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市地下空間自20世紀末進入商業、文化娛樂、停車配套等多元功能的開發,結束了最初“平戰結合”的基本功能。伴隨20世紀初期金廊工程推進,城市更新逐步加快,地上土地容量迅速提升,帶來一系列交通擁堵、侵占綠化、環境污染等問題。受地鐵1,2號線影響及在建4,9,10號線建設對周邊地區發展的拉動,對地下空間建設和規劃關注度逐步提升,已經上升到城市及區域發展戰略層面,成為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與國際化接軌的關鍵一環。
2012年,《沈陽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總體規劃(2011—2020年)》順利通過市規委會,確立市級地上、地下空間一體化、規模化、綜合化發展目標,確定11個重點地區、20個次重點地區的發展布局結構,從平面布局、豎向利用等方面探討規劃策略,并綜合考慮地下交通、地下市政、地下人防系統等綜合性問題,建立綜合性規劃指導思想。在此背景下,2014年沈陽市開始針對重點地區進行地下空間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研究,以此落實地下總規的指導思想,充分結合實施考慮,為實現針對地塊的量化控制建立重要基礎。
金融商貿開發區是沈陽建設東北區域金融中心的核心區域,也是老城區內開發強度最高的區域。本次地下空間控制性詳細規劃范圍為:北起寧山路,南至中山路,東起奉天街、黑龍江街,西至嫩江街、北三經街,面積約4km2,南北長約3.2km,東西寬約2.0km(見圖1)。
規劃范圍內現狀地下空間總量約207萬m2,開發深度集中分布在地下2層以內(-10m)。集中分布在青年大街與惠工街之間1.3km2的帶形區域及北站北地區,外圍地下空間零星開發。除恒隆廣場與市府廣場、北站南廣場與友好街地下街之間實現地下連通外,其他項目地下均獨立布局(見圖2)。
現狀地下空間集中分布在青年大街-惠工街-北站路圍合的范圍內,以及北站北廣場附近,圍繞北站、惠工廣場、市府廣場三大核心分布,多以商業項目地下獨立開發為主要模式(如:樂天世界、華府天地、卓展、恒隆等)。
現狀主要以商業、停車、設備、倉儲4種功能為主,總面積約206萬m2,其中主要開發利用形式以停車功能為主,商業為輔。惠工街-團結路以北地下停車功能較為集中;惠工廣場和市府廣場周圍地下商業空間(含友好街地下商業街)較為集中;設備、倉儲等功能同時存在。
總體地下空間開發現狀分為地下4層。開發區地下1層深度相對集中于-4~-6m,功能以停車、商業為主;其余功能所占比重按照地下設備層、地下倉儲功能依次遞減。
地下2層深度相對集中于-9~-11m,功能以停車為主,地下停車功能約占本層總面積的84.7%;其余功能所占比重按照地下設備層、地下倉儲功能依次遞減。

圖1 金融商貿開發區地下空間規劃范圍

圖2 現狀開發深度
現狀開發區地下3層深度相對集中于-13m,集中于樂天世界、華府天地、新華國際、恒隆等地下,總規模較小。功能以停車為主,地下停車功能約占本層總面積的93.0%,地下設備約占7.0%。
現狀開發區地下4層深度相對集中于-13m,集中于樂天世界、恒隆地下,總規模較小。功能以停車和設備為主,地下停車功能約占本層總面積的69.3%。
地下空間規劃依據以下原則,在空間整合方面:統籌地上、地面、地下協調發展;在功能配比方面:統籌分配市政、商業、停車等空間;在操作實施方面:統籌規劃、建設、管理有效銜接。
1)以人為本,體現人文關懷 相對地面而言,地下空間的交通可達性低、依賴機械采光通風等缺陷對空間使用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地下空間規劃設計應從宏觀布局到細部設計更注重人性化,體現人文關懷,這也將成為金融區整體實現功能、環境品質再次提升的基本出發點。
2)復合發展,提高運轉效率 單純強調功能分區、強化地面機動交通疏解,一定程度上肢解了城市,也影響了太原街步行連續性與商業活力。通過連續的地下空間體系縫合割裂的城市,實現功能、空間、活動、活力的高度復合,有效提高公共服務功能的運轉效率,促進街區實現可持續發展。
規劃強調的系統性和以人為本,即無論地下空間的形態還是功能,都應置于城市這個大的有機系統中進行綜合分析。金融區地下空間規劃要從城市整體效益和長遠利益出發,引導地下空間網絡的逐步形成。
1)空間整合方面 統籌地上、地面、地下協調發展的原則。
2)功能配比方面 統籌分配市政、商業、停車等空間原則。
3)操作實施方面 統籌規劃、建設、管理有效銜接的原則。
4)投資建設方面 統籌市場化為主,公共投入為輔的原則。
5)保障安全方面 統籌考慮平戰結合,兼顧綜合防災原則。
金融商貿開發區的地下空間規劃建設應以疏解交通壓力、強化地鐵站點的輻射帶動作用、改善公共步行環境為重點,統籌布局地下公共步行、地下交通、市政基礎設施等功能系統,為該地區建設國家優化金融生態綜合試驗區和東北區域金融中心最核心區域提供有效支撐。
目前金融商貿開發區地下空間多以獨立地下商業或獨立地下停車場的形式存在,無車行或步行連通,阻礙地區商業規模擴大發展,更不利于金融區品牌的樹立。以沈陽北站為核心,打造地下步行系統,向南連通財富大廈、惠工廣場、華府、卓展、新華國際、市府廣場、恒隆等項目,向北連通樂天世界、沈陽天地等項目,連通北站金廊沿線大型商業項目和城市公共空間,增加空間互動性,提升商業品質。
由于長大鐵路對南北向交通造成一定阻礙,加之青年大街限制左轉的交通管制,現有地上交通道路系統難以滿足金融區正常的過境交通和到發交通需求,北京街、敬賓街、北站路、惠工廣場一直是交通擁堵非常嚴重的節點地區。現狀急需發展地下車行系統疏解交通擁堵點,提升開發區交通效率,帶動地區經濟發展。
金廊沿線是城市大型綜合體項目最聚集、商業商貿活動最頻繁的都市核心走廊區域,高頻率的商品交換和快節奏的商貿活動對地區交通、市政承載力提出挑戰。開發金融區地下空間有利于疏導地上交通,提高區域活力和效益。
用地、交通、環境矛盾某種程度上是由于金融區上一輪更新過程中片面追求二維空間拓展,導致步行體驗、客貨運輸、動靜態交通等系統的不協調。地下空間所發揮的分流、疏導作用實質上是將既有的二維式空間擴展模式轉變為三維式復合提升模式,從而促進該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地下空間能夠在戰爭威脅、氣象災害、環境公害、地質災害、火災、爆炸及化工產品災害、交通事故與阻塞等災害事件中發揮高效的防護和減災作用。系統布局地下空間,不僅能提高地區防災能力,同時能夠大幅提高整個城市的人防能力,對完善城市生命線系統、提高城市應對突發事件及災害的能力也將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確實要為統治階級服務,但是在實現政治目標的同時,還必須注重對中學生人文目標的發展,不能一味的將思政教育當成是政治宣講的工具。尤其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各國間的經濟、政治、文化、思想等交流不斷深入,學生能在互聯網中接受更多的多元化信息,會對學生的價值觀造成一定的沖擊。因此,我們的中學思政教育課堂要適當的改變傳統的課堂模式,改變以意識形態性教育為思想指導主線,引導受教育者自覺形成社會主流意識。同時,也要在兼顧政治目標的同時不能忽視人文目標,將思想政治教育目標融化在人文目標之中,使人文關懷包含著正確的政治關懷。
金融區地下空間開發利用首先應堅持公共利益優先,注重對公共環境、動靜態交通設施、市政設施容量的改善與提高;同時,注重地下空間對地面功能的補充和完善,強調地下空間的連通整合,為金融區功能結構、空間結構的再調整提供支撐。
以3個地鐵站為依托,強化地鐵和商業的聯系,最大限度發揮地鐵站點的人流集散作用,提高商業的公共可達性和經營效益;最大限度利用商業空間,減少對市政道路地下空間的占用,并為地下交通、市政設施預留發展空間,并減少政府公共投入。結合地面用地性質,地下開發分為公共用地開發和地塊開發2類。
1)廣場用地 控制開發深度不小于2層,優先滿足交通需求;規劃范圍內有市府廣場、惠工廣場、沈陽北站南北廣場。
2)道路用地 地下商業開發盡量少占道路用地;需設置地塊連接通道時,應預留6m的市政管線層。
3)綠化用地 區域內綠化均為街頭綠地,由于面積較小,原則上不進行地下空間開發。
1)規劃28個地塊進行地下連通,主要為商業和公建,重點加強地塊與地鐵站、地塊之間的連通。
2)獨立開發地塊共122個,主要分布在外圍的居住、辦公用地;主要滿足內部停車及人防配建等要求,對連通不進行強制性規定。
3)限制開發地塊共6個,主要指文保單位、歷史建筑相關地塊,原則上禁止地下空間開發。
地下步行系統北起沈陽天地,向南連接樂天世界,穿過沈陽北站后,“雙路徑”到達華府天地,依次經過卓展、新華國際、市府廣場銜接恒隆廣場。要實現步行系統的連續性,共需建設33處地下通道。其中現狀4處,需新增29處。地下步行系統建成后,將串聯4個地鐵站、4個廣場、1條地下街及28個地塊,形成總建筑面積超過百萬平方米的地下城(見圖3)。
北站路共規劃4處地下過街通道,現狀3處,新增1處。現有3號過街通道連通地鐵站廳層及新建公交停車場地下1層商業。
通過地下連通,將沈陽北站、路南停車場及商業設施重新整合為整體。其中連通商業設施包括金融中心、陽光百貨、財富中心、華府天地,充分利用友好街地下街現狀條件,建立由北站南廣場-友好街地下街-惠工廣場-金融中心站-華府天地、北站南廣場-公交場站地塊-財富中心-華府天地2條連通路徑(見圖4,5)。

圖3 地下連通總體方案
2)惠工廣場節點詳細設計
惠工廣場在定向立交西側地下1層整體開發建設地下商業,向北連通現狀友好街地下街,向南連通金融中心站,內部控制公共通道寬度不小于8m。
結合停車場聯絡環島,設置下沉廣場和立體綠化,引入自然通風、采光,形成標志性城市景觀。在惠工街-友好街定向立交西側環島下方,整體開發1層商業,約1萬m2。
3)東西快速干道節點詳細設計
規劃東西快速干道地下預留6m市政管線層。現狀華府天地與金融中心站已連通,規劃通過快速干道地下連廊連通華府、卓展北待建地塊地下2層局部商業(建議改造),兩側存在0.6m高差可通過連廊內部1%縱坡加以解決,進而實現與卓展地塊的連通(見圖6)。快速干道地下連廊在布置方位上應避讓高架橋橋墩及樁基,確保高架橋安全。
4)新華國際南北街路節點詳細設計
目前,新華國際地下1層為停車場,層高為4.7m,考慮地下步行連通需求,建議地下1層改為商業、娛樂,并形成內部步行公共通道。
新華國際南北各設置1處地下連廊,分別連通卓展地下1層和市府廣場地下2層(已預留接口)商業(見圖7)。
考慮到新華國際南北街路為支路,市政干管埋設較少,規劃將南側街路預留6m市政管線層,保障未來市政更新空間;北側街路保留現狀2.5m市政管線層,提高步行舒適性,并節省工程量。
5)小西路地區節點詳細設計
規劃小西路地下預留6m市政管線層。地下步行連廊標高-6~-11m,連通市府廣場、恒隆地下2層商業空間及地鐵2號線市府廣場站站廳層;現狀正在建設實施(見圖8)。
規劃控制2處地下節點立交,解決北京街-北站路及惠工廣場2個節點的擁堵問題,分流過境交通;控制1處地下停車場聯絡路,分流到發交通。
1)北京街-北站路節點立交 北起民富小區,東至格林大飯店,規劃節點立交,長250m,在保證青年大街通行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拓寬現狀地道橋引道,建設左轉匝道,出口分2個流向:一個出北站路;另一個與團結路停車場聯絡路銜接,單向2車道。

圖4 北站路3號地下通道斷面

圖5 團結路8號地下連廊斷面

圖6 東西快速干道地下步行連通平面
2)惠工廣場節點立交 分2層規劃控制:地下1層北起方圓大廈,南至東西高架以北,長700m,起疏解過境交通作用,雙向4車道;地下2層規劃環路位于地鐵2號線東側,主要聯系地下停車場,發揮到發交通作用,并設置2對匝道聯系地下1層。

圖7 市府廣場—新華國際—卓展地下連通剖面

圖8 市府廣場—小西路—恒隆地下連通剖面
3)停車場聯絡路 起點青年大街節點立交,終點惠工街節點立交,長700m,寬9~12m,地下埋深9.5~12.5m。
1)完善管理法規,保障地下公共通道定時開放 明確維護和管理要求,統一地下連廊、商業公共通道的開放時間,保障其公共性和開放性。
2)嚴格執行消防、人防規定,加強安全監管 地下步行通道布局盡量規整,縮短安全疏散距離,提高對火災、停電、犯罪等災害的防范能力。
3)強化景觀設計,提升地下空間環境品質 建議參考蒙特利爾經驗,明確地下空間藝術化設計、人性化設施建設費用在工程預算中所占的比例,保障地下空間環境品質得到逐步提升。
金融商貿開發區地下空間控制性詳細規劃,重點通過定性、定量相結合的控制手段,在翔實的現狀研究基礎上,建立科學的規劃理念,明確規劃目標,重點解決拓展地下空間容量、緩解地上交通矛盾、提升地區整體活力等矛盾點,結合現狀及規劃地鐵線路進行統籌規劃,建立“控制公共用地地下開發、貫通南北地下步行系統、緩解地上交通壓力、打造人性化地下城”等規劃策略,為金融商貿開發區綜合提升發展提供方向。
參考文獻:
[1]王磊,由宗興,張騰龍,等.集約城市土地利用 打造城市地下空間——沈陽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規劃研究[J].北京規劃建設,2016(2):120-121.
[2]辛玥,寧淑冰.城市地下空間規劃研究[J].城市住宅,2017(3):32-35.
[3]陳研新,于業龍,鮑雪婷.城市重點地區地下空間規劃原則研究——沈陽市渾南新城地下空間規劃[J].城市住宅,2017(3):36-39.
[4]高鶴鵬.軌道交通沿線地下空間一體化發展策略研究——以沈陽地鐵沿線地下空間發展為例[J].城市住宅,2016(9):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