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趙銘思

在2018年2月6日美國東部時區下午3點45分,北京時間為2月7日凌晨4點45分,汽車工業史、乃至全人類宇宙探索史都將記下這一時刻——埃隆·馬斯克的愛車特斯拉Roadster跑車在SpaceX重型獵鷹火箭的助推下,成為人類史上首臺進入外層宇宙空間、突破第一宇宙速度、并進入了地球至火星日心轉移軌道、向地球以外的另一個行星奔去的民用汽車。

SpaceX的“重型獵鷹”攜帶著特斯拉的 Roadster 跑車飛向宇宙。這一天, 全世界都感受到馬斯克所打造的科技帝國,不只有冰冷的機械和工廠,更飽含情懷和夢想。
在美國,底特律和硅谷有著兩種截然不同的氣質。
底特律可謂全球最大的汽車工業中心,通用、福特、克萊斯勒總部都在這里,全城91%的人靠汽車工業為生,除了汽車制造本身,與汽車相關的鋼鐵、儀表、塑料、玻璃、輪胎、發動機等零部件產業也相當發達,專業化、集約化程度相當之高。無論從人才、基礎設施、供應鏈而言,底特律都有著絕對的優勢。
硅谷是當今電子工業和計算機的王國,依托周邊的頂尖大學資源,誕生了諸多全球頂級的IT公司。然而,特斯拉在創立之日,并沒有選擇供應鏈完善的底特律,而是特立獨行地選擇了更具IT、互聯網基因的硅谷做創業基地。
特斯拉汽車公司創建時就只有一個目標,用“硅谷的方式,而非底特律的方式”去徹底改變乃至顛覆傳統汽車制造行業,最終改變人們的駕駛方式。
2003年,創業家馬丁·艾伯哈德在尋找創業項目時偶然觀察到:擁有豪車的富人們為了表達對環境問題的態度, 同時喜歡擁有混合動力或純電動車。
從中發現商機后,他立刻與長期的商業伙伴馬克·塔彭寧合伙成立了特斯拉,決定用一種類似于半導體行業“無工廠模式”的另類方式來打造電動汽車,并為特斯拉制定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
隨后,已功成名就且興趣廣泛的埃隆·馬斯克對電動汽車技術產生了興趣。馬斯克向特斯拉公司投資630萬美元,并出任公司董事長,擁有所有事務的最終決定權,艾伯哈德作為創始人任CEO。
不過在特斯拉的發展過程中,開始并不順利。開發團隊對電動汽車的研發有著極強的浪漫主義情懷,相繼攻克了從電池冷卻、負載均衡到動力電子裝置開發等多項重大技術難題,卻輕視甚至是忽視了生產安排、產品進度、成本控制等問題。
隨著項目的不斷推進,特斯拉開始嘗到“重技術研發輕生產規劃、重性能提升輕成本控制”的苦果,無法實現如期投產,而且成本遠遠超出當初預計的水平。
直到2008年2月,特斯拉才開始交付第一輛車。實現量產之后,特斯拉不斷改進,開發新車型,并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并受到了熱捧。
特斯拉公司在2010年6月成功完成IPO,其股票在納斯達克證券交易市場掛牌。這不僅是1956年福特汽車IPO以來第一家上市的美國汽車制造商,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在美國上市的純電動汽車獨立制造商。
至2017年,據特斯拉官方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最終實現銷量101312輛,同比增長了33%。在2017年第四季度,特斯拉交付新車29870輛,同比增長27%,環比三季度增長9%,這也刷新了特斯拉歷史最佳銷售記錄。
把跑車送上太空給特斯拉帶來了巨大的廣告效應,不過特斯拉在地球上的困境并不會因此有所減緩。其實特斯拉的困境由來已久,由于極低的制造效率,特斯拉的銷量、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不成正比,導致其長期處于虧損當中。特斯拉前衛的產品、硅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的個人魅力和特斯拉出色的營銷,使得特斯拉雖然深陷虧損,但對于消費者,依舊魅力不減。
量產是特斯拉“會呼吸的痛”。特斯拉在2016年發布的Model 3被認為是拯救特斯拉的關鍵。作為特斯拉最便宜的入門級轎車Model 3,其美國售價為3.5萬美元,中國售價為40萬元,比起此前的Model S便宜了將近一半,自2016年3月底發布至今,全球范圍內已收獲超過50萬輛的訂單。
如果能夠按照預期的節奏,特斯拉不僅可以獲得大量的現金,并且可以擴大公司生產規模,降低制造成本并實現盈利。
2017年7月,特斯拉Model 3正式開始生產,首批30輛于2017年7月28日交付。但此后,這款車型的產量一直不理想,以2017年第三季度為例,該品牌原本計劃生產1500輛Model 3車型,但最終的實際交付量僅停留在了區區220輛,頗令人大跌眼鏡。
2017年第四季度,特斯拉依舊沒能給出令人欣喜的答復。特斯拉公布的數據顯示,Model 3在2017年第四季度僅生產了2425輛,月產量只有800臺。交付給消費者的則只有1550輛,遠低于特斯拉計劃的周產5000輛左右的目標。為此,馬斯克已兩度推遲了每周生產5000輛Model 3的時間表,計劃直至2018年第二季度末完成目標。不過直至2018年第一季度末,即便伊隆·馬斯克已經睡在特斯拉工廠日夜監工,但最終仍未如期完成目標產能。
由于等待時間過長,在Model 3發布的第一年就有6.3萬人退訂。截至2018年2月,等待Model 3下線的人再次減少了。最新的數據顯示,Model 3目前總訂單數約為30萬臺左右,比起剛剛發布時減少了20萬臺。
Edmunds 的行業分析師兼執行董事杰西卡·考德威爾對此表示懷疑:對于生產的預測是在不斷變化的,特斯拉很可能又會在一周或一個月后改變說法。
此外,相關資料顯示,特斯拉在2017年第四季度中,Model S 和Model X 的毛利率也略有下降。特斯拉方面表示,這主要是由于公司對不再使用的固定資產計提了減值。不過,隨著內飾搭配和選配項目的豐富,購置以及制造成本的降低,預計 Model S 和Model X 在 2018 年的毛利率將會回升。
特斯拉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特斯拉總計收入117.5億美元,其汽車、能源以及服務業務的總收入減去總成本后還有22.2億美元的利潤。但是由于研發、銷售和行政成本總計高達38.54億美元,再加上數億美元的利息和其他支出,因此其最后反而虧損22億美元。

特斯拉的虧損,主要由于其在銷量規模不夠大時仍在不停地推出新產品。例如在Model 3的產能問題還沒有解決時,就繼續推出了電動卡車Semi和第二代超級跑車,但是由于這些產品本身還沒有實現量產銷售,因此其研發和營銷支出就反映在了財報里,進而導致虧損。
除了連續虧損,特斯拉的資金問題也遠沒有到可以令人喘息的地步。盡管馬斯克聲稱,特斯拉無需增加額外資金來實現Model 3的產能目標,但是2017年特斯拉不僅兩次籌集資金,騰訊還收購其5%股份成為其第五大股東。
如今,特斯拉尚未達成原定的Model 3產能目標,那么此前預計的無需增加額外資金的情況或許又需重新考慮。
截至2017年底,特斯拉共有230億債務,其中94億美元為長期債務,而短期債務也高達76億美元。彭博2017年年底的一組數據顯示,在2017年,特斯拉燒錢的速度高達 8000 美元每分鐘,約合48萬美元一個小時。照這樣的速度計算,到2018年8月6日凌晨2點17分,特斯拉就會花光所有的現金。這對于試圖避免再一次融資的公司來說,情況不容樂觀。
北京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副總經理顏景輝認為,對于純電驅動的汽車而言,技術研發本就處于爬坡期,出現量產不足的問題屬于正常現象。而且對于特斯拉這個企業而言,光環效應讓投資人對它存有一定的信心,投資者在選擇它的時候就有一定的心理準備。更重要的是,目前中國對于新能源車的重視也已經讓中國成為了特斯拉的新晉重要市場。
就目前來看,特斯拉各種問題不斷涌現,Model 3的產能問題也未能解決,若中美貿易戰真的開啟,特斯拉的前景會更加不樂觀。作為能把汽車送上太空的“鋼鐵俠”馬斯克必不會束手待斃,我們也很期待能看到特斯拉在馬斯克的帶領下逆轉局勢,絕地反擊再創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