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槿,龔寶
【摘 要】歌劇《托斯卡》是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1900年創作的,該劇是根據19世紀法國劇作家維克多連恩的原著劇《托斯卡》改編的一部凄美的愛情悲劇。該劇共有三幕,本文則以第二幕中由女主人公托斯卡演唱的詠嘆調《為藝術為愛情》為研究對象,從歌曲演唱處理前的準備工作、作品的基本處理要求以及作品的情感細致表現三個方面進行了淺要分析,從而使我們可以更加清晰理解作品。
【關鍵詞】演唱情感;處理方法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04-0053-01
一、作品簡介
女高音詠嘆調《為藝術為愛情》是歌劇《托斯卡》第二幕中由主人公托斯卡演繹的經典唱段,說的是主人公托斯卡面對戀人卡瓦拉多西的逝去和暴君的淫威逼迫,無奈又不甘,情緒崩潰地唱起了這首感人肺腑的詠嘆調,敘述了她對愛情的忠貞和走投無路的悲憤絕望的心情。
二、調式和節奏的變換
節奏是一首作品的靈魂及核心。在《為藝術為愛情》這首作品中,開始的第1-15小節均為2/4拍的節奏,但在作品的第15小節之后至結尾,節奏變換為4/4拍節奏。同樣,在調式上,從第15小節之后從原來的降e小調變換為降E大調,從音樂樂理角度來說,節奏和調式的變化代表著音樂情緒和人物情緒的變化。演唱者需要提前掌握這些變換節奏調式特點,能夠在演唱時及時轉換風格,這樣才能讓聽眾感受到這首詠嘆調的起承轉折,感受歌曲其中的內涵。
三、作品細節演唱處理
《為藝術為愛情》這首作品,開頭伴奏僅以短短的兩小節作為前奏,然后直接進入演唱部分。而第1-15小節都為2/4拍節奏,根據節奏特點,這個鋼琴小字二組上的降E在重拍子上,但是在譜例的上方出現了一個音樂表情記號,要求我們弱唱。所以當第一個音出來時,不需要很強很猛,只需要在前面兩小節前奏的時候,吸好氣,打開腔體,氣息下沉,聲音從高位置慢慢由氣息帶出帶入情緒,演唱者需要用第一個音把觀眾的情緒帶動起來。在第一句中節奏平穩,速度平緩,所以這里要求我們氣息不能起來,必須一次一次慢慢沉下去,要把每一個音都唱準、唱到位,氣息帶動聲音流動起來,營造一種很平靜的傾訴的感覺。
作品從第二句開始,出現了連續的三連音節奏型,增加了整個節奏和旋律的緊密感。在這個地方,演唱者要特別注意三連音的節奏不能出現節拍錯誤,在這種緊湊的節奏下,演唱者更要注意咬字清晰和發音準確。
第一部分最后一句難點在于一個八度跳進的銜接,演唱時需要演唱者放松心態,提前并快速做好準備,低音區也應該保持高位置,然后在位置不改變的情況下,用氣息下沉帶出高音,切忌不能因為害怕而導致氣息松懈,喉嚨擠壓發出刺耳的聲音。
在第二部分,首先要注意調式和節奏的變化。4/4拍節奏型是一個復合二拍子,是把第二個重拍淡化,從而使歌曲富有抒情性。譜例第二部分開頭節奏旋律平穩,表現出主人公內心的平靜。在演唱時,演唱者應該保持傾訴的感覺。在作品第22-23小節出現了兩個表情記號,告訴演唱者需要唱出的感覺,即第一個是由弱到強,第二個是由強到弱。對比前面的大段平靜,在這短短的兩個小節中可以看出演唱者需要表達不同的情緒,演唱時需要拿捏好氣息、控制好聲音。氣息不能掉,同時聲音也不能完全釋放出來,需要收一點,然后再用氣息帶動聲音推出去,緊接著拉好氣息,腹肌和腰部用力把聲音慢慢收回。
第23-27小節出現了大量連續帶連線的三連音,這個節奏的出現說明主人公情緒出現變化,緊湊的節奏說明主人公情緒越來越激動,譜例上出現兩個連續的詞——perche(為何),這是一種憤怒又無力的質問;Signore(上帝),表現了主人公此時此刻內心的崩潰,無力問蒼天的情緒。這里要求演唱者注意情緒帶動聲音的層次感,一層一層推出去。在隨后的第35小節,主人公托斯卡將情緒推至最高潮,出現了這首詠嘆調里面的最高音,也是一個長音小字二組降B,演唱時要求聲音位置保持好,喉嚨穩定,放松氣息。
最后一句,注意語氣要像訴說一樣平穩,同時也要表現出主人公崩潰無奈的情緒。整首詠嘆調在托斯卡對上帝無力的質問中結束。
四、結語
演繹一首歌劇詠嘆調,除了精湛的演唱技巧和豐富的情感表達以外,了解歌曲背景及人物性格特點,準確掌握曲譜給我們的信息,融入角色,這樣才能讓我們在二度創作的時候生動扎實地演繹作品,所以在演繹作品前做好一切準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讓聲樂的演唱技巧、情感的演繹與創作背景融為一體,才能更加準確地詮釋該作品,演繹其中的角色,將作品完美呈現給觀眾。
參考文獻:
[1]王莉麗.論歌劇《托斯卡》的詠嘆調《為藝術,為愛情》演唱風格的處理[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1.
[2]宮妮.歌劇《托斯卡》中對女主人公人物性格特征及情感的分析與處理[J].藝術研究,2016,(0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