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河
立冬
立冬,在鹿山村遠眺高黎貢山的光影
為精準扶貧而領略一方水土
在一個叫石鹿山的地方
讓我想起鹿與象的吉祥寓意
暖陽當頂,華山松翠
蜂窩中飛舞著一只又一只蜜蜂
有人說海拔2300米,有人說海拔2400米
微寒,卻被人語溫暖成春
對故土的熱愛,始終都是向心的力量
一棵花盛開,繁茂
鄉親們說:叫夜來香
想必,冬為暖冬
在人和中,我走村串寨
任何一種站立的時刻
都能感到翠竹包圍所形成的風景畫
幀幀都均勻
無法替代和虛擬
陽光流著黃金一樣的蜜
野壩子花開的地方
集聚著勤勞的嗡嗡蜜蜂
敲打著松果的大姐
用喜悅的表情告訴我
一個孩子已經在昆明上大學
學費有減免
寒假會歸來
鹿山村的暖陽
鄉土鄉音
玉米色一樣金黃的和聲
從里回山的地名開始
到莊房,后到白草坡
拐到白沙井,轉去核桃樹
回到石鹿山,三天遍訪
兩天午夜一點鐘,豐收冬藏
握兩顆核桃,蘸蜜回甜
一路家常菜,暖心了胃
見一樹老梨,開得雪白
對向巍峨的高黎貢山
與一葉刺五加作別,摩托車載起
后座前擁,掬一捧陽光
盤山道上呼喊
晚霞似火,詩意滿坡
沿著一條路出發
奔跑吧,不要問有沒有終點
好奇的眼,在鹿山村委會才打量
這陌生人,確定沒有見過
他所欣賞的笑容,正是初放的花莆
綿綿的大山,能見最高的是高黎貢
擋住了視線,擋不住翅膀
孫足河很低,更低的是怒江
山越翻越小,水越走越大
循知識改變命運的軌跡
更高遠處將藍天擁抱
更深邃中將珊瑚欣賞
廣闊,不必遙遠
白沙井村民小組已經有一位在讀博士
登臺的腳步一定還有后來者
風吹埡口往東,定會知曉黑子與耀斑
總有一些植物讓人味道覺醒
人的幸福初始,定感覺在舌尖上
認知與認識,閱歷中正常演變
總有一些植物將地域傳奇
化成一生中重疊著記憶的鄉愁
比如鹿山村路邊隨處可見的接骨丹
藥用在節骨上,根皮卻可以與火腿合煮成佳肴
年輕真是最幸福的事,在冬天可以抱團取暖
橄欖一嚼,在爐邊滿樹秋波
知天命的人,只能將一個字像橄欖一樣含著
在苦回甘中想起遠去的故事,戀上真實的暖陽
隨處,都可見遠山的對望
相看兩不厭,碧水悠悠
地處熱河,出口明朗
總有一些植物讓人味道覺醒
比如草果,看上很平常
草灰色干果,價卻不低
在一朵花的世界里
存在,就無聲中證明其價值
一朵小花,開在凜冽的寒風里
默默,感觀起輪回
用實用解讀星火燎原的必然性
有一種解碼,無視排列
卻一一定存在于時序的維度中
是一種吸引
是一種共生
潛在的磁場
從不輕易解釋力學原理
在自然的萬象里
有緣即會有源
花開,花昂揚地張開
點頭仰望的方向
絕不可能是
風口與浪尖
在鹿山村
沒有人能完全記住所經過的路
時間可以喚醒萬物,亦可遺忘萬物
樹影重疊,陌生的是他鄉
可以領略欣喜,亦可感受悲傷
在鹿山村,曾見過滿眼星星的大學新生
在鹿山村,也曾見過魂人青山
眾口認定的,成功人士之骨灰
開始時憧憬,歸還時感傷
山還是那么高,水還是順勢流
從一所舊房子移動到另一所舊房子
一幢幢新房子立于大小埡口,舊與新
預示著一個時代悄然間來臨,轟轟烈烈中將沉
寂打破
善用蘆笙的苗家人,寂寞的手已經被溫暖握住
風吹埡口經過的汽車已經解答了千年百年都
未解的難題
以鹿與白鴿的吉祥寓意去解釋風水
怒江峽谷的熱浪中到處飛舞著勤勞的蜜蜂
在土窩出口彈奏,節拍中蜜流著花香
胸中的詩歌都不是虛幻,都沾滿金黃的芬芳
一只大公雞,白墻邊舞蹈
蒼鷹展翅一般指向高高的藍天
陽光在流蜜,落在野壩子上
是蜜蜂,從不言說勞動的憂傷
柿子紅了
走過千山萬水
禪悟中小果變大
遍訪是一步一步的靠近
遍訪是一步一步的清心
家常飯里的豐年
三腳頭上煎炒
柿子先人口
甜在了心田
一個夢從屋檐邊升起
手被暖茶捂熱
心房縈繞的紫氣
在眼中
在廣大
在核心
大雪
大雪小雪又一年,滿樹紅妝
冬天的河清澈,熱水河質感
心熱,芭蕉葉青青翠翠
照了一張金竹林小組的手機照微信
那位在風城教書的先生一下認出自己自
故鄉,他鄉
他鄉,故鄉
眠睡的詩意紛紛覺醒
鄉情如麥田瘋長
面對故土
離鄉的人忘記了冬天
已經心動,別不相信
電話里的聲音三十年無改
風可以吹了青蔥,卻吹不老歲月
一雙眼睛飽滿過,一葉一菩提
一聲鷹嘯,一谷景深
和風掠過了汗滴的容顏
春天不遠,只爭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