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倪浩
中國國家統計局16日發布4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數據顯示,房價在不同城市中的表現繼續分化。一線城市房價表現相對穩定,調控政策持續發揮效用,部分二三線城市房價漲幅有所擴大。其中,丹東、成都和貴陽等城市房價暴漲,觸發當地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出臺。
統計顯示,4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有58個城市新房房價同比出現上漲,多于3月份的55城。其中哈爾濱、西安、北海、大連、昆明、沈陽、貴陽等城市上漲明顯;環比數據上,丹東、海口、三亞、西安、太原、貴陽等城市4月份房價比3月份上漲明顯,在70個大中城市中排在最前列。
全國房價表現最為搶眼的是位于中朝邊境上的遼寧丹東,從以往國家統計局監測中的排名墊底,沖到4月份全國第一名,海口和三亞緊隨其后,漲幅均比較明顯。受朝鮮或實行對外開放政策預期的刺激,丹東房價在4月底突然集體暴漲,個別樓盤甚至出現了48小時狂飆57%的情況。
丹東本地屬于工薪階層的一位受訪者對外地人來丹東炒房行為表示非常抵觸,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說,“炒高樓價最終阻礙人口流入丹東,傷害的還是丹東經濟發展。我們當地人不會接盤,不知道他們炒的這些房子最后賣給誰。”丹東房價的暴漲最終觸發調控政策的出臺。5月15日丹東官方發布房地產調控政策,包括兩年限售、提高首付款比例、差別化貸款等措施。
與此同時,樓市火爆的成都和貴陽也出臺更趨嚴厲的調控政策,以抑制房價非理性上漲。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告訴《環球時報》,近期丹東樓市現象說明,一些資金在全國范圍尋找“價格低估、政策寬松、有概念支撐”的城市,在調控政策嚴厲的城市尋找不到機會,炒房者開始把投資目光轉向地級市。
對于未來房價走勢,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2018年房地產市場分化依然是最主要特點,一二線城市將持續平穩,三四線城市將高位運行。他認為一些城市出臺吸引人才的政策,從而繞過限購,另外板塊輪動因素也會維持一些三四線城市房價繼續得以表現。嚴躍進認為,未來樓市調控政策將進一步趨嚴,各種政策漏洞會被堵住。區域上,東北市場、西北市場、西南市場的政策收緊概率加大。▲
環球時報2018-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