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三歷史復習課,是引導學生將前兩年所學知識重新學習的過程,在復習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將之前學習過的知識重新整合一遍,尋找自己可能存在的知識漏洞,并在復習的過程中,將其彌補起來,從而提升自己的復習效率。
關鍵詞:初三歷史;復習課;效率
即將面對中考的學生在平時的復習課中,更應該打起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教師在教學中,也應該注重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
一、 夯實基礎,構建知識體系
任何知識都是有規律的,歷史更是如此。為了幫助學生更高效率的完成復習任務,教師應該主動引導學生探尋這一規律,以幫助他們掌握更多的歷史知識。
首先,教師應了解本班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在此基礎上,設計出有針對性的復習方案,以幫助他們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復習效率。比如,復習到“列強的侵略與中國人民的抗爭”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根據考試大綱的要求,挑選出重要的、需要學生重點掌握的考點,像“鴉片戰爭”“林則徐”“甲午戰爭”等,并根據這些內容設計出教學方案,以幫助學生夯實基礎。另外,筆者在教學中,也會引導學生將該部分的知識點,分門別類的整理,像是歷次戰爭以及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等建立起表格形式,這樣學生在整理知識的過程中,也會形成對知識的正確認識。
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圍繞某個歷史事件或者某個歷史人物構建知識體系,以將本章節的知識點一一對應起來,這樣就可以建立起一個比較宏大的歷史體系。比如,復習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這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以毛澤東為中心,來構建這一部分的知識,從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到歷次革命戰爭都有毛澤東的參與,直至抗日戰爭的勝利。由此可見,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一直起著重要作用,那么學生在總結知識的時候,便可將其作為中心,構建知識框架。
建立知識體系,并非容易的事情。因此,在復習課上,教師應該善于幫助學生挖掘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關聯信息,以促進學生在復習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自己對歷史知識的認識。
二、 精選練習題
在復習到某個知識點時,教師應該找出與之相關的歷史練習題,并將其中具有典型性的題目篩選出來,讓學生通過練習這些題目,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
中考試卷中的題目大多立足于教材,因此,教師在選取題目時,應該選擇一些與歷史教材息息相關的題目。從整體上來講,中考歷史試卷中的史料型選擇題目立足于初中歷史教材中所出現的基本歷史知識點,更加側重于考查學生對所學歷史知識的掌握以及實際可遷移能力。因此,若是在平時的習題練習中,學生能將這類題目輕松解答出來,那么他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便會很高,教師在教學中,注重經常考查這類習題,則能幫助學生熟練運用知識。
另外,中考歷史題目中還有一些考查學生遷移能力的題目,這種題目需要學生熟練掌握通史知識,那么就要求教師在講課或者講解習題的過程中,將通史的知識給學生講解清楚,以幫助學生樹立宏觀的歷史觀念,不狹隘地看待歷史事件,而是善于將各個國家的知識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在一輪復習中,更好地掌握歷史知識。
比如,這樣一個題目:
魏晉南北朝時期,長江流域得以開發的根本原因是( )
A. 南方自然條件優越
B. 北方人民南遷帶來先進技術
C. 江南統治者施行仁政
D. 南方社會比較穩定
這道題目主要考查的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南方經濟得以開發發展的原因,想要選出正確答案,就需要學生對此時期的社會、經濟、政治有比較深刻的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正處在動蕩的時期,人民為了更好地生活,逃避戰亂,來到相對安全的南方,這一舉動,在無意中促進了江南地區的經濟開發:南遷的人口,帶去了比較先進的農耕方法,為促進南方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便利。
教師在復習課上,應該多選取類似題目,讓學生通過一道題目,便能回憶起整個知識點,如此,才能更好地幫助他們查漏補缺,提高復習效率。
三、 教師應該注重復習方法
首先,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脈絡,這樣就能促進他們熟練應對各種習題。在復習課堂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梳理知識點,幫助他們總結知識脈絡。
北師大版歷史教材,按照歷史發展脈絡來編排知識點,那么教師在復習知識的過程中,就可以根據此脈絡,引導學生根據歷史發展過程來復習,讓他們從政治方面的知識像“君臣之間關系的變化”,政治方面的知識像“土地制度與賦稅制度的關系”等方面入手,整理知識脈絡,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順帶講解與之相關的各種歷史知識,以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點,如此,學生就能形成正確的歷史認知。
另外,教師要幫助學生培養起正確的學習習慣。在最初的復習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梳理歷史知識,將書中的知識脈絡梳理清楚;待到后期的復習階段,教師則可以引導學生自發歸納專題內容,讓學生將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理解專題內容上去,這對提升他們的復習效率非常有幫助;考試之前的復習階段,教師則可以帶領學生進行查漏補缺,以提升他們的復習效率。
四、 注重提升學生的各項能力
學生具備各項能力是最終提升他們考試成績的砝碼。所以,教師在復習課上,應注重鍛煉學生,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更好地面對中考題目。
首先,教師在復習課上,應該注重幫助學生通過閱讀來提升自身總結知識的能力。閱讀,是學生熟悉教材格局的首要措施,在復習課上進行閱讀,學生應該站在更高的起點上去,即進行全面的閱讀,對教材的目錄、子目錄;教材中的重要句子、習題、圖表等都要有基本的了解,這樣才能確保學生在考場上以最快的速度找到知識點的位置。
其次,教師應該培養學生構建歷史學科體系的能力。如上文所說,構建知識體系是學生具備宏觀格局的前提,所以,教師在復習課上,應該教給學生正確的構建歷史知識體系的方法,在復習的過程中,便培養起他們此種能力。
初三階段的復習非常重要,歷史教師應善于使用各種教學方式進行課堂導入以引發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在復習課堂上,還可以借助歷史故事來調節課堂氛圍,借助歷史人物幫助學生構建歷史知識框架以幫助學生樹立較為宏觀的歷史觀。總而言之,相信只要教師善用總結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會得到很大提高,教師也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金擁軍.對初三歷史復習有效方法的探討[J].文理導航(上旬),2013.
[2]吳鴻烈.如何提高初三歷史復習效率[J].考試周刊,2013.
作者簡介:
方金來,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市云霄縣和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