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書輝
糖糖到了兩歲還是不會說話,糖糖媽媽帶著她來到醫院就診。醫生給糖糖做了各項檢查,發現她的大腦發育各項指標都正常。但醫生觀察糖糖的耳道后發現,她的鼓膜內陷且有積液,緊張部周圍有放射狀擴張的血管紋,聲導抗圖顯示糖糖的雙耳曲線都是B型,這是分泌性中耳炎的典型癥狀。

在臨床上,嬰幼兒患分泌性中耳炎較為常見,這與嬰幼兒耳朵特殊的解剖結構有關。嬰幼兒的咽鼓管短、寬而平直,鼻咽部的分泌物易經咽鼓管進入中耳,從而引起炎癥。新生兒若是哺乳不當,引起的逆乳會經咽鼓管進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另外,感冒、鼻炎、鼻竇炎等鼻腔和鼻竇疾病,都可因為直接壓迫、堵塞咽口或影響淋巴回流,造成咽鼓管管膜腫脹,從而引起分泌性中耳炎。
糖糖的分泌性中耳炎是由其鼻炎引起的,醫生要治療她的中耳炎,首先要治好她的鼻炎。為此,醫生為糖糖開了噴鼻激素和一些滴鼻劑。激素經鼻腔黏膜的吸收量很小,不用擔心其對身體有太大的副作用。同時,針對分泌性中耳炎,醫生開了黏液促排劑和抗生素,促進鼓膜黏液排出。
經治療,一個月后糖糖的病情有明顯好轉,鼓膜積液少了很多,聲導抗圖也由B到A,醫生建議繼續保守治療。
有統計數據顯示,我國90%的學齡前兒童患過分泌性中耳炎,這疾病也是引起嬰幼兒聽力下降的常見原因之一。部分分泌性中耳炎可以自愈,臨床上對嬰幼兒分泌性中耳炎一般采取保守治療法。
保守治療方法是采用鼻用激素噴鼻,配合黏液促排劑和抗生素,促進鼓膜積液排出和消腫,一個月左右就能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有的患兒因腺樣體肥大,需要配合手術切除治療。
如果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后,患兒的癥狀仍未緩解,則可以采用置管術。置管術是經鼓膜放置一個通氣管在鼓室內,使中耳和外耳道直接相通,可以改善中耳通氣引流情況。一般情況下,置管會在1~2年內自行脫落,不用手術取出。
分泌性中耳炎常常只表現為患兒的聽力下降,這個癥狀容易被家長所忽視。家長如果發現孩子語言發育遲緩、不理睬父母呼喚等,這可能代表嬰幼兒有聽力下降的問題,家長要及時帶其到醫院檢查,以免延誤病情。
嬰幼兒分泌性中耳炎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治療,中耳腔內的積液會逐漸變得黏稠,長時間后鼓膜內陷狀態會無法恢復,形成不張性中耳炎。臨床上,許多成年中耳膽脂瘤是由兒童時期的不張性中耳炎轉變而來,需要住院手術治療。因此,即便分泌性中耳炎有一定的自愈性,家長還是不能掉以輕心,發現孩子有相關癥狀一定要及時到醫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