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
摘要:在當今這個發展速度越來越快、科學技術也不斷發展的時代,人民生活已經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建筑行業也在不斷發展改進,不斷提升對建筑質量要求和建筑技術的改革。混凝土作為建筑行業的基礎材料在整個建筑工程中起著穩定結構的重要作用,是整個建筑的根基。因此混凝土尤其是大體積混凝土的質量是非常關鍵的,也是我們在選用材料時需要特別注意的。而大體積混凝土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出現裂縫,因此如何提升使用混凝土的技術,減少裂縫的產生,保證工程建筑的質量才是最關鍵的。
關鍵詞:土木工程;建筑;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
1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的基本特點
在當前的施工建設中,主要的施工材料為大體積混凝土,大體積混凝土的主要特點在于其橫斷面面積超過了一米以上,因為其體積較大,所以在施工過程中難以避免的會存在一定的質量隱患,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得到有效的控制,就應該在施工技術上多下功夫,只有保證了大體積混凝土內部的穩定性以及確保溫度存在較大的差異,才能對整體結構予以有效的控制,在一般建筑中,主要使用的材料為混凝土,而大體積混凝土與其還具有一定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首先是大體積混凝土的要求更高,更加嚴格,這是一般混凝土達不到的,所以其主要應用在高層建筑的施工中。在大型設備進行建設的過程中,也會經常發現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的身影。以高層建筑為例,施工時需要進行連續性的澆筑,所以不能在施工前設置施工縫,同時還要注意水化熱量較高的情況,因為受到自身占有面積較大的影響,水化熱量更容易蒸發,此時的溫度熱力對施工質量并不會產生積極的作用,所以不想要出現此類的問題,就要在施工技術上多下功夫。只有將混凝土的施工予以合理的把控,才能有效的避免安全隱患的發生,從而保障工程的順利施工。
2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結構材料不達標
根據相關建筑工程行業規定和標準分析,在目前多數建筑工程項目中,大體積混凝土原材料還不能夠達到相關的質量要求。為了提高工程建筑的質量,在工程項目施工中,混凝土材料必須要能夠達到設計標準,同時在施工的過程中要確保砂石骨料的選擇具有一定的含水量,并且要定期進行含水量的監測,從而保證混凝土強度能夠滿足目前的施工要求。
2.2技術規范不標準
大體積混凝土在實驗室進行配比的過程中雖然技術規范都達到了規定標準程度,但是由于在施工的過程中與實驗室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因而按照實驗室規定進行配合與分析,使得其在施工的過程中能夠達到混凝土施工強度要求模式。
3土木工程建筑中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的應用
3.1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拌制
在土木工程中使用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針對于材料的配比問題至關重要,材料的配比也是影響混凝土質量的重要因素。配比前需要結合工程的施工環境與建筑要求,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其性質與作用也是不一樣的。所以,在土木工程的施工中,對于大體積混凝土配合比的選擇需要嚴格考察結合實際情況,確保施工質量的要求。
3.2混凝土的澆筑
常用的澆注技術主要有分層連續澆注及推移連續澆注兩種主要的施工形式,施工過程中確保不要留下任何縫隙,按照標準的規定進行操做。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點,表面的攤鋪厚度要根據振搗器的不同作用及混凝土的特性決定。第二點,上述兩種澆筑的方法在實際施工中,最好控制施工的時間,縮短不同層次間的施工過程。澆注時間過長時會大大影響施工質量。采用推移式連續澆筑法的混凝土工程是這樣的:工程量大、澆筑面積大、一次連續澆筑層的厚度不大、澆筑能力不足。分層連續澆筑法在現階段應用最廣,它便于振搗,可以保證混凝土的澆筑質量;可以利用混凝土的層面散熱,降低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塊的溫升。
在采取分層澆筑混凝土時,對水平施工縫進行處理應當符合下列要求:第一,對建筑表面浮漿、軟弱的混凝土層和松動的石子進行清除,均勻漏出粗骨料;第二,在對上層混凝土進行澆筑前,用壓力水沖洗表面污物,使濕潤,但不能有積水;第三,對于非泵送和低流動度的混凝土,在對上層混凝土進行澆筑時,采取接漿的方法。在對混凝土進行澆筑時,為保證澆筑質量,要及時清理表面泌水。由于泵送混凝土水灰比較大,泌水現象嚴重,如果不及時清除,會降低混凝土質量。
3.3混凝土結構的振搗
只有確?;炷两Y構的科學配比攪拌,才可以保證混凝土質量合格,之后再順利地完成澆筑作業,還需配合科學的振搗。通常情況下振搗可以分為機械振搗與人工振搗,相比之下機械振搗的應用范圍更加廣泛,人工振搗主要涉及邊角部位或者機械振搗難以施展的地方。在振搗過程中,需要控制振搗頻率、速度與振搗時間,能夠使混凝土拌合料顆粒之間達到一種平衡狀態,使拌合料顆粒充足達到密實,過程中所產生的液化在自重作用下經過擠壓上升到表面,直至無氣泡出現才能停止振搗,從而滿足混凝土振搗要求。另外,振搗過程中需要注意:振搗過程必須保持均勻,在上下抽動振搗棒的過程中保持50mm~100mm的距離;還要確保振搗時間的間隔;對混凝土振搗的時候還要確定初凝的情況。
3.4混凝土的養護
在混凝土澆筑完成后,要按照溫控技術的要求保溫養護,要遵循以下規定:第一,進行保溫養護,要使澆筑塊體的內灣溫差和降溫速度達到溫控指標的要求;第二,要根據溫度應力確定保溫養護的持續時間,不能少于15天;第三,保存混凝土表面的濕潤。如果混凝土澆筑后一個小時內在表面上出現塑性裂縫,可以采取二次亞光或者二次澆灌層的方法進行處理。塑料薄膜、草袋鋸末都可以作為保溫的材料,覆蓋混凝土以及模板,在溫度較低的季節要搭設擋風保溫棚,計算覆蓋層的厚度時要根據溫控指標的要求。
3.5溫測技術
混凝土溫測技術作為保證大體積混凝土質量的核心要素,通過加強對混凝土溫度的把控,能夠避免底板出現開裂現象。在進行混凝土溫測時,應該做好各個層級溫度的測量工作,同時結合溫度特性加以綜合探究。針對溫度傳輸器來說,一般應用電阻型溫度計,在開展溫度測量工作時,需要重視測溫點和測溫線,先實現位置的設定,并做好標記,之后進行溫度測量。另外,需要保證測溫線和鋼筋之間的規范接觸,從而保障測量環節中結果的真實性,避免發生混凝土內部溫度應力現象。
4結語
大體積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很重要的一種基礎材料,因為自身與外部的原因可能會出現裂縫的現象,通過提高各種施工技藝可以盡量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不斷提高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技術不僅可以讓混凝土自身更有價值,也會大大提高建筑的質量。這樣才能不斷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從而避免安全隱患。
參考文獻
[1]楊輝.土木建筑工程中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的研究[J].江西建材,2016(24):88+93.
[2]李晴,吳林兵.關于土木工程中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的研究思考[J].江西建材,2016(03):96.
(作者單位:沈陽錦城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