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小蓮
今年的五一檔躺在了淚海里。劉若英的導演處女作《后來的我們》經歷了退票風波,在片方、售票平臺、售票平臺的競方等一系列聲明大戰之后,頂著爭議瘋狂收割了超過12億票房,在《復仇者聯盟3》上映之前這個勢頭都不會頹。
怎么會有那么多的前任可以懷念?《前任攻略3》的票房已經讓人看不懂了,甚至可以說這個系列都不太能讓人看得懂。到了《后來的我們》,可能因為劉若英和她的國民金曲《后來》過于深入人心,將這部亮點和瑕疵都十分明顯的處女作變成了一個全民懷舊的容器。
近期巨型票房體量的電影都有一個特點——對人群情緒最大程度的喚起,不管是愛國、仇富還是對前任的懷念。前兩者的操作難度顯然更大,但是情感上的表達,稍一不注意,可能就會淪為矯情和煽情。《前任3》的口碑兩極分化,顯示出了對懷念前任瘋狂流連夜店這個方式的極端認同和極端不認同。到了《后來的我們》,這種批評雖沒那么激烈和尖銳,但堅定的分化仍然存在。
不一定每個人都有英雄夢想,但大概每個人都會有個前任,不在身邊的、只在心里某個角落的,愛恨存續可以不管,但客觀存在不能否認。這個主題,既古老又現代,既個體又普適,人類情感中的扭曲、比較、嫉妒和絕望,在跟自己的前任、對方的前任兜兜轉轉的過程中,總有充分的展示空間,因此那些講前任的電影,不可能不戲劇性,不可能拍得枯燥不好看。
但同題競爭中,也還是有拍得高級和土氣、含蓄和直白的區別。《后來的我們》已經努力在清新脫俗了,周冬雨扮演的女主角一開始有點拜金,后來不知怎么變成了真愛至上主義者,但整個故事看起來還是太“接地氣”、太寫實了,不夠飄逸。這是電視劇式的愛情,不是電影式的,電影是給人造夢的,所以無論形式還是人物設定上都完全不寫實的《愛樂之城》才會顯得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美國導演理查德·林克萊特的“愛在”三部曲,尤其是前兩部《愛在黎明破曉時》和《愛在日落黃昏時》,不就是一個完整的“后來的我們”嗎?有笑有淚,遺憾與話別,前任何以成了前任,與前任相遇應該遵守什么基本原則,如何保持最佳狀態,問問對方你都如何回憶我,帶著笑還是很沉默?因為有兩個漂亮的城市維也納與巴黎作為底色,兩位主人公也脫離了基本生存的限制,他們可以將全部的精力放在談論藝術哲學歷史和社會學上,愛情建立的基礎就像潔白無瑕又堅固的大理石,惟一的遺憾是命運之神開了個玩笑。當然這部每九年推出一次的系列有了第三部,兩人終于沒有再錯過一這是一個非常理想的找回前任的結局了。但事實上,跟前任破鏡重圓也不一定是好故事,那些暗潮洶涌的情愫一旦攤在陽光下,就失去了繼續被懷念的資格。
什么是優秀的前任電影呢?大概就是當你看到結尾,那些斑斑點點的情感涌上來,他或她的臉浮現,你拿起手機,想打給那個人,卻發現號碼已經更換,從此在你的人生里,再一次永遠失去。表面上你還在享受著夏日的陽光,但心里已經有一塊地方崩塌碎裂,撿拾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