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宇琛 郝占彪
摘要:作為市政公用工程的關鍵技術步驟,路基建設的施工質量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整個市政道路的負載能力與穩定性。因此,要想提升市政公用工程道路的施工水平,就必須要從路基施工的每個技術環節入手,盡可能做到對每個細節的嚴格掌控。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以市政公用工程的道路建設為應用背景來研究如何提升道路建設水平,首先分析了路基施工的技術水平對整個道路建設的影響,然后剖析路基施工技術的主要技術要點,最后針對每個技術環節提出有效的應對措施,以期為市政道路的建設提供借鑒。
關鍵詞:市政工程;道路建設;路基施工
引言
考慮到路基施工的質量高低將直接影響市政工程的結構與施工質量,因此應該將路基施工的技術強化放在提高市政道路穩定性與通行能力的第一位。施工單位與設計方必須要充分認識路基施工在市政公用工程中占據的戰略地位,而且應該注重路基的整體性能,盡可能將路基施工的穩定性和堅固性等性能指標與建設合格的市政道路聯系在一起。值得一提的是,施工單位應該從路基的施工技術難題出發,通過強化基本的施工技術來保障整個工程的施工質量。除此之外,施工單位還應該將土壤處理、填土改進與擋土建設三個步驟的技術提升,以改進和完善市政公用工程的道路建設體系為指導原則,全方位保障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的技術規范性。
1.路基施工技術的戰略價值
作為市政道路整體結構中不可或缺的結構組成部分,道路路基不僅能夠為道路承擔部分壓力,還可以協助道路傳遞所受壓力。需要注意的是,市政公用工程道路的施工質量將直接影響最終工程項目的目標實現情況。一旦路基施工過程中出現施工現場土壤劣質和發生自然災害,就會給整個道路建設帶來一定的阻力,在一定程度上誘發類似滲水與地表塌陷等問題。與此同時,會給整個工程的推進帶來不便,樂觀情況下會影響市政工程的使用體驗,嚴重則會大大降低道路的使用壽命。因此,施工單位應該加大對路基施工技術的研究力度,盡可能確保路基施工有所保障,從而突出技術在路基施工中的重要性。
2.路基施工技術的技術要點
2.1 劣質土壤處理的施工技術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施工中若出現土質不良的現象,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路基出現不穩定的情況出現,進而影響最終市政道路的施工質量。如果能夠通過改進路基施工技術來妥善處理施工現場的劣質土壤,就能夠使得施工所用土壤的穩定性與抗壓性更加出色,從而為路基施工提供充足的結構與材料保障。有兩種常用的方法來處理貧瘠的土壤:首先,利用機械設備的壓實技術,壓實是改善貧瘠土壤的常用方法。通過對大型優質機械設備的壓制,提高了土的密度,提高了土的強度和硬度,從根本上改善了路基;其次,化學處理技術,在劣質土中填充或混合功能性材料,如水泥、石灰、粉煤灰等材料,通過化學反應提高劣質土的彈性和耐水性,降低土的脹縮系數,實現對路基結構的保護力量。
2.2 填土改進的施工技術
填料改良技術的主要實質是利用土壤加固措施來提高路基和路面的穩定性。其主要思想是將施工合成材料埋置在路面中,當施工合成材料受力變形時,路面承受部分荷載,以減少受力后路面的變形。填土改良技術的原理是:一是通過改良提高土的抗壓強度;二是通過土與加勁肋摩擦產生的抗壓阻抗提高填土的穩定性。目前,加筋土的設計大多只適用于排水良好的顆粒土,以避免孔隙水對粘性土的不利影響,降低抗壓強度。此外,地基土受力變形,夾在其中的加勁材也變形,這種變形將吸收部分能量,從而減少應力的向下傳遞,達到加固的效果。
2.3 擋土施工的施工技術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建設應有效適應環境,避免大面積的挖填,無論是填土邊坡還是開挖邊坡,都必須保持穩定,避免滑坡現象發生。邊坡治理和防塌是市政公用道路工程的重要工程,在道路施工前應進行邊坡穩定性分析。如果有倒塌的可能性,應根據當地情況選擇適當的施工工藝。防止邊坡坍塌的主要措施是減小邊坡滑動的驅動力,提高邊坡的抗滑力。防治方法的選擇應根據崩塌地段的地形、地質、水源和經濟情況,確定施工方法。
3.加強路基施工技術的應對策略
3.1 前期的施工準備
施工準備是路基施工技術控制的重要內容之一,只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保證后期施工的安全。市政公用工程路基施工準備階段的主要內容包括:有關人員應做好路基放樣工作,路基放樣是指使線路中樁準確,從而確定道路旁邊的相關建筑位置;確保路基松散土層達到一定厚度,開挖工程完成后,可進行基底分層壓實過程;應進行加固,根據路基施工的實際情況,合理設置排水溝。
3.2 控制填料質量
由于填料的性能直接影響到工程的表面平整度和路基、路面內部結構的穩定性,最終關系到行車的安全。因此,填料的選擇應以施工區的土壤為依據,應根據情況和土壤質量選擇合理的填料。在選擇填料時,還應注意不能選擇空隙較大的填料,因為空隙較大的填料會直接影響路基和路面的壓實度。
3.3 做好路基填方
路基填筑過程中,施工工藝應注意六點:一是根據地基的自然條件和土的特性對地基進行處理,同時根據填土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處理地基的穩定性和路基的高度;第二,填土前應清除基層中的樹根和雜物,然后用推土機將耕地推至規定的復耕地點;第三,對不同高度的堤防和地基進行平整和夯實,由于路堤施工中最重要的工序之一是壓實工序,壓實時應控制好壓實度,合理選擇壓實次數以及填料的含水量;采用適當的壓實機,確保松散土厚度嚴格控制在合理范圍內,攤鋪時應分層壓實。每種填料預壓平整時,應采用六到八噸的輕型壓路機;碎石土、砂質土或細顆粒土壓實時,應采用二十噸量級的中型輪壓路機;大顆粒土、砂質土或碎石土壓實時,常采用振動壓路機,具有振動碾壓的作用。當前行業還沒有出臺有關壓實土的選擇規范,但是在壓實的過程中,應在填料含水量最佳時進行壓實,從而追求壓實度的最大化,從而降低道路路基的實際含水量。一旦路基的含水量超過技術規范,就需要進行干燥和風干處理,以保證壓實前含水量達到最佳值,路基填筑時應連續作業。定期檢查壓實度和隨機取樣可防止雨水或陽光照射影響含水量,同時有必要關注相關的技術問題。
3.4 壓實路基
路基壓實技術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路基的最終強度等級。當前,國內的市政道路建設大多采用重型壓路機進行路基壓實。相比于之前的輕型壓路機,大噸位壓路機顯著提高了路基強度。一級國道和高速公路的壓實密度必須大于95%。一級國家道路標準也可用于普通道路的壓實。
3.5 軟土的地基處理
通常來講,施工單位會通過調節軟土層的厚度來選取具體的施工技術。當軟土地基的施工厚度一般小于三米時,只需鋪設一層土工織物,即可在不更換方法的情況下進行路基填筑。要借助土工布強大的濾水和隔離能力,在面對三到五米的軟土層時,需要結合砂墊層與土工布,進而充分利用多層織物來覆蓋地基,在一定程度上也可穩定滑動基礎的變形。同時,施工單位可以將超載預壓技術靈活應用到地基處理上,促使地基土能夠在短時間內凝結,并防止其再發生位移,從而降低路基的荷載力。
結論
綜上所述,鑒于路基施工在市政公用工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施工單位與設計方必須要高度重視路基施工的技術提升。要想將道路的施工質量提升到更高層次,就需要本著質量第一的原則對土壤選取和處理,改進現有的路基施工工藝,努力提升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的負荷能力與傳壓性能,從而為保障市政公用工程道路的結構穩定和安全使用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壽亮. 關于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術探究[J]. 低碳世界,2017(12):221-222.
[2]寇文軍,曲紹春.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術的探究[J]. 才智,2015(1):262-262.
(作者單位:沈陽森蒂市政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