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詩雨
盡管在國內已有超過十年的發展歷史,隨著資管新規落地,分級基金的命運也塵埃落定,退出舞臺已進入倒計時階段。
4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聯合證監會等部委發布《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資管新規”),其中規定,公募產品和開放式私募產品不得進行份額分級,過渡期將于2020年年底結束。
這意味著,分級基金在市場上只有兩年存續期,此后,此類產品在國內金融市場或將成為歷史。
2015年牛市之時,大批基金公司趁勢推出分級基金。牛市過后,市面上再未有新設分級基金。分級基金近年來發展狀況如何,總體規模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如今基金公司計劃如何應對這一新規?為了解答以上問題,《投資者報》記者對北京的某基金公司進行了采訪。
在4月27日正式落地的資管新規當中,共有31項規定,其中一項對分級基金產品提出了明確要求——“公募產品和開放式私募產品不得進行份額分級。”
對于存量的分級基金,有關部門給了基金公司些許過渡期,時間截止到2020年底。資管新規指出,“過渡期結束后,金融機構不得再發行或存續違反本意見規定的資產管理產品,不能進行份額分級”。這意味著,未來將不會在公募和部分私募市場看到新發行的分級產品,分級基金或將成為歷史。
這不是分級基金頭一次遭遇整頓。2017年5月1日,《分級基金業務管理指引》開始正式實施,按照當時規定,購買分級基金需滿足最近20個交易日名下日均證券類資產不低于30萬元的條件。
該規定無疑拉高了分級基金的投資門檻,導致大部分散戶陸續從分級基金的交易中退場。至今年5月,分級新規已經實施了一年,在此期間,分級基金的規模大幅萎縮。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目前分級基金總規模為1315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縮水38%。
Wind數據顯示,目前145只分級B級基金中,只有5只在過去一年內規模有所增加,另有5只基金規模保持不變,余下的135只基金規模均下滑。也就是說,自抬高分級基金投資門檻后,超過93%的分級基金規模下降。
那么,什么又是分級基金呢,它又叫“結構型基金”,就是將一只基金一分為二,分成A份額和B份額,A、B份額共同構成母基金。A份額為優先級,負責借錢給B份額,賺取固定收益;B份額為進取級,通常用來投資指數,跟隨指數漲跌。無論B份額是盈是虧,都需先向A份額支付利息。
簡單來講,就相當于B問A借錢炒股,向A支付一定的利息,B獲取剩余收益,取得杠桿效應。 在此情形下,B份額的投資人,盈虧都會加倍。
為保障A份額的收益,若B份額虧到一定程度,需強制贖回。根據基金合同,當分級基金B份額凈值低于某一閾值,將觸發分級基金向下不定期折算,目前大部分股票型分級基金的下折算閾值設置為凈值0.25元。折算后A、B份額合并贖回,凈值被調整為1元。
北京某基金公司告訴《投資者報》:“分級基金除了母基金以外,還有兩類子份額,可以滿足不同風險偏好需求的投資者——分級A屬于低風險份額,分級B一般來講適合風險偏好較高的投資人,這類投資人如果看好某些寬基或者主題等指數時,會選擇帶有杠桿屬性的分級B買入。”
這一頗具創新性的產品在國內已有超過10年的歷史,一時間成為中國所獨有的基金產品。
2007年,國內第一只分級基金——國投瑞銀瑞福上市,因產品結構復雜令普通投資者難以理解。2009年,長盛基金推出長盛同慶可分離交易股票基金,封閉期三年,按照4:6的比例拆分為同慶A和同慶B,同慶A每年獲得5.6%的約定收益率,該產品奠定了此后國內分級基金的大體模式。
分級基金大躍進式發展是在2015年,一輪久違的牛市令分級基金如雨后春筍般涌出,僅在這一年,整個公募基金業就新成立了75只分級基金。但股災過后,證監會再未批準新的分級基金成立。
從此,分級基金的發展步入停滯期。2017年5月《分級基金業務管理指引》實施后,其規模更是嚴重萎縮。Wind數據顯示,近一年來,現存145只分級B級基金中,僅10只有新申購,卻有44只總贖回份額超過1億份。
即便規模大幅縮減,從收益率來看,大部分分級B基金回報率還是可喜的。145只基金中,31只基金近3個月收益率為負數,59只近1年有所虧損。可以看出,不少分級B級基金仍然得到了收益。
從數量上看,目前存續的分級基金中,招商、銀華、信誠、鵬華、富國分別占據8只、9只、9只、18只、10只。不難想象,新規出臺后,如何處置現存分級基金,對于上述公司來說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對分級基金有些研究的集思錄網站副總裁鄭志勇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后續一行三會可能還會推出對現存分級基金的實施細則。通常一個《辦法》出來后,再過幾個月就會出臺實施細則。目前,基金公司更多處于觀望狀態。”
目前,基金公司將面臨兩種選擇——將分級基金清盤或將其轉型為指數基金。
上述北京基金公司向《投資者報》記者透露, 該公司存量分級基金大概率轉為指數基金。其還認為,不管未來公募分級基金是選擇轉型還是清盤,對于持有子基金的投資者來說一定要做好風險管理,尤其在不定期份額折算時更要謹慎。
鄭志勇對記者表示,歷史規律就是創新之后嚴監管,再轉向創新。未來國內公募基金若再推出新產品,大概率會和國際接軌,推出杠桿型E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