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發展和土地擴張,我國城市居住人口越來越多,壓力也越來越大,正從粗放型社會向集約型社會轉型,為提高城市空間利用率,讓更多人擁有舒適的居住空間,城市小戶型住宅應運而生。本文主要圍繞如何提高城市小戶型住宅的舒適度進行探討。
隨著我國房地產業不斷發展,居住成為人們最關心的問題。近年來,小戶型住宅得到很大發展,相較于大中戶型,小戶型空間盡管有限,但因總價較低,仍受到大家熱捧。為充分發揮小戶型優勢,節約土地資源,為住戶提供高質量居住環境,小戶型住宅通常采用一梯多戶或兩梯多戶形式,增加層數并充分利用東西向,提高空間利用率,增加經濟效益。
人們選擇居住小區時,常會考慮周圍環境和配套設施是否完善。好的環境和配套設施通常指在小區周邊有商業、公交、停車、學校、綠化景觀等。小區綠化景觀可提升環境品質,改善區域小氣候,提高居住舒適度。便利的交通設施和完善的周邊配套可方便人們的日常生活,如停車和外部交通系統的完善可方便人們上下班,超市、活動中心等可豐富人們的業余生活。隨著生活節奏加快,人們對就近購物、上學、上班、醫療的需求越來越高,因此小區配套設施十分重要。隨著汽車保有量提高,越來越多住戶開始關注小區停車。
住戶在購買住宅時,需考慮戶型的經濟實用性,主要根據家庭人員的構成和經濟情況。根據我國國情,一般家庭適合居住的戶型為小三室;若家庭成員較少可考慮小兩室;年輕上班族適合一室戶型或單身公寓。除考量經濟性外,住戶還會對戶型的采光通風、空間布局、動靜分區等進行選擇,另外還會考慮公攤率的大小,公攤率越大則住戶實際使用面積越小,住宅經濟性越低,反之則越高。
人們買房時尚存一定誤區,總認為建筑面積越大越好,小戶型住宅市場因此受到限制,投資商開發住區時,對小戶型開發較謹慎,重點考慮大中戶型。因我國政策、規范與現實情況不匹配,故對小戶型開發建設支持不足,如居住規范在戶型面積上有指標限制,這制約了小戶型住宅的發展。
目前,建筑市場上小戶型住宅的舒適度整體偏低,這是由于我國小戶型住宅發展歷程較短,對其研究剛起步。許多小戶型都是由大戶型住宅改造而成的,故在此基礎上進行小戶型改造必將影響住宅的整體舒適性、美觀性和科學性,如廚衛空間不足、采光差等,這都影響了住戶對小戶型住宅的評價。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越來越多農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居住人口結構發生改變,人們對居住環境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小戶型住宅在建筑面積上有劣勢,故其在設計上應更注重居住舒適度。目前,我國小戶型住宅設計的靈活性及可變性低,許多戶型的空間利用率并不高,需獨立出來的空間并未分離,造成其居住體驗差。
小戶型住宅的建筑面積小,故其戶型設計須簡潔實用,提高空間利用率,通過有效劃分起居室、臥室、廚衛等功能區及活動空間,充分利用室內空間。小戶型住宅設計時須通過高效的空間布局將住宅的交通面積控制在一定范圍內,避免因交通流線過長造成空間浪費。通常結合走道設計客廳或餐廳等公共空間,提高空間利用率。
小戶型住宅因空間局限性,設計時往往在取舍功能的完整性和空間的開闊性間舍棄了功能,影響了居住功能的完整性:某些一居室設計中,舍棄了廚房,只留下1個操作臺;某些二居室住宅設計會將起居室和餐廳合并;某些三居室住宅設計會舍棄一些功能空間。這種通過功能簡化來提高空間利用率、節約面積的方法,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小戶型住宅居住空間不足的問題,但會嚴重影響居住品質,造成日常生活不便。筆者認為居住空間主臥室、客廳和廚衛這些基本功能空間不能舍棄。
1)縮減建筑樓棟數量 小戶型住宅平面設計需盡量增加單層樓面積,保證每層最多6戶,以減少公攤面積,提高得房率。保障單元樓間的連接。關注住宅布局的科學性與合理性,通過上述措施增加每棟單元樓的建筑面積,改善人們的居住體驗。
2)合理利用建筑高度上限 為提高住宅的經濟效益,可通過增加樓層數量或適當降低層高來達到增加建筑面積的目的。相較于降低層高,增加樓層層數更具優勢,增加單層建筑面積會造成立面效果平板,通過增加層數可避免立面過于單調的問題。
3)充分利用地下空間 為滿足住宅小區的規劃建設指標,可降低單戶住宅面積,增加住宅總戶數,增加指標數量。影響小戶型住宅設計的因素有許多,需重點解決停車問題。在戶均停車位相同的情況下,總戶數增加會導致小區總停車位增加,進而導致居住環境品質下降,影響小區居住舒適度。為解決這一問題,居住小區建設需充分利用地下空間,通過設置地下車庫彌補地上車位的不足,給住戶帶來更多便利。
1)公攤建筑面積 一般情況下,購房時會比較各住區房屋的公攤面積和套內面積,公攤面積的大小會影響買房者的購買取向。通常買房者在購買房屋時會認為公攤面積小于15%是可接受的。但隨著建筑樓層層數增加,購房者對公攤面積的容忍度越來越高,目前可接受20%的公攤面積,但上限一般不超過30%。設計小戶型住宅,需控制好公攤面積,提高套內面積,為住戶提供更舒適的居住體驗。90m2以下戶型,一梯五戶和一梯六戶最經濟。在設計住宅建筑時,需組織好交通空間,如樓梯、過道、電梯等,盡量合理減少公共交通區域面積。
2)精細化住宅戶型設計 現代居住空間包括臥室、起居室、廚衛、餐廳、陽臺等,不同功能對空間要求各異,住宅空間布局應動靜分區,提高空間利用率和舒適度。根據不同的產品定位和客戶要求進行空間布局,設計人員應重視空間設計的獨特性。根據相關政策規定,住宅戶型設計除滿足住戶個性要求外,還需在有限的建筑面積內提升居住空間品質。在建筑空間設計時,需綜合考慮人體工程學和行為心理學,精細化設計住宅戶型。為有效利用室內建筑空間,需對戶型的功能布局、空間尺度進行精細化設計。
3)避免無效空間 為適應新出臺的法律法規和政府條例,需改變舊有的住宅建筑設計理念,注重創新、開敞和舒適。為改善傳統設計的不足,可充分利用傳統空間中可壓縮的空間。在所有功能空間中,客廳是功能混合最多的區域,如圖1所示,客廳和餐廳結合使用既不影響使用功能,又節省了走道面積,將書房改造成餐廳,可與廚房一同作為開敞的餐廚空間,南向增加的臥室可供父母或朋友居住。
1)陽臺單元的多功能設計 陽臺是住宅中必不可少的空間,既可讓住戶吸收到新鮮空氣,也可進行一些活動。目前,許多開發項目將陽臺封閉,為獲取更多套內空間,甚至將陽臺改造成廚房或儲物室,雖增加了套內面積,但給住戶帶來安全和健康隱患。另外,通過將陽臺改造成健身娛樂區可提高陽臺的功能性和吸引力。
2)創造新的生活空間 通過創意設計和設施可有效提高空間利用率和舒適度,如通過綠色植物分隔陽臺和衛生間,既增添了綠色氣息和美觀性,也提供了洗浴后納涼和休閑的空間。
3)提升空間的舒適度 為擴大小戶型住宅的空間感受,避免給人造成壓抑感,可通過平面和立面設計來提升空間舒適度滿足空間需求。
4)模糊功能區域 如圖2所示,改造方案將套間改為2個單間,將可多人使用的衛生間改為獨衛,且留出空間作為衣帽間,通過陽臺設計增加生活情趣、改善空間品質。

圖1 客廳改造前后對比

圖2 臥室改造前后對比
目前人們對小戶型住宅的接受度越來越高,小戶型住宅有經濟方面優勢,但如何充分利用小戶型空間并提高住戶的居住體驗是設計者亟需解決的問題。為提高小戶型住宅的性價比,吸引更多住戶,可通過設計提升小戶型住宅的空間品質,完善住宅的功能性和實用性,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
參考文獻:
[1]李昀珊,商亞楠.中小戶型住宅建筑設計探討[J].住宅與房地產,2017(12):89.
[2]李黎.住宅建筑中的人性化設計[J].工程技術研究,2016(5):128,130.
[3]孟剛.住宅建造中人際關系的演變[J].城市住宅,2017(5):81-84.
[4]邸威,劉藝婷.老年公寓的功能系統及設計模式探討[J].城市住宅,2017(1):37-44.
[5]董超云.住宅小區的建筑電氣設計探析[J].工程技術研究,2017(1):205,213.
[6]衛芷.某住宅小區項目創新施工技術應用[J].施工技術,2017,46(22):137-139,145.
[7]楊儆.探討中小戶型住宅建筑設計存在的問題及設計方法[J]. 福建建材,2015(3):27-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