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禾
【摘 要】人的眼睛與大腦一樣,都是極其復雜又精密的器官,不論我們在作為藝術的欣賞者或是藝術的再現者時,我們的眼睛都在欺騙著我們,造成多種多樣的錯覺。有時候,藝術可能是在多重錯覺的相疊下產生的。
【關鍵詞】藝術;心靈;發展;審美
中圖分類號:J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08-0134-01
藝術之所以能夠有一部發展的歷史,是因為在時間線的引導下,藝術伴隨著我們對認識與感知世界的不斷擴大而發展。關于藝術史的發展問題,單純只靠歷史學的方式來解讀是不夠的,藝術史的發展也伴隨著藝術家對探索哲學問題的深入而向前推進,因此,了解藝術史可以向貢布里希教授一樣,通過論述哲學問題的傳統方法來概括闡述。
人類感知世界的方式主要通過視覺、觸覺、聽覺、味覺以及嗅覺五覺來實現。由于視覺系統傳達信息的直觀性以及明顯的刺激性,在日常對世界的認知中,我們往往過度依賴自己的視覺系統。在藝術再現的過程中,藝術家也同樣根據自己所見來描繪世界。藝術變化的知覺理論就在于,再現藝術的復雜性和廣泛性可以根據人類知覺的多樣性來解釋。在我看來,這就像畢加索與梵高之所以不同是因為他們看待世界的角度與方式不同,每個藝術家都有其觀察世界的方式。說的更通俗一些,一個人審美偏好的形成,與他所接受的文化教育和在成長過程中受到的外界影響與刺激有莫大關系,但只以這些就想分析和定論一個人的思維和感受是不可能的。雖然我們的大腦像一臺精密的儀器,不斷接收、分類以及處理計算外界給我們的信息,再提煉出我們所需的信息加以應用;但我們的大腦不僅僅是這樣,除卻對理性認知的思考,我們同樣受到感性認知的影響,從藝術上來說,一件藝術品的產生,可能只是藝術家再現了他某一瞬間的感受而已。大部分中國人對紅色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寄托,逢年過節時的紅包春聯,新婚嫁娶時的鳳冠霞披,近幾年甚至出現了一種名為“中國紅”的紅色,可見文化和習俗對人的審美偏好影響至深,但是不同的中國人對于紅色的審美和感受是大不相同的,同樣的顏色與畫面,不同的人看到的和感受到的是不同的,因為思維和感情這些屬靈的東西,最是難以琢磨。
“你不知道東西應該是什么,就看不出它們是什么,各人有各人的眼睛。”這是喬納森·理查森關于知覺的理論。我們的眼睛和大腦很聰明,你看到的總是你想看到的東西,當你對一個事物有了一定的認識的時候,你才能通過藝術的方式再現它,而這種認識并不是指我們一定要對它了解的十分透徹,而是在我們的意識中有了一個對這個事物的反應,也就是知覺。人類大腦的儲存與分類系統使我們有把熟悉的物像向外界投射的傾向,由此出發可以解釋藝術的起源。還未被再現出來成為實物的藝術,可能是一個畫面,一個片段,甚至是一系列天馬行空的想象,藝術家通過哪種手段或技巧去再現它,這又是一個發散思維的過程,相同的畫面或想象,不同的藝術家會選用不同的再現方式;同樣的再現方式,不同的藝術家又會有不一樣的再現技巧。
我認為,藝術家在對藝術進行再現時,并不是對其進行客觀現實的描繪,而是將自己對其的知覺進行表現。或者說,我認為藝術是不可能被創造的,藝術家在再現藝術時的靈感與思想都是來自于一切他對世界的知覺,來自于一切他所看到的、觸到的,聽到的、嘗到的甚至是他所聞到的,這一切的感覺再通過藝術家自身的思考轉化為他對世界的知覺,再通過藝術的手段或是媒介表現出來,展示在世人的面前。這是我所認同的藝術,藝術是關于心靈的事,是關于藝術家對世界的感知,是靈魂的、私密的,而非客觀寫實的。
我并不否認藝術的再現不僅僅只與藝術家的心理狀態有關,它確實還與再現的手段或媒介以及社會審美需求有關。并且,在藝術史的發展過程中,藝術的功能確實決定著藝術形式,并且沒有傳統圖式就沒有藝術。希臘藝術持續、系統地矯正概念性藝術的種種圖式,直到制作讓位于匹配現實。而有時候,一件藝術品能“活起來”并不是靠它與實物的真實性相符,而是因為它符合了這個時代的需要和預期。
藝術的形式或許確實是隨著時代對于藝術功能的需求在不斷改變,藝術家對圖式的使用也確實對知覺組織有著巨大的影響。即使是這樣,我們的心靈也依然是根據已知的概念去分類和記錄我們的新經驗,也就是說,即使藝術形式繼續改變,藝術家繼續習得圖式,藝術再現最重要的也依然是藝術家與世界的“關系”,藝術家繼續通過對世界的知覺來再現藝術,一切的形式與圖式的變換都不會成為藝術家“喚醒”觀看者的阻礙。
簡單來說,藝術家是見其所欲畫,而不是畫其所已見。繪畫是一種活動,所以藝術家的傾向是看到他要畫的東西,而不是畫他看到的東西。藝術家無法轉錄他所見到的東西,他所能做的只是把他的所見翻譯成他繪畫手段的表現形式罷了。藝術家只能描繪他的工具和他的手段所能描繪的東西,即藝術的再現確實會受到手段及媒介的影響。
在一件藝術品的創作過程中完全幸福的時刻是從未有過的。只要真有耐心,愛好以及敏銳的觀察力,任何畫家都能夠完成工細的作品。了解物象跟傾聽言語一樣,給予我們的東西總是很難跟我們在識別活動觸發的投射過程中所補充的東西區分開來。形狀是絕對的,所以在你畫任何線條的時候都可以說它是正確的或是錯誤的,色彩卻是相對的。所有的藝術發現都不是對于相似性的發現,而是對于等效性的發現。這種等效性使我們能按照一個物象去看現實,而且能按照現實去看一個物象。
所以,藝術是客觀世界帶來的,卻也更是心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