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靜
【摘 要】延安魯藝歌曲是我國近現代音樂史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所贊揚的抗戰精神激勵了無數的中華兒女。本文闡述了延安魯藝歌曲的歷史地位,同時提出了在文藝部門大力宣傳推廣的基礎上,延安魯藝人要不斷強化音樂素養,從而促進延安魯藝歌曲進步。
【關鍵詞】延安魯藝歌曲;紅色經典歌曲;實景演出
中圖分類號:J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04-0056-01
延安魯藝歌曲是中國近現代音樂史中一道獨特的風景,它為抗日戰爭時期的人們提供了精神依托,也激發了人們的斗志,因此,延安魯藝歌曲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對于紅色歌曲的興趣絲毫不減,甚至愈演愈烈。通過闡述延安魯藝歌曲的歷史地位,強化宣傳,能夠使延安魯藝歌曲滿足時代發展需求。
一、延安魯藝歌曲的歷史意義
延安魯藝歌曲在我國近現代音樂史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的歷史意義是多方面的。第一,是魯藝歌曲創作的基石。延安魯藝歌曲成為抗日戰爭時期培養音樂人才的搖籃,它是在秧歌劇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從歌曲創作中,魯藝人學會了如何貼近群眾,怎樣反映現實等方法。延安魯藝歌曲從小到大,從無到有,呈現了魯藝歌曲發展的軌跡。第二,提升了音樂在群眾中的地位。延安魯藝音樂是基于傳統戲曲、秧歌劇等傳統藝術形式,演唱簡單,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比如《翻身道情》,歌頌了貧苦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翻身做主人的一首歌曲,因此受到群眾的熱烈歡迎,一改以往音樂高不可攀的形象,使得音樂走向群眾中。第三,為建國后的音樂發展儲備了人才。延安魯藝人都有著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和強烈的革命精神,在加入延安魯藝歌曲創作的過程中,不僅完善了他們的理論思想體系,還促使音樂創作風格發生巨變,比如中國音協主席呂冀、中國歌舞劇院院長馬可等人,他們的音樂創作風格逐漸走向群眾,逐漸走向現實,這種音樂創作的變化極其符合他們的信仰。
二、促進延安魯藝歌曲發展的策略
(一)延安魯藝人要不斷強化音樂素養。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很多流行歌曲、歌劇成為主流音樂,但人們的精神需求愈發空虛。為了解決群眾音樂文化的需求,宣揚主旋律,需要繼續發揚延安魯藝歌曲,從而為人們提供新時代的音樂精神食糧。為此,延安魯藝人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和表演能力,從而促進延安魯藝歌曲發展。
一方面,延安魯藝人要提升音樂素養。可以通過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提升樂理,來更好地理解延安魯藝音樂,也要不斷地重走延安魯藝歌曲的發展歷程,體會歌曲中的革命精神和民族特色,來強化認知。
另一方面,延安魯藝人在進行歌曲表演和創作的過程中,要堅持群眾路線,深入到群眾中去,了解群眾所喜愛的秧歌劇形式、歌曲形式,從而提升音樂創造力。同時,在延安魯藝歌曲的表演和創作中,要不斷融入新的表演形式和表演樂器,可以將實景演出等手段應用到歌曲演繹中,能夠創新新時期的延安魯藝歌曲內涵。比如延安大學為了慶祝十九大的順利召開,舉辦了慶祝晚會,在晚會上,魯藝學院的學生表演了《陜北腰鼓》。在其表演中,學生們創造性加入了現代舞的動作,將原有的腰鼓舞蹈動作進行細節處理,為原本粗獷的舞蹈增添了一絲細膩感,這樣的創新深受師生們的好評。[1]
(二)文藝部門要加強宣傳推廣。延安魯藝歌曲在我國抗戰時期發揮了出色的作用。在抗戰時期,魯藝音樂工作團紛紛走向街頭,為群眾演唱抗戰歌曲,起到了團結人民群眾的重要意義。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腰鼓舞《八月桂花遍地開》等歌曲歌劇藝術為抗戰時期的人們提供了巨大的精神支撐。隨著時代的進步,為了讓人們銘記歷史,重溫經典,需要加強推廣延安魯藝歌曲,提醒人們勿忘歷史。因此,相關文藝部門要加強延安魯藝歌曲的支持和推廣,促進延安魯藝歌曲發展。
一方面,文藝部門可以提高延安魯藝歌曲的知名度,通過廣告宣傳、影視劇制作等方法,有效提高延安魯藝歌曲在群眾中的知名度。比如,《奔向延安》電視劇在山西太原正式開機。該劇基于真實歷史事件,主要講述了在戰爭年代,一位音樂天才在魯迅藝術學院學習,他把熱情和才華投入到抗戰中,演繹了一曲戰爭中的魯藝人之歌。[2]
另一方面,文藝部門可以積極推廣延安魯藝歌曲,將其打造為紅色經典、從而吸引人們的目光,來提高延安魯藝歌曲的知名度。比如,陜西延安市文化局打造了“傳唱紅色經典,領略革命精神”的文化發展主題,將延安魯藝歌曲納進紅歌中,不僅豐富了紅歌的內涵,還吸引了人們的關注。
三、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文化推廣能夠促進延安魯藝歌曲的發展。在此基礎上,表演者通過豐富的音樂知識儲備,提升樂理,能夠更好地理解延安魯藝音樂,同時通過廣告宣傳、影視劇制作,能夠有效提高延安魯藝歌曲在群眾中的知名度。
參考文獻:
[1]張玉.延安魯藝與文化強國[J].現代交際,2017,(14):110.
[2]王麗虹.時代的烙印——延安魯藝音樂作品研究[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4,32(03):1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