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磊
一、班組管理的需求
一是專業融合和“三集五大”優化對班組管理專業性提出更高要求。專業融合將使班組管理專業、備品資源、業務流程都將以幾倍、十幾倍的量級增長,一旦傳言的220kV電壓等級屬地化管理實施,將給公司的檢修運維承接能力帶來巨大的考驗。
二是未來班組建設的趨勢對班組管理的理念更高要求。未來班組從“細胞群”轉變為“生命體”,從“末端執行”轉變為“前端創造”,這無疑是對傳統班組管理理念的顛覆,對精益化、智能化水平的要求顯著增加。
三是公司使命和新時代的戰略對班組的組織力提出更高要求。“再電氣化”、“能源綜合服務”、“全球能源互聯網”這些理念再先進、再高大上,最終還是離不開“人”價值的提升、離不開“班組”組織力、執行力的提升。
二、班組管理的現狀
一是人員缺失情況嚴重。結構性缺員嚴重,“退三進二”政策使得公司員工的平均年齡超過45周歲,有些一線班組甚至超過50周歲;同時“三集五大”使得人員年齡分布不均,至少存在五年的斷層,“青黃不接”成為普遍現象;青年員工的成長性差,承擔大量瑣碎非必要性工作,是各類臺賬和紙上談兵的主力。
二是技術缺失客觀存在。“三集五大”后,管理設備電壓等級下降220kV→110kV→35kV,對技術需求的降低;工作中,大量使用業務外包,施工變為管理,關鍵技術、關鍵工藝掌握度降低,技術存在明顯“斷層”;大型基建、技改、大修基本不再參與,實戰經驗匱乏,在職稱評定、技能鑒定方面晉級難度加大,成長速度明顯降低。
三是管理缺失不容回避。績效考核欠缺,存在干多干少一個樣的情況,導致員工主觀能動性下降;部門、班組兩級管理不到位,形成不了示范效應;培訓缺位,合格師傅的體量在下降,水平在降低,培訓針對性、系統性、差異性不高;成長通道狹窄,流動性差,一方面,班組長、專職崗位長期固定,使得大量青年員工存在“隱形天花板”,另一方面,關鍵技術管理崗位人員變動,對工作的安全與穩定造成嚴重影響。
三、總體設想
一是成立全新的綜合性班組。由部門副主任或者六級職員掛帥擔任班組長,各專業以青年業務骨干為骨架任組長,以近幾年新進大學生為主要對象,用“點兵+競爭+淘汰”的方式招募班員。
二是分配合適的業務范圍。比如固定部分變電站,尤其是投運時間在06-09年左右,設備質量好、運行工況佳,同時面臨技改、大修的需求,隨著時間推移,技術的成熟,逐步增加工作量。
三是穩步形成“人才池效應”。依靠人、引領人、成就人。初期覆蓋檢修專業,后期覆蓋運維專業,通過人員迭代,專業成熟,形成“人才池”,縱向橫向溢出流動。
四、主要對策
一是創造適度寬松的環境。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對新班組充分放權,給予充足的耐心和時間,允許嘗試、失敗,減少非必要性工作。引用時間管理的四象限,主要從事重要但不緊急的工作。
二是輔以正確的管理和導向。把牢安全的底線,建立配套的管理制度,制定專屬的業務流程,完善績效考核制度,以此為導向,加以管理,并在實踐中不斷修訂,形成模式;同時,應對短期內,對其他班組及部門的管理造成的影響,做好解釋導向工作。
三是提供必要的服務和資源。人員、設備、輔助施工隊伍(和原來的業務外包區分,避免形成依賴);拓寬發展通道,建立合理的晉升機制,解決流行性的顧慮。
五、預期效果
一是避免人才稀釋。近三年,公司新進大學生平均10人左右,分到核心部門也就5個人左右,平均1個班組1人都不到。短時間,看起來對班組是一個補充,但并不能充分利用,大部分時間用來處理各類臺賬、系統、指標等,沒法抓住黃金成長期;再加之成長的環境土壤,很快“泯然眾人矣”。
二是產生“鯰魚效應”。對于新成立班組和其他班組,都存在“鯰魚效應”,形成壓力和競爭,形成獨立的小氣候,配合職員職級,建立能上能下機制。內部:看到成長的希望,有淘汰機制,晉升機制,組長可以享受副班長待遇,班組長六級職員;外部:感到競爭的壓力,組長橫向可以去其他班組任班長,績效、資源、人員配置等都向新的班組傾斜。
三是順應發展需求。提高了組織力、凝聚力、戰斗力。滿足專業融合的需求,綜合班組,甚至可能實現真正的運檢合一;滿足“三集五大”優化的需求:利用2-3年的系統培育,熟練掌握110kV及以下電壓等級的檢修運維,一旦220kV電壓等級屬地化管理,有一定承接能力;滿足未來班組建設的需求,擺脫現有桎梏,便于重新架構,形成樣本示范和典型經驗。
(作者單位: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宜興市供電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