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斯·穆諾 林非
2016年,法國電信前董事長、前副董事長、前人事部總經理因向員工實施精神虐待等多項罪名被檢察院正式起訴,同時還有4名在任的高層因同謀罪被一起送上了法庭。起因是在2006至2009年期間,法國電信因大規模改組,制定了裁員2萬人和強制1萬人換崗的計劃,改組期間公司高管還推行了極為嚴苛的管理制度,導致員工不僅承受著被裁員的恐慌,還承擔著工作業績帶來的巨大壓力,在這樣壓抑的工作環境下,3年內有50多名員工自殺,還有更多員工因為抑郁開始接受藥物治療。法國電信自殺潮在震驚了世界的同時,也暴露出了企業管理不當對員工的身體和精神健康造成巨大傷害的事實。
在公司經營狀況堪憂的情況下,老板們首先想到的往往就是裁員,他們才不會為員工的生計問題擔憂,他們只在乎如何將利益最大化。心理學家表示,當人在面臨著巨大的危機感,或對未來失去信心時,就會產生輕生的念頭,而如果一個公司對崗位、福利沒有合理的制度和管理方式,就會讓員工產生危機感,法國電信員工自殺潮的背后,是他們對表達訴求和捍衛權利的需要。
據法國檢察機關調查,法國電信高層其實已經預計到了重組計劃可能帶來的風險,甚至對員工心理上可能出現的抑郁、悲傷、憤怒都做出了估計,但沒有及時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法國電信前董事長迪迪埃·隆巴德甚至曾經說過:“我就是要讓員工主動離開,隨便他們是從門走出去還是從窗戶走出去。”因此檢察機關認為法國電信領導層故意蔑視職工的生命,應以過失殺人、危害他人生命以及精神虐待的罪名接受審判。
近年來,不容樂觀的世界經濟形勢加劇了老板們的壓力,也讓他們為了攫取利益而變得更加不擇手段。美國安然公司的創始人肯尼斯·雷就是其中的典型,安然公司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公司之一,名列美國500強企業中的第7位,但肯尼斯·雷在明知道公司運營出現問題后,還不斷地向公眾發布虛假利好消息,他一方面向員工和投資者鼓吹公司股價會繼續上升,一方面卻秘密地大量拋售公司股票,最后公司股價由80美元驟降至1美元,公司5000多名員工不僅失業,還失去了積攢多年的退休金,而肯尼斯·雷本人卻從中獲利2億美元。
多年來,肯尼斯·雷在公眾和員工面前,塑造的都是睿智、親切、幽默的老板形象,但在法庭上,他卻暴露出了自大、傲慢的本性,他對證人的指控忿忿不滿,還在審判中展現出了很強的控制欲,給媒體和陪審團留下了極其不佳的印象,最終陪審團認定肯尼斯·雷被指控的6項欺詐罪名成立。
專家表示,肯尼斯·雷的行為是多年擔任高管的慣性造成的,控制欲過剩,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缺乏同情心,這些都是老板們的通病。因為老板的工作壓力繁重,需要承擔企業經營的風險,所以比一般人更容易煩躁憤怒、疲憊不堪,更容易受負面情緒困擾,如果得不到適當的排解,患心理疾病的概率也就大大增加。
除了來自外部的壓力,老板們之所以能當上老板,他們本身的人格特質和常人相比也有一定的差異。加拿大犯罪心理學權威羅伯特·海爾研發出了一份“精神狀態檢測表”,檢測表滿分為40分,如果測試得到30分以上就會被認定患有精神病,一般正常人的得分在10分以下,而加拿大連環強奸殺人犯保羅·伯德納的測試結果則高達35分。
海爾教授研究發現,北美監獄男性犯人的精神狀態平均得分為23.3分,而北美大企業老板的平均得分竟然也達到了20分,也就是“中等程度的精神病態”。在過分鼓吹“成功學”的現代社會中,人們對成功人士總是有著一種盲目的崇拜,也使得這些企業家無論在商場上使用多么狡詐、狠辣的手段,只要最后能獲得成功,其所作所為最終都會被合理化。
心理學家保羅·巴比亞克還發現,在職場中,管理人員患精神類疾病的概率要比普通員工高出4倍。說到精神類疾病,人們一般自然而然就會聯想到連環殺手,或是有暴力傾向的精神病患,但其實很多有精神疾病的人的患病特征并不明顯,也可以正常生活,甚至還可能在公司中身居高位,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巴比亞克在其所著的《穿西裝的蛇》中詳細闡述道,反社會人格障礙患者甚至比一般人更容易爬到公司高層,他們表現出的以自我為中心、欺詐、操縱欲、冷漠常會被誤認為是具有領導力的特質,而在這個商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競爭對手越來越狡猾的社會,反社會人格者反而能憑借著自己的手段很好地生存下來,并成為所謂的“社會成功人士”。
德國思想家漢娜·阿倫特在《耶路撒冷的艾希曼——倫理的現代困境》一書中,分析了被稱為“殺人魔”的納粹德國高官阿道夫·艾希曼的言行。艾希曼曾被任命負責制定屠殺猶太人的方案,然而在耶路撒冷接受審判時,他堅持認為自己無罪,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完成上級交付的任務。對此,阿倫特提出了一個著名觀點叫“平庸無奇的惡”,艾希曼之所以發布了處死數萬名猶太人的命令,并不一定是因為他就像人們所說的是個十惡不赦的惡魔,也可能只是因為他就是一個平凡無趣、不具有鮮明個性的人。他只是像機器一般順從、麻木、不負責任地完成上級下達的命令。他不動腦子,以服從為天職,對別人也沒有同理心。
這種“平庸無奇的惡”在很多公司高層身上也能看見,他們并不一定是本性很壞的人,但由于過分追求工作業績,渴望得到領導的賞識和社會的認可,于是將績效考核和升職當成是工作最大的動力,道德、情理、良心在他們想要達成的目標面前完全失效,為了公司利益,他們可以毫不留情地開除下屬,為了擊垮競爭對手,他們也可以使出各種手段,這些都是“平庸無奇的惡”。
近年來,隨著日本的產業結構調整,社會上勞動和競爭壓力急劇加大,一些無良企業開始壓榨員工進行長時間的加班,最后導致部分員工 “過勞死”。2015年12月,日本廣告巨頭電通公司就有一名員工因工作過勞而自殺。自殺的員工叫高橋茉莉,從名牌大學畢業后,她就進入了這家廣告公司就職,在外界看來她擁有非常光明的未來,然而在進入公司半年后,她就選擇了從公司宿舍跳樓自殺。警方在調查中發現,高橋茉莉在生前就曾多番抱怨工作辛苦,她對家人傾訴過:“一天待在公司20個小時,我已經不知道生存的意義是什么了。”據公司加班記錄顯示,高橋茉莉一個月的加班時間長達105小時。最終法庭裁定高橋茉莉的自殺和工作過勞有著直接的關系,電通公司應該對高橋茉莉的自殺負責。隨后,公司的總裁石井直因此事宣布辭職。
這一事件也引發了日本社會對“黑色企業”和黑心老板的討伐,“黑色企業”主要是指勞動環境惡劣,壓榨員工長時間無償工作的無良企業。據日本媒體調查發現,有高達八成的畢業生擔心誤入黑色企業,書店中也出現了《黑色企業完全應對手冊》《讓黑色企業加倍奉還》等指導類書籍,企業分析師甚至建議企業在招聘時要公布過去3年的離職率,通過這些方式來減少年輕人誤入黑色企業。
澳大利亞邦德大學的心理學家在對200多名硅谷的CEO進行診斷后發現,其中21%的CEO都具有精神變態的特征,而在一般人中這一概率僅為1%。還有一些其他的研究也都反映出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在一個公司中越往高層,精神病越多。
這些精神病患者通常都缺少一些基本的人性價值觀,比如說同情心、悔意和良心等等,但他們往往都很冷靜且工于心計,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公司老板在考慮領導崗位的人選時,更看重的往往是一個人的能力,而不是他的人品。所以,這些精神病患者靠著極強的表現欲和操縱欲,往往能爬到公司高層,而爬到高層的精神病患者再通過任命同樣的人到人力資源部門,就能讓身邊的人都成為自己的支持者。
心理學專家還表示,硅谷CEO中有如此大量的精神病患者并不奇怪,因為創立一家公司本來就是一種“不理性”的行為。創業者往往需要很強大的自信,以自我為中心,和一定的自我欺騙能力,才能力排眾議,做成一件不被外界看好的事情。而且創業者必須要有一點冷血,因為他們需要犧牲陪伴家人、朋友的時間,放棄一些身為平常人的幸福和快樂,才能換來事業上的成功。
雖然不是所有精神病老板都會像《美國精神病人》中的帕特里克·貝特曼那樣,白天是幽默風趣的華爾街天之驕子,晚上變成冷血的殺人惡魔,但我們還是應該通過學習一些技巧,了解如何和精神病老板溝通,避免輕易被他們所操縱。
專家建議,我們首先要在工作中展現出自己自信、強大的一面,不要給人留下好欺負、好控制的印象。其次,領導的控制力在面對面的溝通中更容易施展,要避免這種影響,我們可以選擇使用郵件這種基于文本系統的方式和領導進行溝通,這樣更容易看清楚他們話語間的真實意圖。最后,要記住我們應該尊敬領導,而不是害怕領導,如果一個領導時常令你產生恐懼的情緒,這已經給你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在這種時候,離開也未嘗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畢竟活得愉快才是我們給自己的最佳報酬。
[譯自西班牙《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