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華峰,江建國
(江山市環境保護監測站,浙江 江山 324100)
近年來,國家環境水質保護要求日益提高。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同時推出美麗中國四大舉措:創造優美生態環境,推進綠色發展、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
隨著國家水質要求的提升,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的出水標準從原有的一級B提高到一級A排放標準[1]。排放水質參數如表1所示。
傳統的提標改造工藝方法有:通過增加預處理工序和生化處理工序的強度,提高預處理和生化處理停留反應時間,從而達到降低出水化學需氧量(COD)的目標;在原有的好氧池前端增加缺氧區,利用缺氧反應提高總氮的去除效率,從而達到降低出水總氮(TN)的目標;提高生化處理工序的停留反應時間,增加生化處理效果,同時增加PAC(聚合氯化鋁)等化學藥劑同步化學除磷,從而達到降低出水總磷(TP)的目標;提高預處理工序的曝氣除砂和格柵細度,后續增加PAC等絮凝劑投加量以及過濾精度,從而達到降低出水懸浮物(SS)的目標。

表1 排放水質參數
傳統的提標改造工藝路線存在以下缺點:占地面積大,運行費用高;原有生化系統停水改造,停運周期長,環保壓力大;工藝管道復雜,安裝周期長;運行維護復雜,成本較大。
深床反硝化濾池工藝的過濾機理包括隔濾、沉淀或相互碰撞、截留、黏附和絮凝,如圖1所示。

圖1 深床反硝化濾池工藝的過濾機理
深床反硝化濾池工藝技術,是在缺氧環境中,在濾料表面掛膜生成大量反硝化生物菌群,污水中的硝酸鹽、亞硝酸鹽在反硝化生物菌群作用下,還原成氮氣(N2)釋放出來,從而實現污水的反硝化脫氮過程。由于反硝化過程中不斷產生氮氣,集聚的氮氣以氣泡形式從水中逸出,相當于對水流產生連續攪動,顯著增加生物菌群與水流的接觸,提高反硝化和過濾效率。同時,石英砂濾料可以截留大部分懸浮物,達到降低懸浮物的作用。反硝化生物細菌在缺氧的條件下,利用有機物(如甲醇)作為電子供體來還原硝基氮,因此需要添加適當數量碳源(如甲醇、乙酸)來保證反硝化生物細菌的正常生物活性。反硝化反應如式(1)所示。

深床反硝化濾池同時集成了深床濾池的缺氧池的反硝化和過濾原理,一池多用。添加適當的碳源和絮凝劑后,可以同步去除TN、TP、SS,出水水質穩定達到:TN降低到5 mg/L,SS降到1 mg/L,TP降至0.3 mg/L。其完全滿足城鎮污水處理廠出水提標要求[2]。

圖2 深床反硝化濾池工藝流程
主要組件包括池體構筑物、氣水分布系統、過濾介質和濾料承托層。
池體構筑物:鋼筋混凝土或鋼制結構,通常為長方形。
氣水分布系統:采用T型氣水分布塊濾磚技術,反沖洗不銹鋼主、支氣管,淘汰了長柄濾頭和濾板,無易損易耗件。
過濾介質:石英砂濾料,濾床高度約1.8 m,有效粒徑2~4 mm。
濾料承托層:總厚約500 mm,鵝卵石五種級配分布。
在深床反硝化濾池中,先加入厭氧池污泥及裝置廢水進行細菌馴化初步培養。初始馴化培養時,污泥及污水以低濾速在深床反硝化濾池內循環,然后開始小流量進水,促使深床反硝化濾池中濾料的掛膜。
當深床反硝化濾池內細菌濃度達到要求時,使用甲醇或乙酸作為外加碳源,并通過進出水數據統計分析,確定工程反硝化最優工藝條件。
以上一階段為基礎,在深床反硝化濾池前端進水中,按照(10~15)×10-6mg/L的比例,投加PAC、硫酸鋁絮凝劑,并通過進出水中懸浮物數據統計分析,確定工程絮凝劑投加數量的最優工藝條件。
試驗結果表明,深床反硝化濾池工藝技術,在投加碳源和(10~20)×10-6mg/L的PAC或者硫酸鋁絮凝劑前提下,系統出水TN、TP、SS、COD水質指標穩定達標,完全符合一級A出水水質要求,深床反硝化濾池工藝技術完全適用于城鎮污水處理廠的提標改造。
TN去除率達90%,去除量可以達到15 mg/L,出水TN可穩定控制在10 mg/L以內。反硝化生物菌群把NOx-N轉換成N2完成脫氮反應過程,作為后置反硝化濾池,在前端硝化反應較完全的情況下,可穩定做到出水TN小于5 mg/L,遠遠超過預期效果。
TP去除率達到70%,去除量達到0.70 mg/L左右,投加PAC等絮凝劑后,水中SS得到有效去除,而SS含有氮、磷及其他重金屬物質,這樣TP去除量也相應增加,出水總磷可穩定控制在0.3 mg/L以內,達到出水總磷提標要求。
SS去除率達到55%,出水SS能夠穩定控制在3 mg/L以內。配合適當的絮凝化學處理,完全達到出水SS小于5 mg/L(通常SS<2 mg/L),達到出水懸浮物SS的提標要求。
COD去除率達25.9%,投加PAC等絮凝劑后,水中SS得到有效去除,而固體懸浮物含有氮、磷及其他重金屬物質,這樣COD的去除量也相應增加,出水COD能夠穩定控制在32 mg/L以內,完全達到出水COD小于50 mg/L的提標要求。
深床反硝化濾池工藝,是一種集生物脫氮和過濾功能于一體的處理單元,采用特有的濾磚布水布氣系統和均勻的石英砂濾料,允許固體雜質透過濾床表面,深入濾料,達到整個濾池縱深截流固體物的優異效果,利用化學加藥微絮凝過濾技術可有效除磷,共同作用使出水達到提標標準。
傳統提標改造工藝路線具有占地面積大、運行費用高、建設周期長、工藝管道復雜、運行維護復雜等缺陷。與之相比,深床反硝化濾池工藝具有投資少、建設周期短、運行費用低等優勢。
通過三個月的試驗,深床反硝化濾池系統出水TN、TP、SS、COD水質指標穩定,完全符合一級A出水水質要求。采用乙酸作為碳源的運行費用為0.045元/m3,除磷藥劑采用PAC的運行費用為0.030元/m3(TN、TP去除量分別為5 mg/L、1 mg/L),藥劑綜合成本為0.075元/m3。相比其他工藝而言,深床反硝化濾池工藝在城鎮污水處理廠的應用可行性較高,可作為提標改造工程的首選工藝。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GB18918-2002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5.
2 江山市鹿溪污水處理廠.江山市鹿溪污水處理廠出水提標試驗報告[R].江山:江山市鹿溪污水處理廠,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