術定位和知識結構新論[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5):181-184.
6.新聞出版總署科技發展司,新聞出版總署圖書出版管理司,中國標準出版社.作者編輯常用標準及規范(第三版)[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