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至20日,我國進入全國兩會時間,各行各業的代表、委員都提出了諸多建設性的建議與提案。當前,城市軌道交通處于快速發展時期,兩會上有諸多代表委員的建言獻策,本刊搜集整理全國兩會上部分代表委員們的城軌交通“聲音”,與讀者分享。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會長俞光耀:像繡花一樣精細管理軌道交通網

發達暢通的軌道交通就是一座超大型城市綻放活力的血脈。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會長俞光耀表示,在上海加快推進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五個中心”建設的工作中,全體地鐵員工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特大城市管理要像繡花一樣精細的指示精神,在工程建設、運營管理、經營開拓上精細化管理,發揚工匠精神,打造與卓越全球城市相適應的卓越地鐵企業,服務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不斷提升市民乘客的獲得感與幸福感。
此外,俞光耀建議,應盡快開展城市軌道交通立法,從國家法律層面統一城市軌道交通的定義范圍,構建科學的軌道交通標準體系,規范城市軌道交通環境下的社會行為,明確城市軌道交通的空間建設用地使用權及其周邊土地物權人法律關系,明確城市骨雕交通安全強制性規范要求,推動軌道交通與城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副會長謝正光:著力解決首都地鐵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作為首都交通大動脈,從2014年開始,北京地鐵客運量已經超過地面公共交通客運量,成為公共交通的主力軍。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北京地鐵正著力建設更高水準的國內領先、世界一流地鐵,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在3月12日總工會界別的小組討論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副會長,北京市地鐵運營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謝正光表示。
如何解決地鐵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謝正光表示,從外延拓展來講,主要是通過加大線網密度,提高運輸能力。“目前效果也能看出來,比如7號線一通車,1號線的客流量和擁擠度明顯下降。這就是新建線路對老線的分流作用。”從內涵發展來說,謝正光表示,目前北京有若干條地鐵線路已經實現了兩分鐘的運行間隔,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對于大客流來講,兩分鐘的運行間隔是很難的。現在其他一些線路還有進一步縮小運行間隔,提升運輸能力的空間。”
“當然,解決擁擠的問題只是基礎。我們也在制定相應的策略和措施,盡可能提高地鐵的服務品質,適應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謝正光表示。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副會長佘才高:加快城市軌道交通行業立法工作

作為一名來自城軌行業的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副會長佘才高建議盡早為城市軌道交通立法。他說,目前在交通運輸的立法上,有鐵路法、公路法、航空法等,都從上位法的角度,給各自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法律支持。但城市軌道交通起步晚,發展快,所以這塊立法還是空白。他建議,國家層面盡快立法來規范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和管理活動、界定政府與運營企業關系、約束城軌交通環境下的社會行為、明確建設用地使用權及其與周邊土地物權人的法律關系、明確城軌交通安全強制性規范要求等。
全國人大代表張杰:建議城市軌道交通立法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運營三公司工務維保部副經理兼道岔車間主任張杰表示,和發展較早的交通業相比,城市軌道交通尚沒有一部基礎法律指導工作,這距離法治化建設要求還有一段距離,因此,在重慶代表團全體會議上,張杰建議,應從頂層設計上盡快立法來規范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和管理活動。
據了解,現行的《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辦法》是2005年由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出臺的行業內管理辦法,目前已經運行13年。相較之下,交通業如鐵路、公路、航空,都有一部基本法律作為基礎,為行業的管理提供了配套的法律保障。
“城市軌道交通在實際管理運用中,地方法規雖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離法治化道路還相距甚遠。所以建議盡早為城市軌道交通立法,可以考慮從頂層設計上,在國家層面盡快立法來規范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和管理活動,厘清政府與運營企業關系,約束城軌交通管理下的社會行為。如建設用地使用權與周邊土地物權的法律關系,擬定城軌交通安全強制性規范要求,同時也建議統一協調各部門,更好、更快推進項目建設,讓城市軌道交通更加便捷,帶動區域內的經濟高速發展。”張杰表示。
全國政協委員劉偉:人工智能助力地鐵安檢

全國政協委員劉偉建議,加快推進人工智能在應用層面落地,完全可以通過智能人臉識別技術解決地鐵安檢的排隊問題。
劉偉建議,加大數據開放力度,推進數據治理,挖掘數據經濟。一方面要加大數據開放力度,另一方面要促進企業、高校、公共部門之間的數據交換,推動合作共享,為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培育世界一流的土壤。同時,人工智能的發展也為開發者和政府對于數據治理提出了新的問題,應更好地在數據開放和隱私保護之間取得平衡,從而增強對人工智能的信任。“乘客不用再排長隊安檢,使用智能的人臉識別技術,完全可以實現智能安檢。移動支付也可以用人工智能,利用3D人臉識別、虹膜技術,進行精準識別和動態人臉識別。”
全國政協委員鄧紅:推動國家軌道交通綜合實驗基地落戶新疆

“為加快國家交通領域技術創新和產業化發展,進一步提升我國軌道交通相關技術水平,我國有必要建設國家軌道交通綜合實驗與系統測試驗證環境項目,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將項目落地新疆。”3月3日,住疆全國政協委員鄧紅表示。
鄧紅介紹,國家軌道交通綜合實驗與系統測試驗證環境實驗基地需要地勢平坦、半徑30公里、周長約為200公里的環形橢圓區,以便建設環形軌道線路和直線軌道,用來模擬試驗不同功能和場景下的鐵路運行情況。
“新疆在這方面優勢明顯。”鄧紅認為,新疆地廣人稀,可以提供充足的土地供試驗區建設,而且新疆自然環境多樣,復雜多變的氣候環境可滿足項目相關測試的高溫、嚴寒、風沙、大雪等各種條件;新疆資源富集,電力價格較低,能充分保障項目建設所需用電,也將進一步促進新疆電能充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