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德天
摘 要在九年義務教育物理教學大綱中明確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的三種能力:初步的觀察、實驗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應用物理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可知,初中物理教學應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為中心,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關鍵詞學生;物理;觀察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30-0205-01
在九年義務教育物理教學大綱中明確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的三種能力:初步的觀察、實驗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應用物理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可知,初中物理教學應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為中心,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物理學是一門基礎自然科學,它的顯著特點之一,是它的實踐性。著名物理學家丁肇中說:“自然科學不能離開實驗的基礎,特別是物理學,是從實驗中產生的”。實驗活動的第一個特點就是有目的地觀察。學生要想繼承前人的物理成果,要想真正學會這些物理知識,就要進行大量的實驗觀察,通過精心設計的實驗,高效地重復前人所進行的通向成功的類似觀察,進而經過思考,才可以迅速得出結論。因此,實驗觀察在教材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這給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據我多年的教學經驗和教學實踐,我認為主要應從下列幾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觀察力。
一、要使學生明確觀察的目的
從心理學角度看,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思維活動的知覺活動。初中生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較樂于觀察,但是他們的“觀察”常常帶有盲目性,不少學生觀察目的不明確,計劃不具體,實際上只是“觀看”,而不是觀察,所以觀察效果很差。有的學生走進實驗室,還不知道要做什么實驗,不知道觀察什么現(xiàn)象,更不知道如何通過實驗操作達到觀察的目的。他們往往一邊看書,一邊操作,看一步做一步,這種觀察收效甚微,這也是部分學生學不好物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實驗前,要引導學生弄清觀察的目的;明確為什么而觀察,要觀察些什么。例如測小燈泡的功率實驗,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明白實驗的目的是學會測小燈泡的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要觀察的是小燈泡的亮度變化和伏特表、安培表示數的變化,使學生能夠根據觀察的目的觀察的重點。
二、要教給學生科學的觀察方法
有一個調查表明,35.5%的人喜歡觀察事物,但是不易發(fā)現(xiàn)事物現(xiàn)象蘊含的本質。因此要讓學生真正學好物理,必須努力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教給學生科學的觀察方法。
(一)正確掌握和運用觀察的儀器和設備
在物理學發(fā)展的初期,觀察主要依賴人自身的感覺器官,如眼、耳、鼻、舌、身等。例如對電的現(xiàn)象的研究,最初也是依賴于眼睛和耳朵來觀察電火花的光現(xiàn)象和聲現(xiàn)象。但是,感官對宏觀和微觀世界的感覺終究十分有限,也不科學,更談不上精確。隨著對物理運動研究的深入和發(fā)展,各種觀察儀器和設備為我們提供了方便和優(yōu)越條件,這使我們的觀察越來越深入,有相當多的現(xiàn)象,不借助于這些儀器和設備,我們就無法感知。因此只要所使用的實驗裝置和原理是學生能理解的,就要在實驗之前,介紹實驗裝置的設計思想,使學生了解這些“觀察工具”的性能,領會或掌握操作方法。
(二)讓學生領會理想化的方法
理想化的方法,在物理學中應用很廣。人們能在實驗中將環(huán)境或條件理想化,突出要觀察的主要現(xiàn)象而排除次要或無關因素的干擾,創(chuàng)造有利于觀察的條件,易于實現(xiàn)有計劃的觀察。科學實驗的理想化方法應該逐步讓學生理解和領會。例如牛頓第一定律就是從“理想實驗”得出的重要結論。
(三)掌握對比觀察法
對比觀察法實質上是比較科學思維方法在觀察中的運用,它有利于迅速抓住事物間的共性和個性,從而抓住了事物的本質。例如為了說明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是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的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就要用磁場存在但導體無切割磁感線運動,或有切割感線但無外磁場的情形與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的情形對比。
(四)掌握分步觀察法
當一個現(xiàn)象和過程由多種因素支配的時候,為了弄清各個因素的作用、性質和規(guī)律,常采取依次突出一個因素的作用而使其它因素相對固定,逐步進行觀察。例如部分電路的歐姆定律的實驗就是采用分步觀察法。教師在平時演示實驗中或分組實驗中,要讓學生領會分步觀察的實質。
三、鼓勵學生動腦多想,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致的觀察與思考
觀察也叫“思維的知覺”,要培養(yǎng)學生在觀察前、觀察中和觀察后始終動腦思考的良好習慣,觀察能力才會迅速提高。所以,每次實驗之前,要讓學生明確觀察對象、觀察目的、觀察步驟和方法。觀察過程中,對出現(xiàn)的各種現(xiàn)象應多提問學生“為什么”,在觀察后的一些觀察結果,要繼續(xù)讓學生思考。
在觀察時,還要培養(yǎng)學生專業(yè)致志,對每一細小的變化都不放過的好習慣。例如,學生在做電學實驗時,有時會出現(xiàn)儀表指針不偏轉或偏轉不正常的情況,教師不要急于向學生說出原因,而應該引導學生去觀察分析,自己找出原因,這樣做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致的良好觀察品質。
四、引導學生多進行課外的觀察活動
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的重要途徑,但不是唯一的途徑,要培養(yǎng)學生多利用課外時間觀察物理現(xiàn)象,自己創(chuàng)造實驗條件進行觀察。例如課本中有很多的小實驗,習題中有一批實驗題目,就是要讓學生相對獨立地進行觀察活動,從而使學生成為生活中的物理有“心”人。
總之,要使物理學生真正學好物理,必須努力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辦,從長遠的觀點看,一個人要做到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發(fā)明、有所創(chuàng)造,發(fā)現(xiàn)是前提,而發(fā)現(xiàn)本質特征的外部表現(xiàn)離不開人的敏銳觀察力。因此,應該把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貫穿在整個物理教學的全過程,使物理教學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