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明濤,李人宇
(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海洋港口學院,江蘇 連云港 222006)
化學制藥專業培養面向制藥行業與藥物研究機構等,從事藥物生產、管理及新技術消化和吸收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著重培養學生化學合成藥物的設備原理、生產工藝、質量控制、技術管理等基本理論和操作技能[1],使學生具備從事合成藥物生產操作、質量控制等工作能力。培養過程中,注重學生專業知識教育,拓寬學生知識面,使其畢業時具備在藥物制劑生產、質量控制、新產品開發、藥品銷售與流通等行業發展的職業素養。
醫藥行業產業鏈長,包括原料藥物中間體、原料藥物生產、化學藥物制劑生產、生物藥物與中成藥生產、新藥物開發與藥物新品種開發、藥品生產過程控制與管理、藥品質量控制、藥品檢驗、藥品學術推廣、藥品流通。依照《藥事管理法》相關規定,以上各個環節都需要大量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在廣泛調研基礎上,綜合考慮社會需求、專業現狀、生源特點,將化學合成藥物制造員、藥物制劑工、藥物檢驗工等工種確定為我校化學制藥專業的目標崗位群,以相應工種對應的工作能力作為核心技能和專業培養目標,并貫穿到教學計劃與教學過程中。
專業核心職業技能和人才培養目標明確后,如何培養學生職業技能、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成為教學組織和職業技能訓練中的首要問題。
職業教育需著力培養學生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2]。而學生職業能力和就業創業能力必須滿足用人單位要求,達到醫藥行業應用型技能型人才標準。針對行業企業對人才和技能的需求,在教學組織與技能訓練過程中,緊緊圍繞培養“會做藥,做出藥”的技能型人才目標開展教學。
所謂培養“會做藥,做出藥”的技能型人才,即采取項目教學[3]形式,將幾門主干課程實訓內容有序銜接,讓學生熟悉一些常規藥品的整個生產流程,經由原料藥物制備、制劑制備得到具體藥品制劑。通過模擬藥品生產,學生熟悉并掌握生產各主要環節的代表性工藝、設備、質量管理要求,具備核心職業技能。這種培養方法和課程組織形式即為以產品為主線的實訓教學模式。
以產品為主線的實訓教學模式依托我校江蘇省生化制藥實訓基地展開,實訓基地按照“校中廠”模式建成,設有合成中試車間、制劑車間、質檢中心,能夠以具體產品為主線展開教學。在主干實訓類課程實訓項目選擇時,先設課程實訓結果可作為后繼課程的實驗原料,通過幾門主干課程實訓項目的銜接和課程教學計劃的統籌安排,學習具體藥品的生產流程。
優化主干課程教學計劃,優選可相互銜接的實訓項目,通過主干課程中實訓項目的逐一開展,學習具體藥品的整個生產流程,通過“做出藥”的過程實現“會做藥”的教學目標。
以復方聚維酮碘涂劑和貝諾酯片為主線的實踐教學模式見圖 1、2。

圖1 以聚維酮碘涂劑為主線的實踐教學模式

圖2 以貝諾酯片為主線的實踐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融入實境工程實訓,如藥物制劑工程實訓,依托制劑實訓室,按照制藥行業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組織學生分組進行藥品生產。實訓中不僅要求學生制備質量合格的產品,熟練掌握藥物制備工藝,還要求其完成GMP所要求的生產管理文件,具備藥品生產崗位工作素養。
以產品為主線的實訓教學模式既強化了目標崗位群技能訓練,又讓學生清晰地認識到各崗位技能在整個藥品生產中的作用。學生親歷藥品制備全過程,掌握“做出藥”和“做好藥”的方法與技能,有能力、有信心勝任藥物制備相關工作崗位,提高就業競爭力。
依托“校中廠”,以產品為主線實訓教學模式取得不錯的教學效果,堅定了我們進一步做優做深的信心。下一步要探索該模式與教學計劃的有機結合,優化現有實訓項目,做好兩方面工作:將校企合作與依托“校中廠”的以產品為主線實訓教學模式相結合,根據企業需求做好實訓項目的設計和優化,使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更具針對性;將以產品為主線的教學模式由“校中廠”向“廠中校”拓展,通過與合作企業共同努力,拓展實訓項目的寬度與維度。
參考文獻:
[1]劉兵.基于職業技能分析的化學制藥技術專業教學體系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07(29):8-10.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Z].2010.
[3]錢清華.化學制藥技術專業實驗項目化教學探索[J].職業教育研究,2009(10):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