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談戀愛的時候感情好,誰會想的那么多啊?”對此發表感慨的周先生盡管還不到30歲,但頭上已經冒出了不少白發,他表示這都是因為近幾個月鬧離婚犯愁所導致的。至于他來咨詢律師的目的,也就是希望能搞清楚涉及到財產分割的有些關鍵問題。
周先生表示,他在三年前與葉小姐開始戀愛,而且很快就進入到談婚論嫁的階段。在結婚登記之前,兩人就看中了一套房屋作為婚房。當時由于周先生名下還有其他房產,因此在限購政策的影響下無法以自己名義購房。結果兩人商定由葉小姐出面購買,周先生則將相當于房款一半的金額轉賬給葉小姐,由后者辦理與購房有關的各種手續,后來房屋產權也登記到葉小姐名下,當時兩人還將這套房子戲稱為“愛的小屋”。
購房之后不久,周先生與葉小姐正式登記結婚。沒想到兩人婚后卻經常因為各種瑣事爭吵,周先生甚至懷疑對方存在著外遇的情況。于是在多番爭吵之后,周先生正式提出離婚要求,并且主張自己應獲得“愛的小屋”的一半權益。沒想到葉小姐卻強調房產證上只有她一個人的名字,而且房產購置于婚前,因此葉小姐認為這只是屬于她的個人財產,并不認為周先生有權參與分配。
這下周先生也犯起了嘀咕:明明自己出了不少錢,可葉小姐所謂個人財產的說法好像也不是沒道理。那么對于這套“愛的小屋”,自己到底有沒有份額呢?思來想去,他覺得還是必須來找律師進行咨詢。
男女雙方在戀愛期間共同出資購買的房產,名字只登記在其中一人名下,那么未記名的實際出資人是否可以主張權利呢?
通常情況下,如果是夫妻一方在婚前已經購置并且登記在自己一個人名下的房產,應當被視為婚前的個人財產,而不作為共同財產在離婚時進行分配。但周先生本次提出的問題又并沒有這么簡單,關鍵之處在于,對于葉小姐在戀愛期間以個人名義購置的房產,周先生實際上存在著參與出資的行為。所以從實務操作的角度出發,我們首先向周先生詢問了出資的具體情況。結果他表示自己當時通過銀行轉賬一次性將款項轉至葉小姐名下,而且保存了相關的銀行單據。也就是說,周先生對于轉賬一事是能夠進行充分舉證的。那么接下來的問題就是,當時這筆轉賬的性質到底是什么?
在實踐中,有不少處于葉小姐立場的人士會表示轉賬屬于贈與,也就是戀愛一方向另一方的無條件饋贈,進而以此為由拒絕返還。但實際上,由于轉賬金額達到幾十萬甚至幾百萬的程度,所以這種單方面理解的贈與,在案件審判中未必會得到法官的認可。尤其在匯款方事后否認贈與的情況下,法官往往會要求收款方對于贈與性質進行舉證,比如通過書面協議或者錄音錄像資料來證明匯款方在轉賬時已經對贈與予以認可。如果這方面的舉證不充分,那么所謂贈與一說很難被法官認可。
在排除掉贈與這種情況之后,轉賬還存在著兩種可能的方向,一是借款,二是投資。簡單一點來說,所謂借款,就是周先生將相關款項借給葉小姐買房,并且要求對方今后對于款項予以歸還。至于投資,則是周先生與葉小姐共同投資這套房產,只是名字暫時記在葉小姐一個人名下。
從本次爭議的實際情況來看,周先生當時的本意其實就是共同購買婚房,只是由于限購政策而未能記名。而且購房之后,兩人也共同居住在房屋之內。另外,如果周先生主張當初的轉賬只是借款,那么葉小姐的義務僅僅是返還這筆款項的本息。如果主張是共同投資,則能夠獲得房產價值的一半。考慮到近年來房價上漲的因素,后者的金額顯然要比債務本息高得多。所以綜合各方面的因素,我們最終建議周先生明確表示當初的匯款屬于共同出資購房的行為,并且努力收集能夠證明這一事實的相關證據,包括兩人當初在商談購房過程中產生的郵件往來和短信內容,以證明雙方一開始就達成了共同投資的意向。然后在得到證據支持的基礎上,周先生完全有理由主張獲得“愛的小屋”的一半財產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