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艷
【摘 要】研究中國山水畫的色彩,首先就要將墨作為基礎進行分析,無墨就不能稱之為中國畫。中國畫中的色彩主要就是黑墨色及白色兩個極端的顏色,兩者相互融合具有一定的調和作用,這兩個顏色和任何一種顏色都能夠完成一幅作品,這就是一種單純美,其為水墨畫。中國山水畫也是水墨畫的一種,其中的色彩一直都是講究“水墨為上”。由此,本文就基于中國山水畫的“水墨為上”,對中國山水畫中的色彩情境進行分析。
【關鍵詞】中國山水畫;水墨為上;色彩情境
中圖分類號:J2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04-0108-02
世間萬物本身就是多姿多彩、五彩繽紛的,我國先民尤為重視色彩,此方面能夠從我國古代的繪畫中看出來,彩陶紋飾和原始巖畫中都重點突出色彩。即便是西漢或者戰國時期的帛畫,都在墨線中填上合適的色彩。以此也表示,色彩比水墨要早。西方繪畫尤為重視色彩的表現,中國繪畫在唐朝之前是重視色彩,到了兩宋時期就是彩墨并重,到了元朝和明朝,使繪畫引入了單色的五彩世界,以此,水墨畫開始逐漸盛行。
一、中國山水畫的色彩
東方繪畫的主要代表就是中國畫,中國畫的代表就是水墨畫。中國繪畫最開始用墨的時候就是原始社會時期,在陶器中使用黑線畫出波狀紋、漩渦紋、幾何紋等進行美化和裝飾,這就是使用墨繪畫的開始。漢代繪畫中的形象都是使用墨筆進行勾畫,輪廊較為清晰,但是漢代繪畫中并沒有過于關注墨。在魏晉時期,社會政治較為混亂,部分名士都從書學中尋找寄托,此時水墨畫逐漸興起。在時代不斷發展過程中,西方文化逐漸進入到我國,以此中西文化開始相互融合,人們在欣賞山水畫的過程中也對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僅僅只有墨色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欣賞需求,尤其是山水畫要想將大自然中的凈化展現出來,包括春夏秋冬、天地靈氣、朝昏晝夜,在畫面中不使用色彩是無法實現的。那么既然要使用色彩,就要全面分析色彩的情調,從而使其在使用過程中能夠更加合理,突出畫面主題。國畫在古代畫論中表示,要求山水畫具有詩情畫意、神韻及意境,并且重視畫面色彩情調。比如冷暖兩種色調,兩者不僅重視紅黃,還重視青綠,這就是淺絳山水及青綠山水。色彩是對情調服務,能夠更為充分地展現其所要表達的主題,所以色調也應該不同。理想的山水畫要使人們在欣賞過程中能夠感受到青山綠水的美,使人們可以沉浸在畫中。在山水畫的設色過程中,主色的調置要能與作品局部的色彩互相搭配并和諧統一,畫面色彩的組合排列要具有一定的雅靜。
在繪畫過程中,中西雙方的色彩理念不同,所以也就使用不同的色彩。中國畫對于色和光兩者的聯系并不十分重視,其所著重展現的是物體本身的固有色。中國畫中的黑墨為畫中的主調,畫面中的留白是國畫技法中的主要內容,能夠使人們進行豐富的聯想,因而中國畫對于色彩的過渡以及調和并不重視。色彩能夠賦予畫作情感,山水畫的靈魂就是畫面的色調,這方面也是山水畫展現現實情境的主要內容。要想創作出具有獨特深意的山水作品,就必須要使畫面的色調能夠整體統一,這就要對中國山水畫中的色彩使用進行全面的學習與研究。
二、山水畫“水墨為上”的色彩觀
“水墨為上”色彩觀的形成具有玄學思想及社會環境的影響,還有水墨自身的特點,在六朝時期梁元帝的《山水松石格》中,最早將此色彩觀進行了充分的闡釋,其中的關鍵較多,在繪畫史中,其將六朝時期的山水畫特點完全地展現出來。當時對于不同色彩觀都具有不同的解釋,但是不管是哪種解釋,都表示這個時期的人們對于墨具有不同的色彩感,其還奠定了水墨山水畫的基礎。
水墨畫的形成及持續的發展與社會的歷史背景之間都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封建社會政治中的黑暗和動蕩,使當時的文人看淡了一切。所以那一時期的文人畫家們深研筆墨,在素雅平淡的墨和色彩中,找尋出了表達自身情感的方式,將平淡完美的水墨畫與中國畫的形式及內容相結合,創造了山水畫自身的境界,在山水中借物抒情,逃避時局的專治和壓抑。因而,中國水墨畫后期表現出來的蕭條淡漠及迷離的韻致與盛唐時期的藝術風格相去甚遠。之所以水墨畫成為后來繪畫的基礎及發展趨勢,主要還是源于當時社會希望能夠有安寧平和的環境。
除了思想觀念因素,水墨自身也具有先天的優勢。在古代的著色畫中都是通過墨對形體進行確定,之后再對其進行著色,線變化并不豐富,著色也大部分都是平涂。但是通過墨與色的結合,渲染和勾線兩者相互滲透,能夠豐富用筆和用墨的方式。筆墨在繪畫中互為融合,墨色能夠全部將畫作中的色彩充分地展現出來。中國山水畫中的墨主要有五色,分別為焦濃重淡清,五者的明度規律和色彩中的黑青赤黃白相互對應,能夠實現一種顏色的明暗變化,產生多樣化的藝術效果。在現代社會中,優秀的中國畫作品中往往具有西方繪畫所沒有的色彩韻味,這種別樣的韻味主要是由于墨的功勞。筆墨的濃淡及生宣紙的滲透融合都能夠更好、更充分地展現畫家的心情,從而能夠使畫家將自身的情感體驗充分地宣泄出來。
中國山水畫的形式構成元素首推線條,并且線條自身本來就是形而上,其主要實現形的表現,其并不完全是形中的東西,而是能夠對情感進行表達。對于色彩來說,線表達的形及墨表達的深淺是本質且永恒的。“水墨為上”此種色彩觀念不僅不會受到色彩的束縛,而且還能夠淡化和忽略物體本身的固有色彩和環境中的光源色,以此促進了中國畫朝著全新的領域發展。
三、影響山水畫色彩的因素
最開始的山水畫都是青山綠水,并不是因為繪畫者具有強烈的用色意識,而是他們根據傳統的色彩理論得到的色彩觀。傳統色彩理論是根據事物自身的顏色進行著色,所以導致傳統的山水畫都是石青、石綠和黑白。對山水畫色彩觀造成影響的主要因素就是文化因素,包括佛教、道家、儒家的這些思想及審美觀。儒家文化重視天人合一,所以中國山水畫都是多種色彩的相互配合,從而構成和諧美好的畫卷。中國山水畫是以道家這些思想為基礎,并且能夠充分表達簡約樸素的特點,其色彩觀較為單純、簡潔,繪畫使用墨色和白色來表現這個色彩繽紛的世界。中國山水畫的實質就是利用外在的現實情境進行臨摹,從而將作者內在的精神進行表達,所以其重點并不是對客觀事物的追求,而是不求逼真,只求心思,所以大部分的畫家都使用獨特的眼光對現實生活中的事物色彩進行描繪,選擇和真實差別較大的墨色,將玄的精神充分地進行展現。
四、結束語
中國山水畫發展至現代社會中,整個過程就是實現客觀事物的符號化及格式化的過程,其主要本質就是展現了創立初期前人對社會萬象的認知。“水墨為上”的色彩觀表現的中國山水畫并不是畫家對于客觀自然的重現,而是畫家在自己所處時代背景下的心理知覺結果,也是畫家本身藝術精神的創建。總而言之,我們還是要堅守并且將中國山水畫的傳統色彩進行發揚,還要以具有前瞻的審美眼光對現代社會及時代的精神進行研究,根據西方繪畫的技巧,將傳統和現代相互結合,從而促進山水畫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馬軍.淺析中國山水畫“水墨為上”色彩觀[J].揚州職業大學學報,2006,10(3):15-18.
[2]任鳴.淺析中國畫顏色“水墨”為上的成因[J].旅游縱覽月刊,2013(3).
[3]薛小芬,呂盛琦.中國水墨畫色彩的文化探析[J].大眾文藝,2017(10).
[4]段文君.中國畫設色藝術在水墨動畫中的應用研究[D].江南大學,2013.
[5]高波.淺論中國山水畫的色彩發展及對“溪山清遠”系列作品的影響[D].云南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