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新合
摘要:巷道快速掘進就是采用合理的掘進破巖、裝運和支護技術,科學管理施工各個工序,使每個工序用時最少、各個工序之間轉換順暢,使巷道施工技術和組織管理優勢都能夠良好發揮,實現巖巷炮掘單進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巖巷快速掘進;勞動組織優化
一、工程概況
某礦皮帶大巷1條主要運輸巷,巷道斷面為直墻半圓拱形,規格為4200 mm×3600mm。該掘進工作面巖性為砂質泥巖、中細粒砂巖。巷道采用錨網噴支護,錨桿間排距為800mm×800mm,誤差不大于100mm。拱部錨桿錨固力不小于120 kN,預緊力矩不小于200Nm;幫錨桿錨固力不小于100 kN,預緊力矩不小于150 Nm。打錨桿時拱基線以上拱部鋪設金屬網片,兩幫直墻部分不掛網,金屬網規格2000mm×1000mm,網目100mm×100mm,搭接100mm,扎絲間距300 mm,采用雙股14#鐵絲雙邊綁扎。
二、快速掘進裝備及材料配備
采用“一掘一初噴+復噴”施工工藝,其裝備及材料配備為:YTP-26型風動鑿巖機6臺(2臺備用);2.4/2.6 m鉆桿;一字型鉆頭;P-90B型斗式耙矸機1臺;MQT-130CM型錨桿機2臺;PC5T噴漿機2臺(1臺備用);G10型風鎬2臺;JZB-600型激光指向儀1臺。35mm×300mm三級煤礦許用乳化炸藥;毫秒延期電雷管;MFB-150隔爆型爆破發爆器1臺。
三、實現快速掘進的關鍵環節
1施工工藝
(1)工藝流程。對傳統的施工工藝流程進行細化、優化,科學組織,最大限度地安排平行作業。由技術負責人現場跟班,優化工序間的銜接,摒棄窩工現象,測試優化后各工序的耗時。經試驗測試將正規循環細化為“打上部眼(出矸)→耙下部矸→打下部眼(出矸)→打幫錨(出矸)→連線裝藥→爆破→打頂錨(出矸)→初噴”,完成該“八工序”視為完成1個小循環。
(2)勞動組織。將傳統的“三八”作業制改為“四八”交叉平行作業制。在原2個掘進班、1個噴漿班的基礎上增加1個交叉掘進班。3個掘進班實行“三八”作業制,每班掘進完成1個小循環。噴漿班與交叉掘進班平行作業,不單獨占用時間。該作業方式的勞動組織形式暫稱之為“四八”交叉平行作業制。交叉掘進班在耙矸機前掘進,噴漿班在耙矸機后復噴成巷。掘進班每班出勤18人,噴漿班每班出勤15人,交叉掘進班出勤8人。
(3)作業方式。改進傳統的作業方式“一掘一錨,二掘一噴”(2個班掘進,1個班挖基礎和噴射混凝土成巷)為“一掘一初噴+復噴”(3個班掘進,噴漿班與交叉掘進班利用巷道耙矸機前后的空間進行交叉平行作業)。將錨噴巷道的噴射混凝土工序部分與掘進工序平行作業,增加噴漿機,工作面初噴和耙矸機后成巷施工同時進行。
2爆破技術
推行中深孔全斷面一次爆破技術,改進傳統巖巷掘進工藝,使生產逐步從傳統的臺階法施工和淺眼多循環的框架中解放出來,提高了單循環進尺,減少了循環次數和輔助作業時間。通過不斷試驗、摸索、改進,掌握了適合不同巖性中深孔爆破技術的炮眼布置、深度、裝藥量、封泥長度等爆破參數,解決了常見的“抽炮”難題,巖巷光爆成型質量大幅度提升,炮眼利用率由原來的85%提高了10余個百分點。單循環進尺可增加0.3-0.7 m,每月按70個循環計算,月度巖巷進尺可增加30余m。
3雙循環作業法
堅持正規循環作業,采用“雙循環作業法”,小循環為大循環創造條件,大循環為小循環打好基礎,大循環套小循環,大小循環相輔相成。“雙循環作業法”使掘進工藝持續、良性推進,小循環正規循環率在90%以上,大循環正規循環率在95%以上。
(1)小循環。掘進班完成“八工序”為完成1個小循環,小循環進尺1.6-2.4 m;每個圓班完成3個小循環,合計進尺5.0.7.2 m。小循環拱部每排打頂錨桿7根,兩幫每排打4根幫錨桿(爆破前打幫錨桿)。拱部掛網,兩幫不掛網,爆破后掛網打頂錨桿永久支護到掘進面,初噴至覆蓋網片為宜。
(2)大循環。在掘進班掘進小循環良性推進的積極配合下,噴漿班每5d完成“鋪道、移耙矸機、復噴成巷”為1個大循環,大循環進尺25-35m。
4管理機制和方法
(1)細化職責,加強考核。在礦內部市場化平臺的基礎上,該隊加強精細化管理,細化考核單元。材料消耗被納入市場化機制,實現“區隊對班組、班組對個人”考核,形成了人人頭上有指標的管理模式。在配件消耗上,設備、工具包機到人,編號管理,建立考核臺賬。對維修配件費用消耗進行考核,由區隊考核班組,班組再考核到個人。
(2)狠抓現場,加強管理。區隊成本管控,關鍵看工作現場。為嚴控成本,該礦從巖巷光爆、頂幫錨間排距管理入手,嚴格成本管控。從施工工藝等源頭上,每個區隊都嚴格控制材料投入,努力降低生產成本;在管理細節上,確保每個區隊都做到精細化管理,提高工效。
5動車組管理法
動車組不僅需要火車頭,還要擁有各節車廂的驅動裝置來提供動力,實現高速行進。
(1)多臺施工機械設備配套使用。耙矸機、噴漿機、錨桿鉆機、鑿巖機、電機車和激光定向儀等多臺機械設備配套使用方案的實施,是快速、高效率掘進的基礎。高素質、熟練操作各種機械設備的掘進隊伍是確保快速、高效率掘進的關鍵。
(2)精細化、優化各工種工序銜接。編制各工種循環作業圖表,提升單工種工效。對各工種作業工序科學組織、優化設計,把鑿巖機司機、插釬工、耙矸機司機、背藥工、推車工、噴漿工等工種工序制成循環作業圖表,讓各工種員工知道自己怎樣干,怎樣提高作業效率,指導各工種提高單工種工效。
(3)班組和諧,優化小循環工藝。在正規循環作業圖表中,把“為下班備好風水繩”作為交接班的硬指標項,每班可節約30-40 min用于生產。
(4)4臺鑿巖機同時作業。在14.4m2斷面的大巷中布置4臺YTP-26型鑿巖機同時作業,每臺鉆機打16-8個炮眼。由驗收員配合班組長打出導向眼,使用好導向棍,并指定經驗豐富的掘進工專門打掏槽眼、周邊眼,確保掏槽眼和周邊眼的質量,保證掏槽后深度夠,周邊成型好。打眼工依據激光導向用輪尺畫出眼位,定人、定鉆、定鉆區域、定責任。打眼工參照導向棍打眼,必須做到準、平、直、齊。
四、快速掘進技術分析
近年來采用普通鉆爆法、中深孔爆破及快速掘進施工工藝的技術參數對照見表1(每月工作日按26 d計算)。
通過對比3種不同施工方法、組織形式,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采用中深孔爆破技術,提升了單循環進尺,減少了循環次數和輔助作業時間。
(2)改變傳統的施工工藝“二掘一噴”為“一掘一初噴+復噴”,每圓班增加1個掘進小循環,提高了掘進循環數,是實現快速掘進的關鍵。
(3)“四八”交叉平行作業制、雙循環作業法及動車組管理法等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以及精細化管理,是實現快速掘進的重要環節。
通過試驗研究和實踐應用得出結論:改進的“一掘一初噴+復噴”施工工藝、優化的“四八”交叉平行作業勞動組織、中深孔爆破技術、雙循環作業法以及動車組管理法等技術、管理創新成果的綜合應用,提高了工效,降低了成本投入,對提升鉆爆法巖巷單進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具有科學性、實踐性,經濟效益明顯,有較好的推廣應用價值。
(作者單位:泰安天元礦山設備安裝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