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工,黃紹泓
【摘 要】土家族還土王愿儀式壇場中的繪畫主要有神明畫和十二關煞圖,它們比較直觀呈現了儀式的結構和推行程序,表現了土家人的審美追求,體現了土家人關于天上、地下及過去、現在和將來的時空觀念,還有濃厚的崇祖意識和輪回意識,是了解土家族族群精神和內涵的一扇窗戶。
【關鍵詞】土家族;還土王愿;繪畫;內涵
中圖分類號:J2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04-0106-02
湘西山區的土家族是一個勤勞、勇敢的民族,其民間信仰沒有完整、系統的哲學倫理體系,但有著與民眾世俗生活聯系密切的各種信仰觀念,這些觀念往往借助神話、故事、諺語、習俗等得以世代傳承。在土家族民間信仰中,主要有圖騰崇拜、洞穴崇拜、儺神崇拜、土王崇拜等,這些崇拜從一定意義上講都是祖先崇拜,他們通過特定的儀式來表達,而還土王愿便是其中之一。還土王愿主要集中于湘西的龍山、保靖、永順一帶,舉行儀式時有具體的壇堂布置規范,而繪畫則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物質部分,是壇堂裝飾重要的陳設。
一、湘西土家族還土王愿儀式繪畫藝術形式及特征
(一)神明圖。神明圖是土家族還土王愿儀式中用到的主要祭祀繪畫,呈豎式,如中國傳統繪畫樣式中的中堂,此圖可看成還土王愿儀式法事程序圖,梯瑪在儀式中所做的法事完全按照此圖中神靈排列的順序進行,觀眾可以按法事的名稱在此圖上找到相對應的神位。神明圖共11層,按空間結構可以分為天上、地下兩個部分,其中天上4層,地下7層;按圖中所描繪的形象屬性進行劃分,可以分為鬼、師、王、神4大類,共123位。圖中的鬼類主要包括五猖、牛頭馬面等;師類主要是梯瑪的先師;王主要是八部大神、彭公爵主、天子龍王;神主要是張天師、李天師、茶婆、千歲公婆、天地公婆、騎風仙婆、七賢人、三清、日月等。
神明圖的第1層主要是陰司猖鬼神怪,這一部分的造型奇特怪異,與現實生活所見形象相差顯著;第2層為眾師圖,主要描繪梯瑪的啟教之祖及歷史發展過程中前傳后教所認定的祖師;第3層為千軍萬馬;第4層為土王神位,主要描繪三大土王及張天師、李天師等神的形象;第5層為十二月堂;第6層為揚州大壩;第七層為陰司通道;第8層及第9層為七賢臺;第10層為天橋關;第11層為天神神位。
全圖自下而上表現了梯瑪還愿所要敬奉的鬼神。神明圖一般由民間畫工或梯瑪法師繪制,主要運用傳統的白描手法勾勒造型,以暖色為基調,運用黑、白、紅、黃、藍、綠等傳統顏色進行平涂和渲染,藝術形象樸實、稚拙,色彩艷麗,畫面展現出一種安定調和、古樸莊重的視覺效果,為典型的民間繪畫風格。
(二)十二關煞圖。十二關煞圖,按其表現的內容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渡橋解厄法師”和“橋頭土地”,畫中描繪了法師吹牛角,握金刀,穿法衣,戴法冠,作施法狀,橋頭土地神手柱拐杖,慢步徐行;第二部分由十二道險關組成,包括深水關、將軍箭、鐵炮關、取命關、雞飛落井關、斷橋關、四柱關、天狗迷魂關、陰鎖關、燙火關、天牢地網關、判官放生關;第三部分為由土地與牛馬面組合成一幅畫,整幅畫的下部繪制洶涌的波濤,上沿部分繪制二龍搶寶彩紋,此圖表示戶主在度了十二關煞以后,可以在土地神的保佑下順順利利。十二關煞圖為橫式,如中國傳統繪畫樣式中的手卷,共分15個畫面,長2丈、寬1.2尺許,展開如橋,它和神明圖一樣是法事執行的程序圖。
此圖先用黑色線條勾線,再用礦物質顏料上色,畫面冷暖色調結合使用,以此表現陰陽互動,分別以綠、藍、紫、粉綠等冷色表現陰柔,以紅、橙、黃等暖色表現陽剛,中間夾雜大量的黑色和黃色,呈現典型的楚地巫鬼文化烙印,整個畫面簡潔、明快,富有韻律,凸顯粗獷、厚重、淳樸的格調,充分體現了土家族人民獨特的審美追求。
二、湘西土家族還土王愿儀式繪畫中的時空觀念
土家族還土王愿儀式繪畫中的神明圖所描繪的鬼、師、王、神四個大類及天上、地下兩個空間結構,還有十二關煞圖所表現的三個部分畫面,皆緣于還土王愿儀式中的時空劃分、設想與運用,產生于主持儀式的梯瑪出入陰間、人間、天上三界,以及鬼、神、人三種不同屬性的人與靈溝通的特殊需求,是人、鬼、神共存和天、地、陰相通觀念的物質表現,體現了土家人過去、現在、將來同在的三元混合觀。
土家人認為靈魂不滅,他們在壇堂里酬謝上年許下的愿,以求獲得神靈的保護。在土家人心中,戶主實現了的夙愿都是因為得到了神的護佑,是土家人的祖先即三位土王在從中發力而得,所以在土家人的祭祀活動中,最隆重的儀式就是敬奉三位土王,包括跳擺手舞、唱舍巴歌、演毛古斯,都是敬土王、頌土王、祈土王的傳統儀式。
在儀式活動中,梯瑪為土家人描繪了天、地、陰相通的理想境地,它們只是層次不同,沒有地域的界限,梯瑪可以幫助他們溝通陰府、天間這兩個本不屬于人生的領域空間,代替他們上下求索。另外,還有還土王愿儀式的“打欄桿”“托夢”“坐馬”等都是以消除過去、現在、將來的時間差別為前提進行,以戲劇的形式呈現,這便是在特定壇堂里進行的湘西土家族的一種特殊祭祖儀式——還土王愿。
三、湘西土家族還土王愿儀式繪畫所表現的群體意識
(一)崇祖意識。在土家族還土王愿儀式神明圖中的第四層主要表現的是八部大神、彭公爵主、天子龍王三位土王的神位。在土家人的愿堂神壇中供奉的不是如三清、日月等神,而是在土家族歷史上曾經做出過重大貢獻并為土家后代認可的三位土王,因為他們只認三位土王是自己永遠的保護神。另外,在土家人的生活里,每至春節,同村同寨的同性家庭都要舉行盛大的舍巴節,同時配合毛古斯演出活動,這樣一種看起來簡單的原生態戲劇歷經千年不衰,由此可見土家族民眾崇祖習俗所具備的社會基礎深厚而又廣泛,也為還土王愿的流傳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
(二)輪回觀念。土家族先民認為人的靈魂不滅,并且還可以轉二世投胎,只要生活遭遇病厄,皆被認為是鬼神作崇或前世作孽而遭致報應,遇到這種情況都會請土巫梯瑪給土王許愿施法解結,所以,還土王愿是土家族民眾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湘西在很長的歷史時期交通不便,自然環境閉塞,在古代屬于未開化之地,經濟和科技水平落后,外來信息傳播緩慢,遇到病痛都請土巫度關并發放解藥,間或生效,此為還土王愿在該區域流行的重要原因。還土王愿儀式中的十二關煞圖,整個制式橫向連綿延伸,猶如長橋一般,在土家人的心目中,這就是輪回之橋,他們相信只要依照此圖例行法事,就可以讓自己獲得由壞變好、由死轉生的機會,這些意識充分體現了土家人相信因果報應,生死輪回的人生觀念。
四、結語
土家族還土王愿記錄了土家人在家庭婚姻、風土人情、年節禁忌等方面的內容和其產生、發展和演變的過程,完整概括了土家族群體的民俗文化,體現了土家人的生存哲學。還土王愿空間布置中的繪畫藝術直觀呈現了儀式的結構和推行程序,以及土家族所崇拜和信仰的對象,體現了土家人的精神內涵和,對研究土家族民俗文化具有重要的圖像學價值。
參考文獻:
[1]段超.土家族文化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
[2]《土家族簡史》編寫組.土家族簡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3]張子偉.土家族祭祖習俗[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4]羅彬,辛藝華.土家族民間美術[M].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11.
[5]熊曉輝,向東.湘西歷史與文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6]張子偉.湘西土家族還土王愿[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