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錦,劉紅
【摘 要】泰國電影《天才槍手》雖取材于真實事件,但通過主體化人物形象構建,視聽語言的多元化展現,一改往日泰國校園青春片風格。該片藝術上的創新,為我國青春校園電影提供了有益借鑒。
【關鍵詞】《天才槍手》;藝術創新;青春電影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08-0108-01
2017年10月,國內上映的泰國電影《天才槍手》是一部票房、口碑雙豐收的佳作。該片不但受到泰國觀眾的認可,還受到我國人民的喜歡。《天才槍手》以校園場景為主,表現了當下泰國青年的學習與生活,屬于較為典型的泰國青春電影。青春電影作為泰國電影的一種類型片,它以校園生活為主要內容,多表現主角的成長主題,講述青春期少男少女的初戀故事。《天才槍手》雖然屬于青春電影,但又有所創新,彰顯出鮮明的藝術特點。
一、人物形象的立體化構建
影片人物形象的構建突出了獨有的個性,和以往泰國青春片相比有較大突破。泰國經典青春片中的女主角多是青春靚麗、甜美溫柔的形象,《天才槍手》中的小琳其貌不揚,但非常沉著機智,不遵從社會習俗和規章,希望通過一己之力來對抗不合適的教育制度。男主角班克與之前同樣受到觀眾喜愛的泰國青春片《初戀這件小事》《季節變換》中男主角陽光開朗、近乎完美的人物形象相比,是一個不完美的人:雖然頭腦過人,卻被金錢誘惑,希望通過犯罪行為來改變窘迫的家境。
除了對主角的塑造,影片中其他人物的形象也很豐滿,如古板嚴苛卻深愛著小琳的父親、成績不好又對小琳極其依賴的格瑞絲、家境優渥做事不計成本的小巴、在校外辦輔導班斂財的老師、濫用職權的教導主任等。這些角色的設定,都體現了泰國社會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增強了影片的社會性表達。
二、視聽語言的多元化展現
《天才槍手》節奏緊湊,劇情環環相扣,扣人心弦又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影片通過多元化的視聽語言來展現故事情節。這種氛圍的營造主要體現在音響、剪輯和畫面三個方面。
音響上,導演通過豐富的音響效果營造出緊張的考試氛圍。考場上老師巡邏的腳步聲、鐘表的滴答聲、考生發出的各種響聲,襯托出考試氛圍緊張。在這樣的考試氛圍中,鉛筆與答題紙的摩擦聲,敲打桌面模仿電報的滴滴聲、考場里粗重的呼吸聲,進一步展現作弊的驚心動魄,將監考老師與作弊學生的斗爭展現到了極致。
剪輯上,碎片化的剪輯手法也為本片增色不少。例如在考場上,掛鐘的特寫、彈奏樂曲的手勢,以及人物汗珠的特寫鏡頭相互切換,在最后一場考試作弊中,考官與小琳上演了一場追逐與逃脫的“貓鼠游戲”。這些鏡頭的組接加快了電影節奏,營造出視覺感染力,畫面與音響效果的配合將影片的諜戰元素最大化呈現給觀眾。
畫面上,畫面語言通過光影效果和藝術造型的展現,既表現了人物的心理變化,也具有豐富的象征性。例如班克和小琳一起站在橋上時背后的綠色箭頭與紅色叉號,預示著小琳與班克思想觀念改變之后的不同結局。又如小琳在金錢和道德之間面臨選擇時,鏡子中小琳正臉和背影交錯延伸。小琳意識到自己錯誤想要贖罪時,面試現場的鏡子中映射出的小琳氣質優雅充滿自信。影片通過畫面之間的關系來達到情感表達的目的和意義,突出了作品的內涵和主旨。
三、社會現實的批判性反思
在以往的泰國青春電影中,年輕人在自我成長過程中沒有承擔太多的社會負擔。[1]而在《天才槍手》中,導演納塔吾·彭皮里亞成為了一個強烈的社會批判者,主要體現在對教育制度的反思和對社會中下層人群的同情等方面。
思想家福柯認為,教育制度是從統治階層和社會秩序出發而生成的規訓,它被安排成一種復雜的、自動的和匿名的權力。[2]考試正是這種權力的一部分。在“唯分數論”的教育體制下,學校沒有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學習環境,學生忽略了對自己能力和素質的培養與提升。在大多數青春電影以心靈雞湯式的形式消費著“努力奮斗就能成功”的勵志故事時,《天才槍手》給了觀眾理性思考的空間,這種觀念的表達在青春電影中是難能可貴的。
青春成長電影成為當今時代普遍關注的話題,它在客觀、冷靜、平等、尊重的基礎上,展示了青年成長的基本理念和價值體系,滿足了青少年群體的觀影需要。《天才槍手》以“青春”為題,有自己的立場和話語表達,主題升華為對青年人價值觀和社會問題的深層思考,引發觀眾深思。正是由于呈現了社會生活的多樣性和社會矛盾的復雜性,才使得這部影片不再受“青春片”“商業片”這樣的標簽所困擾,使其成為泰國電影產業的創新和突破。這種思想主題的創新和藝術手法的嘗試,值得我國影視創作者借鑒。
參考文獻:
[1]熊立.青春鏡像中的身份認同——論泰國青春電影中的成長主題[J].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2014,(4):31-35.
[2]米歇爾·福柯.規訓與懲罰[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