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摘要:隨著我國交通系統的日益完善,道路橋梁建設越來越多,沉降段作為道路橋梁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有效緩解地基不均勻沉降對公路造成的危害。避免出現跳車、施工搭板出現裂縫甚至斷裂的情況。因此,本文就公路橋梁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術應用展開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道路橋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術
引言
我國公路工程的歷程數在不斷的增加,公路工程建設有了很大程度的發展,這對我國的國民經濟增長也有著積極促進作用。但是在公路橋梁建設過程中,對于沉降段的路基路面施工方面還存在著一些不足,這就需要針對性的對其問題加以解決。
1道路橋梁沉降的危險性
在我國道路交通中,交通工具為交通運輸、勞動力流動以及經濟發展上帶來了巨大的便利。然而道路交通問題在我國仍舊存在,并形成不小的危害。例如橋梁路段路基沉降問題的存在,橋臺搭板斷裂以路堤軟土層受力不均勻導致沉降問題等,都可能會導致橋頭跳車現象的發生,不僅影響交通行車安全,引發交通事故,甚至會降低車輛使用壽命。同樣,橋頭跳車現象是橋梁道路沉降遺留的問題,它不僅會影響交通行車安全,降低汽車壽命,也會增加橋梁道路損傷幾率,破壞橋頭縫隙與路面的結合。所以道路橋梁沉降路段施工設計的質量關系到整個公路的平衡與穩定。
2道路橋梁施工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公路橋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問題
公路橋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會遇到諸多的問題,其中路面壓實質量問題是比較常見的。工程施工中填土作業是比較關鍵的,填土施工中,臺背方向填土作業有著很大難度,主要是施工工序復雜,填土質量比較容易受到干擾,如果在填土施工環節出現質量問題,就會造成路面壓實質量問題,最終會出現路面下沉的現象。尤其是在大型卡車行駛后,對路基路面的下沉作用是比較大的,影響路基路面的使用壽命。公路橋梁工程施工過程中,比較容易出現結構問題。施工中會運用到鋼筋和混凝土材料,這些材料對公路橋梁結構的改造發揮著重要作用。在這一施工方式下,就能提高公路橋梁整體的承載力和抗壓力。但是在實際的施工中,卻不能有效的解決車輛跳車的問題,這就顯示著公路橋梁的結構施工方面還存在著一些不合理之處有待優化
2.2道路橋梁沉降路段存在的主要問題
比較常見的道路橋梁沉降路段的問題有幾個方面:①橋頭搭板與橋梁伸縮縫的不恰當的銜接。當出現銜接縫隙時,會造成橋頭跳車的現象,影響車輛的正常行駛和安全。同時隨著車流量的增加和橋梁的負載增加,會進一步擴大問題,導致橋梁自身結構受損;②路橋表面不平整,或者存在路橋兩邊高中間低的路面變形情況,影響車輛的前行速度,同時會加劇輪胎的磨損,與路橋的便利性要求不相符;③路基路面受損,出現損傷、裂縫或者塌陷。這種現象既影響路橋的美觀性,同時又會降低路橋的使用性能。
2.3沉降路段設計的不合理
在道路橋梁建設過程中,不同的橋梁建設作用以及在不同路段起到的作用都不一樣,所以在工程建設中要因地制宜。不少建筑施工團隊在道路工程施工之前并沒有對建筑工地進行實地考察,往往會出現施工團隊對土地探測的深度不夠,無法精準掌握當地軟土層,對當地土質研究認識也不深,在一定程度上會對橋梁地基建設的牢固程度有所影響。在工程建成完工之后經過長時間風吹日曬,難免會對路面造成損傷,減弱了道路承壓能力,最后還可能會導致路面下沉。
3公路橋梁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術
3.1加強下沉地段的結構設計
在公路橋梁施工中,先需要在結構上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第一,在設計中可以使用土工格柵的施工手法,充分發揮出土工格柵涂層的抗剪切能力,降低在道路填土過程中出現位移的可能性以及土層出現移動的情況。進而提升公路橋梁施工中路基路面的穩定性能。第二,設計沉降緩和地段。在公路橋梁施工之前需要對現場進行勘測,尤其是在軟土層的地段,需要將路基與路面進行有效處理,在設計中對不同強度的沉降地段采用強度漸變的方式進行設計,在不同強度的沉降地段中進行平穩過渡,其中主要的控制標準為路堤與橋臺的漸變長度不超過50米,而不同的沉降地段在沉降數值上的差距需要控制在5厘米之間。第三,從路基路面的角度進行分析,可以使用鋼筋材料作為路堤有效的提升整個路面的承重能力,降低出現沉降的可能性。
3.2路面施工技術
①設置變剛度路面結構。采用特制的梯形搭板,將其上部均勻鋪設柔性路面材料,提升路面結構剛度。②過渡性路面。采用預制的水泥混凝土塊設置于路面中,該施工技術的主要優勢為施工進度快,但是路面平整度控制難度較高。瀝青過渡層施工中,可在其表面設置一層瀝青混凝土或瀝青砂,控制沉降,保證通車順暢。③設置縱向反坡。根據以往路面沉降控制經驗,對縱向路面超高進行合理設置,從而控制路面運行后的路基沉降,避免跳車問題。
3.3搭板技術的應用
由于在道路交通中車輛的荷載會道路的剛度以及厚度產生影響,進而使得道路質量發生改變。因此在道路橋梁的施工中,需要對此進行額外的設計。在搭板施工時,需要將搭板的高度與路基的頂面保持一致,這樣在施工的過程中可以保證橋面的底部以及搭板的頂部在標高上保持相同。之后需要設計橋臺與搭板的連接。首先是對錨栓的安裝。在設計的過程中與橋臺距離較短的錨栓應當設計在搭板與橋臺背面的橋臺上,在設計時需要安裝縱向的錨栓以及水平方向的拉桿。這樣的設計方式重點在于降低在搭板的過程中出現縱向的滑動,減少橋頭出現塌陷的可能性。其次是對支座的設計,在搭板的下端可以設置厚度在1厘米到2厘米之間的油氈保護層,在設計中如果選擇的是板式支座那么與相鄰的支座間應當保持80厘米的距離,而規格通常會在150mm*150mm*25mm左右。為了在設計中減少搭板運動會損傷道路結構以及路面情況,應當將牛腿的邊緣部分以及靠近臺端的部分設計成為倒角。最后進行填補材料,在搭板與橋梁連接的位置,通常會容易被雨水滲入,因此應當在這一部分中進行填充工作,進行填充的材料通常是麻絮、纖維、瀝青等材料,在填補之后再灌入瀝青。搭板通常是由混凝土材料設置而成,因此在施工的過程中相關的標準需要參考行業的與國際之間的規范。確保在施工的過程中混凝土搭板有一定的平整性與坡度。其中混凝土搭板的頂部與路基頂部之間保持10厘米的空隙,防止在壓路機工作時將混凝土搭板壓碎。
3.4加強地基的優化處理
公路橋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質量的控制,在地基的處理環節是比較關鍵的。地基的處理要采用科學的方式,加強路基的承載力,這是保障公路質量的重要方法。在實際的地基處理工作實施中,可觀察路面設計最大承載量和溫度等影響因素,要在橋梁沉降段施工方面,對施工現場的考察工作要加強實施,結合實際選擇合理的地基處理方式。在對軟土填充料的選擇后,長時間碾壓形成軟土層地基側向移動,這就比較容易造成橋面斷裂,要減少沉重材料應用,將新型的材料應用其中,保障地基的穩定。
結語
道路橋梁的沉降路段路面施工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來看橋梁還存在著許多問題,例如橋梁路段路基沉降。在施工過程中如果不著重處理沉降問題,則會導致在往后的交通運輸中出現跳車現象,嚴重威脅交通行駛的安全。所以在道路橋梁建筑過程中一定要嚴格按照施工技術要求,實現搭板、橋臺軟基、填筑后臺的施工組織處理,提高道路橋梁建設的技術創新性以及可持續性。
參考文獻
[1]宋人武.道路橋梁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術應用解析[J].江西建材,2016(14).
[2]丁洋.道路橋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關鍵技術研究論述[J].甘肅科技縱橫,2017(2):26-28.
[3]宋人武.道路橋梁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術應用解析[J].江西建材,2016(14):212-213.
(作者單位:天津路橋建設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