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錦興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發展,對學生的學科素養要求越來越高,為此,我們教師要響應課改的要求,積極轉變教學理念,把物理學史穿插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從而能提高學習成績,也培養了學科素養。
關鍵詞高中物理;學科素養;物理學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30-0123-01
物理學史是物理學在歷史的進程中發生發展的過程,講述了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歷史。物理學史包羅萬象,包含了物理學的方法論和定理,以前科學家們在學習物理,研究物理的過程中總結出來的理論和方法論,他們對科學追求的狂熱所表現出來的科學感情,這些素材只要我們用心去找,很容易就搜集到,通過整理把這些生動有趣或者是感人的故事穿插于課堂上,長此以往,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起引導作用。還有利于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還原了物理學科的真實面目。下面,作者就多年的教學經歷談談物理學史教學的一些看法。
一、物理學史的地位和作用
在高等教育中科學史早就是一門獨立的學科。新課改以來,大量的物理學史材料都在課本內呈現出來,不論是選修還是必修,教材用大量的篇幅來展現物理學史,這說明我們教育部門越來越重視科學史,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科學史的試題可能在高考的試卷中出現,這值得我們的期待。物理學史究竟有哪些作用,我們來分析一下。首先,物理學史對學生的學科思維提高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新課改要求學生注重探究活動,介紹了偉大的科學家們是如何通過自己的努力才有了重大的發現的,同時也介紹他們使用科學的方法來用于科學使用中,雖然失敗次數很多,但都是有規律可循的。在課堂上我們除了講理論以外,也應該講述這個理論過程,例如“牛頓第一定律”這一講時,課本以“跨越時空的對話”也題目導入這一課。從亞里士多德錯誤的力和運動的觀點到伽利略的實驗。然后牛頓總結了17世紀以前人們對力學和天文學的研究,經過20多年的實驗和理論研究才總結出牛頓運動三大定律。學生們就會對力和運動有更深刻的理解。其次,物理學史還能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有目的地把物理學史滲透到知識點里面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最后,通過著名科學家研究物理坎坷的經歷能給學生參考和鼓勵,學習科學,要潛心研究,日以繼夜,付出比常人多百倍的努力,經過萬次的失敗才有可能成功,明白“失敗是成功之母”的內涵,使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觀。由此可以看出,物理學史融入平常的教學活動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物理學史的內容和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高中物理學史主要包含了著名物理學家的生平、名言,中國古代科技成就,和當今全世界的重大科技成果,近現代物理學理論的發現過程,學派之爭等,以圖片和文字說明為主。物理學史目前還不在高考的考查范圍內,而高考壓力特別大,以分數論成敗。因此,老師和學生比較看著考試的分數,而興趣,創新能力等都不在他們的考慮范圍之內,根據作者平常的調查研究發現,目前物理教師對于物理學史的掌握只限于教材設計內容和相關的知識,一小部分教師能夠拓寬教材知識,而對物理學史有一個系統的掌握的教師寥寥無幾。教師在教課過程中也不重視,很多老師只是讓學生自學一下,還有的甚至不提及,只有一小部分教學重點講述物理學史的內容。但是教師們都認為有必要給學生講述物理學史的內容,而在教研活動中又幾乎不討論物理學史的內容。對學生的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物理學史還是有興趣的,只有少部分學生不喜歡物理學史。很多學生也認為物理學史很重要,也希望老師在課堂上講述物理學史的內容,但是對收集物理學史材料的興趣就不是那么濃厚。
三、解決方法
我們教師要在平常教學中不要局限于課本和教參上的物理學史內容來教學,要拓寬獲取物理學史的渠道,利用課余時間學習,提升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有條件的多聽聽講座,沒有條件的在論壇上多了解物理學術前沿和最新的學術動態,多看看物理學史的論文,還可以上網搜集,過程中注意甄別真假。這樣才能勝任新課改下物理的教學工作。第二,我們要從心理上重視物理學史的教學,落實到行動上。有可能的話,向學校申請一點課時,給教師能多講一些物理學史的內容,教師在講之前要做好充分準備,多收集素材,可以用多媒體的方式播放,這樣更加形象生動,給枯燥乏味的物理課增加一點趣味。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萬有引力這一章節開始,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嫦娥奔月的故事,讓學生朗讀屈原的詩《天問》,放映一些中國古代火箭的圖片,中國近年發射的火箭衛星場面的視頻,阿波羅登月的圖片,這樣導入新課,比一來就講復雜和枯燥的公式要好很多。
四、結語
總之,將物理學史和平常教學融合在一起,雖然有好的一面,但目前也存在一些問題,教師和學生應充分認識到物理學史的重要性,在物理教學中融入物理學史的內容,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尹浩.引入物理學史優化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相關反思[J].考試與評價,2015,12(4):87.
[2]周國強.物理學史和中學物理教學[M].物理教學探討,1994(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