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建筑業已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建筑資產總值2015年成功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達47.6萬億美元。但在全社會能源消耗中地產及建筑業能耗約占40%,全球碳排放中我國碳排放約占8%,既有建筑中高耗能建筑占95%以上,新建建筑能耗水平高出歐洲6倍。因此,建筑工業化所具備的節能、高效、環保、可持續特點成為我國建筑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這也是促進建筑業產業升級、踐行供給側改革和實現“四節一環保”的必由之路。
近年來我國政府出臺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推行建筑工業化。2014年3月,國務院出臺《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明確提出:“大力發展綠色建材,強力推進建筑工業化”。2014年7月,住建部發布《關于推進建筑業發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見》,提出要推動建筑產業現代化推行力度,并倡導工程建設項目采用工程總承包的項目管理模式。2016年2月,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要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力爭10年內新建建筑中裝配式建議建筑比率達30%。但是,目前傳統項目管理模式中,設計、生產、裝配施工等環節脫節,分段招標,導致工期延長、成本增加,造成資源浪費,對我國建筑工業化的發展形成制約。
我國建筑工業化的推進一直以政策驅動為主,其技術革新以國外引進與自主研發相結合。遠大住工、萬科、三一重工等企業通過設立試點產業基地,關注并研發裝配式建筑技術,在構件間連接、預制構件等方面取得一些成就。但目前,我國僅為7%的建筑工業化率相較美國和日本70%、英國75%、瑞典80%以上的工業化率而言,我國建筑工業化仍處于初級階段[1]。
近年來,國際工程承包主要為工程總承包模式,但在國內,工程總承包項目招投標在石化、化工、電力、冶金等專業工程領域應用較多,在房建工程中運用很少。2015年7月,住建部取消了對建筑智能化、消防設施、建筑裝飾裝修、建筑幕墻4個工程設計與施工資質(簡稱:一體化資質)的行政審批。傳統招投標模式仍作為主流招投標模式被多數建筑工業化項目業主采用。業主先進行設計招標,待設計單位出具施工圖紙后進行施工總承包招標,其中重要的設備、材料一般由業主根據施工圖紙自行采購。
積極推進建筑工業化、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是建筑業的一場革命,是生產方式的徹底性變革。因此,整合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化管理來適應這場變革是建筑工業化不可避免的。但目前,我國正處于傳統模式向產業化模式過渡階段,沿用設計、施工分開招標的傳統招投標模式存在諸多問題。
建筑工業化生產方式的組織協作要求高,傳統招標模式下,業主參與協調各參建單位之間關系的工作量較大。大包大攬、分塊切割的管理模式導致設計、生產、施工、運維等多環節、多專業難以有效協同,房地產開發、施工企業、設計單位、構配件生產企業、運輸企業溝通協調不明確,缺乏各專業協同的前期技術策劃,設計產品不利于構件生產、現場裝配及全產業鏈的資源整合。
目前,工業化建筑一體化、標準化設計關鍵技術和方法發展滯后,如主體結構技術、部品技術、設施設備系統、建造工法及BIM信息技術發展不完善,全產業鏈系統集成度較低。
設計時應根據現有圖集和相應規范,最大限度滿足施工需要,設計上進行深化和優化。但傳統招投標模式下,設計過程中,施工方未參與其中,不能結合施工現場實際情況把設計方案與一些先進的施工技術相結合,無法使設計方案更合理,更具可操作性。例如在使用預制樓梯的高層建筑中,當裝配率較低時,若不考慮施工項目特點和塔式起重機布置,嚴格按照15G367-1《預制鋼筋混凝土板式樓梯》圖集,每棟樓梯整段預制和吊裝,對吊裝設備而言是極大浪費,成本太高。若結合施工對標準圖集進行設計優化,將整段樓梯分為2段進行設計則可有效避免浪費。
如果能將PC構建生產企業與施工現場距離控制在100km,裝配式建筑成本就能實現較好控制[2]。部品構件生產具有地緣性特征,目前我國裝配式建筑部品構件標準化、通用化程度較低,裝配式建筑產業鏈呈條段化,產業不具規模。由于缺乏成熟的施工經驗,管理模式在構件部品運輸、進場、儲存、施工、安裝等環節變化也會帶來管理成本增加。
上述問題造成設計、生產、裝配施工多環節脫節,不能實現設計、采購、施工進度深度交叉,增加了招標環節,不能有效縮短工期和成本,阻礙建筑工業化的發展。而采用設計、施工一體化的招投標模式可有效解決以上問題,實現項目從規劃、設計、采購、施工到管理的全產業鏈整體利益最優。
全過程系統化思維理念在建筑工業化項目中應被充分體現,設計時充分考慮后端構件生產、施工安裝條件,并爭取為后端工序創造更多有利條件,因此推薦采用設計、施工一體化的EPC(設計-采購-施工)或DB(設計-施工)承發包模式。但兩者在承包范圍、設計內容、風險分擔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
隨著建筑工業化發展,建筑中預制構件比例越來越高,材料與構件的采購需予以高度重視。DB模式中,采購環節由業主或其指定的分包商負責,EPC模式則由總承包商負責。一般建設項目中,項目管理水平較高、特別是有采購優勢的業主偏向DB模式,有利于控制項目。但在設計、采購與施工協調上,EPC模式屬于內部協調,更能滿足建筑工業化項目設計-制造-施工一體化的發展趨勢。
由設計院負責施工圖設計的傳統生產方式并不適用于建筑工業化項目,基于工業化建筑特有的預制構件生產、裝配式安裝要求及基于BIM技術深化設計需求,設計院與預制構件生產企業之間更需有效銜接。在設計優化、組織實施、選擇分包商等方面具有更大自主權,在產業鏈整合、專業化服務、設計引領、信息集成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的EPC工程總承包模式更能滿足建筑工業化發展的內在需求。
國外研發工業化項目較成熟的建筑企業往往向設計、制造與施工一體化的產業化集團模式發展,通過產業鏈上下游聯合,對工業化建筑的實施起主導作用。國內企業因受制于政策、市場、經驗等,在綜合發展方面并不成熟。而參加建筑工業化項目投標的承包商,要求具備與項目規模相適應的標準化設計、裝配化施工、成品化裝修、信息化管理等能力。因此,建筑工業化項目投標人應由具備建筑行業(建筑工程)甲級及以上設計資質和建筑工程(含房屋建筑工程)一級及以上施工總承包資質,或由具備資質的設計單位或施工單位牽頭,組織有實力的施工或設計單位形成聯合體進行投標。
對于國外建筑工業化程度較高的國家(如美國、日本、德國等),項目方案設計一般是依據預制混凝土工廠生產的不同種類標準構件進行,施工單位再按照所需標準構件進行采購、安裝、施工,而目前我國普遍先根據項目進行方案設計,再生產預制構件產品[3]。因此,建筑工業化項目的設計方案是否具有工業化特點十分關鍵。采用以設計為主導的EPC總承包,統籌安排項目的采購、施工、驗收等,可達到質量、安全、工期、造價的最優化。
建筑工業化項目通過初步設計批復后,業主即可實行一體化招標。此前,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國有資金和非國有資金投資的建設工業化項目招標方式作出相應規定。
對國有資金控股或占主導地位、依法必須進行招標的建筑工業化項目一般采用公開招標,但在預制率達到一定比例后,在加強項目各方審查的基礎上可放開招標方式。因設計、施工過程技術難度大、施工組織要求高、潛在投標人數量少的項目,則采用邀請招標。在目前推進一體化招標模式示范階段,建筑工業化招標項目的投標資格可設置為擁有同類工程經驗及全產業鏈資源等要求,邀請符合條件的投標人參與投標[4]。
招標人對投標人的資格審查內容重點應包括是否具有建筑工業化項目的深化設計能力及裝配式施工能力,保證通過審核的工程總承包商有能力實施建筑工業化項目和管理協調各分包單位。具體可從設計能力、采購能力、施工能力、工程經驗與業績、財務能力、承包商信譽和綜合管理能力7個評價子目標進行審查,每個評價子目標通過3~5個可定性或定量的評價指標進行衡量[5]。
目前,裝配式建筑工程項目的招標評標過程多套用模擬現澆式建筑工程項目的招標評標辦法,導致招標人陷入被動困境[6]。上海、福建、武漢等省市在建筑產業現代化試點項目招投標評標時,一般采用綜合評估法,對投標人的工業化建筑設計經驗、施工經驗、構件廠商能力、施工圖設計(含預制構件深化設計)進度、施工組織設計(或施工方案)、預制率及裝配率、投標價格、質量、工期等因素進行量化評審。
實際工作中需根據項目實際情況對建筑工業化招投標進行分值設置。招投標監管部門在審核工程設計、施工招標文件時,可將建筑工業化建造業績列為信用加分項納入評分。此外,對于基于AHP等兩階段綜合評標模型的理論研究也可繼續進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規定施工總承包商不得將主體和關鍵性工程對外分包,但未對工程總承包商進行分包作出限制?!吨腥A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中明確規定中標人不得將中標項目主體、關鍵性工作分包給他人,且規定了相應罰則。建筑工業化項目中梁、柱等預制構件的生產安裝作為主體結構工程,按規定應由總承包單位完成,但多數總承包單位并不具備高標準構件生產和現場裝配施工能力,因此,是否必須嚴格執行總承包企業作為施工方承接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建筑項目值得探討。
1)招投標管理法律法規不健全 國家有關部門出臺的法律條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工程建設項目施工招標投標辦法》《工程建設項目勘察設計招標投標辦法》等,主要適用于設計、采購、施工分離的承發包模式,對于工程總承包招投標辦法沒有專門規范,使EPC模式招投標無法可依。
2)市場準入管理制度不規范 我國建設工程勘察、咨詢、設計、監理、施工企業資質分割,工程專業類別的不同使承包企業被劃分到不同行政主管部門,市場準入分開管理,致使工程總承包企業的培育與發展受到影響。目前我國的預制構件生產企業不具有相應設計資質,不利于提高設計效率,而建筑工業化有關勞務分包企業資質及構件生產監理資質等也不完善。
3)配套政策不全 缺少推進EPC總承包相關的工程項目融資、財務擔保和稅收等政策。針對裝配式建筑工程的分部、分項工程項目劃分、特征描述和工程量計算規則在現行《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和《計價定額》中未得到體現,招投標軟件和預算計價軟件等主要依據混凝土現澆生產方式制定。
2011年11月制定《建設項目工程總承包合同示范文本(試行)》GF-2011-0216,該文本為選擇性適用文本,缺乏強制性法律效力,只具有參考作用。涉及多方復雜法律關系的工程總承包合同,制定時需考慮各部門的法規文件,不能僅靠《總承包合同示范文本》來規范EPC模式合同主體。而目前PC(預制混凝土)構件廠所生產的PC構件被視為商品,征收17%的增值稅。工程總承包單位與構件生產廠簽訂的專業分包、貨物采購或設備招標合同也有待統一界定。
《建筑法》規定“兩個以上不同資質等級的單位實行聯合共同承包的,應按照資質等級較低單位的業務許可范圍承攬工程”,而聯合體成員間業務互補關系也常存在EPC模式中。但EPC總承包模式聯合體的資質問題卻未說明,可能造成缺乏資質或資質低于要求的企業與高資質企業聯合,形成“偽聯合體”承包工程,給業主造成損失[7]。
EPC總承包模式在我國已推行10多年,但大多數建筑施工企業承攬EPC總承包模式項目并不具備優勢。除少數具有優勢的石油化工等行業工程公司,其他企業主要承接施工總承包業務。目前我國絕大多數具有特級或一級工程總承包資質的大型建筑施工企業,由于長期承攬以現澆技術為基礎的工程任務,在預制裝配式結構施工能力方面還有所欠缺[8]。具有相關設計經驗的設計單位也較少。
據測算,與傳統建造方式相比,混凝土預制裝配技術需增加建設成本300~500元/m2。在試點裝配式建筑前期,政府補助遠低于開發成本,具備充足資金和先進管理能力的裝配式建筑企業只是少數。目前只有上海和湖南等省市出臺了容積率補償政策,很多城市繁冗的程序使企業等待政策出臺以獲取“容積率”獎勵難以實現,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企業主動參與裝配式建筑的積極性。
加快編制并推廣各種裝配式結構設計、部件及節點連接設計等設計標準,促進建筑構件體系部品成套集成技術的形成。建立標準體系,重點囊括構配件設計和生產、施工裝配審批、施工過程質量控制及竣工驗收等環節,并逐步實現建筑工業化技術標準與現行技術規范的兼容和統一[9]。
在監管機制方面,將采用一體化招投標模式的建筑工業化項目納入專門管理通道,簡化相關程序,建立一體化的項目監管體系,重點強化工程總承包單位對工程質量、安全、進度和造價總負責,盡快編制裝配式建筑定額、清單計價規范。
增訂《建筑法》中EPC條款,出臺嚴密并符合國際慣例并適用于建筑工業化項目工程總承包的招投標合同文件、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于《招投標法》中對工程總承包模式及建設工程項目分發包情況予以明確說明。
切實解決工程項目管理企業及以工程總承包模式承接的項目所面臨的市場準入問題,完善和改革建筑工業化項目發展的資質問題。突破行業壁壘,允許根據有關規定使勘察、設計、生產制造、施工等建筑企業獲取額外資質。鼓勵以上企業以改造或重組的形式調整組織架構,通過獲取相應資質進行經營結構調整,適應并實現多元化經營[10]。
參考FIDIC銀皮書《設計-采購-施工/交鑰匙合同條件》和《合同法》,繼續完善修訂《建設項目工程總承包合同示范文本(試行)》,明確特定合同模式下承發包雙方的合同責任。對聯合體中較高資質企業的責任規定要在示范文本中加強說明,以免較低資質企業假借聯合體之名進行資質掛靠承攬EPC總承包業務。合理降低PC構件增值稅,盡快界定預制構件采購合同屬性,并出臺相關規定。
設計方面,有關企業應積極吸納培育人才,發揮技術優勢,加快組建國際型工程公司或咨詢公司并在設計、生產、施工等方面具有總承包能力的企業;施工方面,企業應積極推進技術及管理創新,在原有施工技術及管理基礎上,研究適用于現代建筑工業化項目的領先管理方法,實施標準化、精細化,研發具備競爭力的自主知識產權技術[11]。
通過一體化思維和模式引導企業廣泛參與建筑工業化建設,推動形成一批設計、生產、施工裝配的規?;髽I,如具備專業化技能隊伍且具有現代裝配式建筑建造水平的工程總承包企業。對發展建筑工業化項目的大型企業集團及集群要加以培育和扶持,以激發建筑業市場主體對建筑工業化項目的積極研發與創造。在具備一定EPC工程總承包能力及經驗的龍頭企業帶動下,加快推進全產業鏈共同發展步伐,實現產業力量集聚。
以建筑設計標準化、構件部品生產工廠化、施工安裝裝配化、生產經營信息化、項目生產集成化為主要特征的新型建筑工業化是我國建筑業發展方向。設計、采購和施工一體化的招投標模式研究有利于改變建筑工業化項目設計、生產、施工環節脫節等問題,提高全產業鏈整體生產效率和協同性。應從規范行業做起,在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完善相關法規,科學引導,使設計、采購和施工一體化招投標更完善。
參考文獻:
[1]張連營,鄭宏亞. 建筑工業化發展障礙研究[J]. 建筑經濟, 2016(2):9-13.
[2]吳月霞. 裝配式建筑的招投標模式及成本控制[J]. 住宅與房地產,2017(6):51.
[3]李真茂. 建筑工業化技術研究——以浙江省第一個新型建筑工業化工程為例[J]. 浙江建筑,2015(2):1-3.
[4]葉浩文. 新型建筑工業化的思考與對策[J]. 工程管理學報,2016,30(2):1-6.
[5]關夏. 工程總承包項目招標資格預審研究[D].北京:北方工業大學,2010.
[6]齊寶庫,薛紅,張陽,等. 裝配式建筑工程施工招標評標方法研究[J].工程管理學報,2015(5):24-29.
[7]姜潔. 基于系統動力學的我國EPC總承包模式發展機制研究[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學, 2015.
[8]紀穎波. 新型建筑工業化前路漫漫[J]. 施工企業管理,2012(6):34-36.
[9]鄭凱,趙秋菊. 建筑工業化發展存在問題與對策淺析[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6(31):143.
[10]李鳳菊,呂峰. 論對工程總承包立法[J]. 價值工程,2009,28(3):30-32.
[11]車寶華. EPC總承包模式在石油化工項目中的應用研究[D]. 大慶:東北石油大學,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