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冰峰 周姝婧 朱翔杰 徐新建│文
福建農林大學蜂學學院;國家蜂產業技術體系中華蜜蜂飼養崗位團隊
中華蜜蜂原指東方蜜蜂種下的一個亞種,但分布在我國境內的東方蜜蜂很可能不只一個亞種。鑒于我國東方蜜蜂亞種分類的未確定,現暫時將我國東方蜜蜂總稱為中蜂[1]。中蜂是我國本土的特色蜂種,非常適應我國山區的自然環境。
中蜂飼養者大多生活在環境良好和資源豐富的山區,但經濟、文化、技術等條件較落后。中蜂飼養技術總體水平較差,中蜂生產效益不高,影響了中蜂的分布區域擴大和種群數量增長。我國對中蜂遺傳資源有效管理不足,目前面臨嚴重的問題主要是無序引種對遺傳資源的嚴重破壞和西方蜜蜂的競爭影響中蜂的生存。因此,需要加強對中蜂遺傳資源保護利用和飼養管理技術的提升。
據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1975~1980年全國中蜂資源調查,中蜂分布北線從黑龍江省小興安嶺南接燕山山脈至河北張家口,沿長城向西經寧夏海原,甘肅屈吳山、烏鞘嶺延伸至青海西寧;西線從西寧向南經四川大渡河和雅礱江上游,再向西南越過金沙江進入西藏的雅魯藏布江中下游(圖1)[2]。這項研究為系統全面地了解中蜂資源分布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圖1 中華蜜蜂在我國的分布
依托在福建農林大學蜂學學院的國家蜂產業技術體系中華蜜蜂飼養崗位科學家團隊,“十二五”期間在蜂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和綜合試驗站的支持下,開展了我國中蜂遺傳資源的系統深入研究。結果表明,我國的中蜂分布區在縮小。中蜂分布區從兩個方面發生變化,一是北方的分布線已向南移(圖1),二是華北、東北、華中和華東地區平原和淺山區已無自然分布的野生中蜂,人工飼養的中蜂也很罕見,中蜂分布嚴重斑塊化。
現在中蜂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重慶、四川、貴州、云南、陜西等山區。山西中蜂主要分布在太原以南的中條山、太行山和呂梁山。吉林和遼寧的中蜂主要分布于沿中朝邊境的長白山,遼寧西部興城、綏中等地有少量中蜂活框飼養,但蜂種可能部分來源于相鄰的河北省。江蘇省中蜂僅存于鄰近浙江湖州的山區。安徽中蜂分布在大別山和黃山。山東中蜂主要分布在沂蒙山區,膠東半島有少量原始飼養的中蜂。河南中蜂分布在秦嶺東部余脈、太行山南麓、大別山北麓。西藏中蜂主要分布在林芝地區,南部與不丹、尼泊爾、印度交界的地方可能有少量中蜂存在。寧夏中蜂分布在北部的六盤山區。甘肅中蜂主要分布在平川、定西、卓尼縣以東的秦嶺和六盤山區。

圖2 分布在我國各地中蜂的體色
黑龍江省中蜂基本滅絕,在烏蘇里江西岸的饒河、穆棱等地偶爾還能發現野生中蜂。如果烏蘇里江東岸的俄羅斯還存在中華蜜蜂種群,黑龍江的中蜂種群的恢復還有希望。青海中蜂野生種群基本消失,據說僅民和縣和貴德縣有中華蜜蜂養殖場[3]。
我國中蜂遺傳資源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分布區域縮小、種群數量下降、遺傳資源基本單元的數量減少和遺傳資源基本單元的遺傳多樣性降低。
在我國生態環境多樣的條件下,長期進化造就了豐富的中蜂遺傳多樣性,是我國蜂業難得的寶貴資源。不同地域的中蜂體色(圖2)、形態、行為、生產性能等遺傳性狀均有所不同[4]。也正是因為中蜂遺傳資源的豐富,至今仍沒有解決中蜂種下分類問題。少數學者認為,我國東方蜜蜂存在亞種分化,認為可分為中華中蜂(東部中蜂、中華蜜蜂、中華亞種)、藏南蜜蜂(西藏蜜蜂、西藏亞種)、阿壩蜜蜂(阿壩亞種)、滇南蜜蜂(印度蜜蜂、印度亞種)和海南蜜蜂等5個亞種。中華中蜂亞種還可以分為兩廣型、湖南型、云貴高原型、北方型和長白山型等5個類型[2][5-6]。對于我國東方蜜蜂種下的亞種分類,大多數學者采取了謹慎的態度。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在楊冠煌研究的基礎上,將中蜂劃分為北方中蜂、華南中蜂、華中中蜂、云貴高原中蜂、長白山中蜂、海南中蜂、阿壩中蜂、滇南中蜂、西藏中蜂9個類型或地方品種。
中蜂優良品種的培育還處于未起步狀態,究其原因就是對中蜂遺傳資源的研究還不夠深入系統。楊冠煌等在我國中蜂資源調查研究中做出了重大貢獻,基本明確了我國中蜂的分布,并進行初步歸類。中蜂有多少亞種,在中蜂亞種中是否還可重新劃分多個亞種,我國中蜂遺傳資源的基本單元數量及分布,均沒有定論。這是影響我國中蜂遺傳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的關鍵所在。中蜂遺傳資源基本單元的生物學特點和生產性能是培育中蜂優良蜂種、設計蜂箱、制定中蜂飼養管理方案的重要依據。
我國中蜂分布在北部的邊緣區域呈收縮態勢。中蜂在西方蜜蜂未引進之前,廣泛分布在除新疆、內蒙古和青海西部、西藏高海拔地區以外的我國廣大區域。現在中蜂的分布區域由北向南收縮,東北地區除在長白山外,很少見到中蜂。在我國的中部和東部經濟較發達的區域,中蜂的分布呈破碎化。尤其在平原和淺山區,隨著中蜂飼養數量的減少,很多地方已無中蜂。
在中蜂分布區域縮小的同時,在現存分布區內很多地方也面臨中蜂種群數量銳減問題,尤其在與西方蜜蜂處于同一飼養區內和中蜂分布的邊緣地區。很多中蜂處于人工飼養狀態,中蜂飼養的數量決定了中蜂種群數量。在20世紀初,我國飼養的中蜂約有500多萬群;20世紀90年代,我國中蜂飼養量200多萬群。
由于中蜂遺傳資源管理的缺位,我國中蜂地方品種普遍混雜,嚴重威脅我國中蜂遺傳資源。我國海南中蜂、阿壩中蜂、長白山中蜂等具有特色的蜂種棲息地,通過人為引種、轉地、購入等,不斷有外來中蜂侵入。一個蜂群中蜜蜂體色混雜已成為常見現象(圖3)。
中蜂是在我國特定生態環境下進化的蜂種,是寶貴的蜂種資源。中蜂遺傳資源的多樣性表現在遺傳資源基本單元的數量。由于區域種群的滅絕,致使我國中蜂豐富的遺傳資源基本單元數量減少;由于人為跨生態區轉地放蜂、購買蜂群和購買蜂王等引種遷入,在中蜂飼養管理中的蜂王培育和自然王臺選擇,導致中蜂自然種群遺傳結構改變。中蜂遺傳資源屬于不可再生資源,一旦其遺傳多樣性丟失或遺傳結構改變就將永遠失去。
中蜂遺傳資源分布區域縮小、種群數量下降、遺傳資源基本單元減少和遺傳多樣性降低等問題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環境問題也有人為因素。人為因素是中蜂遺傳資源面臨所有問題的根源。在野生中蜂分布區域縮小和種群數量下降的情況下,中蜂種群數量須依賴于人工飼養。中蜂人工飼養的數量受環境條件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
(1)外來中蜂基因改變種群遺傳結構。外來中蜂基因入侵的主要形式為引種、購買蜂群和轉地放蜂。由于在國家層面對中蜂遺傳資源保護的缺位,中蜂蜂王的郵購、中蜂蜂群的買賣和中蜂轉地飼養沒有任何限制。希望政府有關部門、相關組織和行業組織重視對中華蜜蜂遺傳資源的保護,采取有效措施減少對中蜂遺傳資源的破壞。

圖3 體色混雜的中蜂
近年來,很多地方政府重視中蜂產業扶貧工作,海南、貴州、陜西、甘肅、浙江等地出現大量從外地購買蜂群現象。蜂農自行從外省購買中蜂很多,遼寧、吉林因從外省購買蜂群對長白山中蜂遺傳資源構成毀滅性風險。四川阿壩州也面臨同樣問題。山東沂蒙山區曾發生購買外地中蜂導致中蜂囊狀幼蟲病的暴發。轉地放蜂因遷入的數量多,而且多在分蜂季節性成熟的雄蜂較多,對改變中蜂種群遺傳結構影響很大。廣東和廣西大量中蜂轉地至海南島,對海南島特有的中蜂遺傳資源造成不可逆的破壞。

圖5 廢棄櫥柜中的野生中蜂

圖6 有野生中蜂的谷倉
將不同生態區域的中蜂基因引進后,由于中蜂交配的不可控性,不可避免地改變當地中蜂種群遺傳結構。引進蜂種出發點是為培育優良蜂種,但引種后外來基因長期存在而改變原有中蜂的種群遺傳結構,會加大當地中蜂遺傳資源毀滅性危害的風險。
(2)人工育王和換王不當。在中蜂活框飼養技術推廣以前,我國大部分地區的中蜂群勢多在8~10足框?,F在這些地區的中蜂群勢下降一多半,被蜂農稱之為“蜂種退化”。很多養蜂人將此簡單歸罪于活框飼養技術的推廣。造成群勢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中蜂飼養者在生產換王中無意識選擇所致。由于移蟲育王技術在中蜂飼養中不普及,中蜂飼養換新王時,養蜂人往往在早出現王臺的分蜂性強的蜂群中獲取王臺。多年來的人為選擇使得蜂群分蜂性越來越強。
中蜂優良蜂種的選育和良種推廣不當,同樣可能造成遺傳多樣性的減少。在中蜂良種選育過程中,注重的是對生產性狀的選擇。由于對生產性狀追求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再通過良種推廣就可能導致遺傳多樣性丟失。
(3)自然環境改變。影響中蜂種群數量動態的自然環境因子主要是蜜粉源。森林和自然植被的破壞,蜜源作物栽培的減少,現代集約化農業造成蜜源種類單一,均嚴重影響野生中蜂的生存和中蜂的人工飼養。
野生中蜂種群數量下降除了蜜粉源因素外,就是自然界蜜蜂筑巢條件的破壞。原始森林的消失,蜜蜂自然蜂巢樹洞(圖4)數量減少,野生中蜂往往被迫侵入有限的人類制造的空間,如箱櫥(圖5)、谷倉(圖6)、地板下空間等。這些野生中蜂免不了受到人類干擾和破壞,如毀巢取蜜。隨著農村經濟發展和新農村建設,房屋結構和生活方式的改變,蜜蜂可利用人類制造的營巢空間越來越少,野生中蜂生存也就更加困難。

圖7 中蜂原始蜂群取蜜
由于中蜂在很多區域內種群數量的減少和中蜂種群分布的破碎化,造成中蜂遺傳多樣性的喪失。中蜂種群滅絕在我國已十分嚴重,種群數量有繼續減少的趨勢。隨著中蜂分布區域縮小和種群數量的減少,我國寶貴的中蜂遺傳資源還將繼續丟失。
(4)西方蜜蜂競爭。東方蜜蜂和西方蜜蜂是近緣種,生態位基本重疊,種間競爭十分激烈。蜜粉源是蜜蜂生存的基礎,西方蜜蜂群勢強、飼養數量多,采集力強,種間盜性強,消耗飼料多。在蜜粉源食物競爭中,中蜂處于弱勢。西方蜜蜂飼養的集中區域中蜂很難生存。西方蜜蜂轉地飼養使大量西方蜜蜂在花期集中于主要蜜源場地,雖然花期結束后西方蜜蜂撤離,當地的野生中蜂仍因在主要蜜源花期貯蜜不足而面臨生存困難。因西方蜜蜂蜂場的競爭,中蜂蜂蜜產量降低,導致中蜂飼養的數量減少。
中蜂與西方蜜蜂的親緣關系很近,蜂王性信息素十分相似。中蜂蜂王婚飛時往往受西方蜜蜂雄蜂干擾。在西方蜜蜂種群數量占優勢的地區,中蜂蜂王的交配很難成功。
(5)野生中蜂獵取和原始養蜂方式。在當今的生態環境下,野生中蜂數量極少,部分野生中蜂是養蜂場逃逸到野外的飼養蜂群。雖然如此,在人們片面追求天然野生蜂蜜的情況下,只要發現野生的中蜂蜂巢就會毀巢取蜜。這對脆弱的野生中蜂資源破壞性極大,尤其是在瀕臨滅絕的分布邊緣地區。中蜂原始飼養多為用各種蜂箱誘引的野生中蜂,這種飼養方式大多用“殺雞取卵”方式獲取蜂蜜,取蜜后蜂群基本無法生存(圖7)。
參考文獻
[1]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中國畜禽遺傳資源志蜜蜂志.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 , 2011: 15-68.
[2]楊冠煌 .中華蜜蜂.北京 : 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 2001: 8-24.
[3]張學功, 張學成, 馬少榮.青海中蜂養殖現狀和保護措施.中國蜂業,2010, (9): 34-35.
[4]周冰峰.現代高效蜜蜂養殖實戰方案 .北京 : 金盾出版社 , 2015: 55 -75.
[5]匡邦郁, 匡海鷗.蜜蜂生物學.昆明:云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3: 21-26.
[6]龔一飛, 張其康.蜜蜂分類與進化.福州: 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0: 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