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永謙│文
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157041

南北大轉地放蜂,將小蜂螨傳播給黑龍江省當地蜂場,造成重大損失。用防治大蜂螨的方法防治小蜂螨沒有效果,斷子防治小螨又沒有恰當的時期,對椴樹蜜有嚴重污染,目前還沒有很好的辦法解決這一難題。長期與南方蜂群接觸,在育王的過程中會導致南方蜂種基因的累加,越冬性狀會逐步消失,這又是一個嚴重的問題。蜂種區劃飼養能夠從根本上解決這兩個問題。
自從1993年我國蜜蜂育種有了突破,成功育成蜂王漿高產品種,又相繼培育出蜜漿高產、蜜膠高產等蜂種。各地養蜂員在應用蜂種的過程中,經過多年自己的選育,培育出適合自己使用的蜂種,也使得南北方蜂種差異明顯。
南方蜂種產漿量高、蜂王產卵好、維持大群,但采集力及利用零星蜜源能力較北方蜂種差,在北方越冬性能差。北方蜂種產漿能力差、蜂王產卵與外界溫度及蜜粉源狀況密切相關、利用零星蜜源相對較好,采集力強,越冬性能好。經過多年的養蜂生產,南北方蜂種之間性狀的連續性很差,蜂種之間性狀的差異出現明顯的地域性。
多年來,南方蜂群通過大轉地放蜂的方式來到黑龍江省采椴樹蜜,并沒有對黑龍江省造成大的影響,近幾年,椴樹蜜價格上漲幅度大,受經濟利益驅動,南方轉地蜂群數量大大增加,個別蜂場春繁就到黑龍江省放蜂。黑龍江省當地蜂農為了快速繁殖蜂群,早春4月就從南方大量購進蜂群,一是補充群勢,二是利用南方蜂群中的雄蜂早養王早分蜂。但是這種做法已經給黑龍江省養蜂業造成了巨大損失。
南北方大轉地追花奪蜜在我國養蜂史上由來已久,在椴樹開花季節,每年都有大量的南方蜂場到黑龍江省采椴樹蜜,對黑龍江省養蜂業影響不大。近幾年由于過早地與南方蜂群接觸,2014以來對黑龍江省養蜂業造成危害。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10月,寧安市、穆棱等地蜂群越冬前已經損失約70%,越冬后還會加重。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在4月份與南方蜂群接觸,使小蜂螨得以傳播。與過去6月末椴樹流蜜時接觸相比,小蜂螨繁殖時間增加了一倍,其數量會按幾何倍數增加,養蜂人治螨時機與方法還不成熟。另一方面黑龍江省養蜂繁殖期短,越冬期長,蜂群群勢下降后,沒有時間恢復,越冬前群勢下降速度快,損失大。經過小蜂螨侵害的蜂群越冬蜂壽命會縮短,越冬后還會有更大的損失。
2014年以前,與南方蜂群接觸的是少數蜂場,椴樹大年較多,椴樹小年較少,只是在椴樹流蜜期養王與南方蜂群的雄蜂交尾,數量不多,對北方越冬性狀影響不大。目前從4月份就與南方蜂群接觸,分蜂期養王與椴樹期養王都與南方蜂群接觸,與南方蜂群雄蜂交尾的機率很大,每一次交尾,南方蜂種的基因就累積了50%,以這樣的速度算,幾年后越冬性狀將消失。對于黑龍江省長達6個月的越冬期,將會面臨巨大損失,而且在短時間內無法恢復。
小蜂螨主要寄生在子脾上,很少出現在巢脾外的蜂體上。主要寄生對象是封蓋后的大幼蟲和蛹。靠吸食幼蟲和蛹體體液進行繁殖,造成幼蟲無法化蛹,或蛹體腐爛于巢房,出房的幼蜂也是殘缺不全。受危害幼蟲表皮破裂,組織化解,呈乳白色或淺黃色,但無特殊臭味。由于小蜂螨發育期短,有的新成螨會咬破房蓋轉房再行繁殖,使房蓋出現形如縫衣針孔狀大小的穿孔。小蜂螨繁殖速度比大蜂螨快,若防治不及時,極易造成全群覆滅。小螨整個發育期為6天,雌成螨從封蓋房爬出后,選擇即將封蓋的6日齡幼蟲為寄生對象。幼蟲封蓋后一天,雌螨開始產卵。每只雌螨可產卵4粒,隔天1粒,產卵持續4天。
斷子結合藥物治療是防治小蜂螨最有效的辦法,但是黑龍江省自然斷子期一般在9月末至10月初,此時治療小蜂螨為時已晚。人為斷子目前還找不到一個合適的時期,3月末出窖,4月份處于蜂群恢復期,5月下旬培育采集適齡蜂,7月份采椴樹蜜可以斷子治螨,但對椴樹蜜污染嚴重,8月上旬蜂群群勢下降,斷子治螨對下一階段繁殖越冬適齡蜂造成影響。
黑龍江省越冬期長達6個月,弱群無法越冬,所以小蜂螨對黑龍江省蜂群危害的嚴重性應引起蜂業界的高度重視。短時間內還不能很好的解決此類問題。
在長期自然進化過程中,在全世界形成了多個適應當地自然環境條件的地理亞種,這些亞種在當地環境條件下具有明顯的優勢。我國養蜂業近些年發展很快,在人工飼養條件下,蜂種生產性狀已經固化,南方飼養的王漿高產蜂種與黑龍江省適合寒地林區的蜜高產的蜂種間生產性狀差異非常大,二者之間的分化明顯,混雜后對二者之間的生產性能都會有很大的影響。建議蜂種實行區劃管理。
(1)進行系統調研。關于蜂種區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系統調研。首先進行區劃后我國蜂產品總產量的調研評估。區劃后的不同蜂種只能在不同的區域內飼養,不同區域的蜂群不能跨區域轉地,一定時期內不同區域的蜂群數量會發生變化,蜂群數與區域內蜜粉源植物面積會逐步匹配。調查區劃后蜂群的保有量及蜂產品總量與區劃前的差異。
(2)區劃后有利于蜂產品質量控制。區劃后減少了區域間蜂場的流動性,有利于蜂產品質量的管控。流動蜂場生產產品,一般在生產地銷售,少部分蜂場將產品帶到其他地區銷售。區劃后蜂產品有利于溯源管理。
(3)區劃后減少病害損失。區劃后各區域間相對隔離,減少病害傳播,減少蜂群損失,減少蜂群用藥,提高蜂產品質量。能夠徹底解決黑龍江省因小蜂螨造成的損失。
(4) 區劃后減少運費支出。區域內蜂場轉地路程相對減少,降低蜂場的運輸成本,減少運費支出。
(5)做好區劃設計研究。我國氣候特點復雜多樣,從寒帶到熱帶,冬季從平均氣溫-31℃(漠河)至20℃(南海群島),夏季平均氣溫(青藏高原)6℃至28℃(海南),既有干旱的沙漠,又有多雨的江南。蜜粉源植物種類繁多,花期交錯,適合轉地放蜂,追花奪蜜。但適合各地的蜂種特點自然不同,如何區劃是一項重大課題,需要養蜂業的科研工作人員調查研究,進行區劃設計。
(6)實施區劃管理設計。我國交通十分發達,在全國實行大轉地放蜂技術措施成熟,目前全國大轉地蜂群較多,蜂群蜂機具南北流通數量多、速度快。區劃后如何進行管理是個十分復雜的問題,涉及行政管理部門、交通運輸、立法等。需要蜂業界專家學者共同努力。
(7)研究區劃后帶來的新問題。蜂種區劃后可能帶來一些新的問題,南方蜂群不能到北方大轉地放蜂,會減少收入,蜂群越夏也成了新的問題,這些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解決辦法。區劃后各區域的養蜂數量會有一定的變化,這主要取決于區域內蜜粉源植物的種類、數量、花期等因素。研究這些變化對各區域養蜂業的影響,從全國宏觀上看,區劃是否具有實際意義。
蜂種區劃對我國養蜂業將會產生重大影響,需要蜂業界仁人志士進行科學研究論證,我個人認為蜂種區劃不僅能從根本上解決目前黑龍江省養蜂業存在的問題,還能夠使我國蜂業發展更加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