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孝樹
生姜,既是美味,也是良藥。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了生姜的諸多保健功能。民間也有“家備生姜,小病不慌”“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yī)生開藥方”之說。而我從小到大都對家鄉(xiāng)的黃老門生姜情有獨鐘,特別是那表面呈淡黃色,芽帶淡紅色,肉質蠟黃的“紅瓜姜”是我的最愛。每每想到媽媽用生姜炒辣椒和豆豉,那香味美得讓我口水都流下來。
黃老門生姜無論是蒸魚做菜,或是調味佐料,都是桌上一味,其辛辣滋味既可去魚腥、辟膻味,又可將自身的特殊氣息滲入到菜肴當中;在鮮美可口的菜湯中予以數(shù)片,可祛寒和中、味道清香;但凡烹制豬、牛、羊肉及各類野味美饌皆可用之。俗話常說“飯不香,吃生姜。”吃飯不香或飯量減少時吃上幾片姜,或在菜里放上一點嫩姜,能夠改善食欲,增加飯量。
生姜不僅是調味圣品,也是養(yǎng)生祛病的中藥材。小時候的我體弱多病,那頗負盛名的黃老門生姜則成了我“專治大夫”,每每遇上傷風感冒、頭痛發(fā)熱,媽媽總是用生姜煎水給我喝。碰上牙痛得要命時,就把生姜掏爛直接含在痛處,立馬見效。《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記載,生姜性味辛溫,入肺、脾、胃經(jīng),有解表散寒、溫中止嘔、化痰止咳、補氣平喘的作用,經(jīng)常被用來治療風寒感冒、胃寒嘔吐、寒痰咳嗽等癥。生姜,不獨食材,實為藥食同源。在一些地區(qū),女人在“月子”里要吃很多生姜,人們認為這樣可去寒氣與風氣,也可化掉體內的敗血,促進機體早日恢復。中醫(yī)認為,生姜是助陽之品,自古以來中醫(yī)素有“男子不可百日無姜”之語,生姜還可調節(jié)男性前列腺的功能。現(xiàn)代臨床藥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生姜具有加快人體新陳代謝、抗炎鎮(zhèn)痛,同時興奮人體多個系統(tǒng)的功能。
黃老門鄉(xiāng)種植生姜可謂歷史悠久,相傳在明朝年間就有人種姜,距今有600多年的歷史。相傳乾隆皇帝七下江南了解民生,來到了現(xiàn)在的黃老門,一黃姓老者熱情地接待了他。第二天早晨,乾隆帝睡得正香,被吵鬧聲驚醒,見黃姓老者正跪地磕頭。原來黃姓老者的兒子在外收購生姜,與當?shù)厝税l(fā)生爭執(zhí),便遭人圍堵至家中,乾隆帝急中生智,忙命侍衛(wèi)準備筆墨紙硯,大書“黃老人門”,并蓋上玉璽拿給侍衛(wèi)高聲朗讀圣旨,可乾隆一時情急,忙中出錯,竟寫成“黃老門人”。把自己變成了黃老的學生。黃姓家人有了這道圣旨,此后再也沒有人敢欺負他們了。黃姓族人有了很快地發(fā)展,成為當?shù)氐拇笮眨數(shù)氐孛陀纱藗鏖_了。

當然這只是有關黃老門地名來歷的傳說,可黃老門的生姜不僅僅局限于傳說,而是名副其實的當?shù)靥禺a(chǎn),還頗受顧客青睞。它的獨特之處:一是味道鮮辣,回味時間長;二是含干物質多,水分含量較少;三是耐貯藏,可以保存較長時間,切開后短期內不易變黑腐爛。黃老門姜自古以來就在本省及長江中下游一帶享有盛名,鮮姜遠銷南昌、九江、武漢、南京、上海等地,現(xiàn)在還出口到國外。
酒是故鄉(xiāng)醇,姜還是家鄉(xiāng)的姜好。真的好想頭枕一袋黃老門生姜入夢中,那陪伴著我走過人生幾十年的生姜,總是帶著無窮的芳香走進我的住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