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
在幼兒教學當中,為幼兒創設優質的游戲環境至關重要。幼兒們在游戲當中享受參與過程帶給他們的樂趣和快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游戲教育并不只是簡單的做游戲,它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規則,進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教育最根本的作用。為此,必須將游戲教育與幼兒教學進行有機的結合,保證幼兒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
1.過度依賴游戲
在以往多年的幼兒教學實踐過程中,游戲模式受到了幼兒的極度喜愛,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從而得到廣泛的推廣和使用。但是,在整個幼兒教學游戲的推廣過程中,很多教師沒有對游戲教學形成正確的認識,存在盲目推崇的現象,他們對游戲設置的根本目的沒有正確的理解,只是將其視為活躍課堂氣氛的簡單游戲。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游戲都能創設教學情境,作為教學的切入點,有的時候直接切入主題也是十分有效的教學方式。
2.教學模式單一
在傳統的幼兒教學當中,最常見的方式就是教師站在講臺的中心位置,一個人面對多個幼兒進行面對面直接的教育。這樣的教學方式,就會使教師成為教學的主體,過分突出教師的權威性,造成師生間的距離感,從而致使幼兒對教師產生畏懼感,對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活動產生一定的抵觸情緒。心理上的不配合導致幼兒不能集中精力,將全部心思投入到課堂學習,造成教學質量不佳的問題。
3.忽視心理感受
在整個游戲化的幼兒教學模式當中,幼兒是整個服務的主體,在教學實踐當中,很多教師過度重視其所傳授的課堂重點內容,雖然精心設計了游戲的情節,但卻極少關注幼兒自身的發展特點,忽略了兒童的主體地位。在游戲當中,由于教師缺乏對于幼兒性格特點的了解,只能人為刻意地去進行指導或是教他們游戲,以為只有這樣才能提升幼兒的游戲水平,其實這嚴重違背了將游戲教學應用到幼兒教學中的初衷。
1.趣味性
當一個幼兒教育游戲具備更多的趣味性因素,它才能夠對幼兒產生吸引力,使更多的幼兒加入到游戲當中。因此,教育游戲要想發揮強大的積極作用,趣味性是絕對不能缺失的。沒有了趣味性,游戲教育就失去了其原本的意義和作用。
2.交互性
幼兒游戲的交互性,體現在教師與幼兒之間、幼兒與幼兒之間。幼兒在參與游戲的過程當中,必定會與他人產生互動和交流,這種能夠引起幼兒的注意并與其他人產生良好互動的游戲可以吸引幼兒積極參與其中,更容易達到游戲預設的目的,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兒的表達和交際能力。
3.簡易性
相比于其他年齡階段的教育游戲來說,幼兒教學中的游戲要求設計流程少一些、游戲規則簡單些,這樣做便于幼兒的接受,便于教師對于整個游戲的把握。如果規則和操作都比較復雜,不但不能起到教育幼兒的目的,還有可能使幼兒失去參加游戲的興趣,給以后游戲教育的應用帶來困難。
4.激發性
在幼兒教學中進行游戲教學時,一定要針對孩子身上的某些喜好,在設計游戲的過程中將實際情況與各方面的因素結合起來進行全方位的考慮,可以通過游戲增強孩子在協調能力以及辨識能力方面的認識,教師可以通過形體、語言、角色扮演、顏色刺激等對孩子進行思維能力和能力空間的激發。
1.在數學游戲中開拓思維
數學知識一般都比較抽象和枯燥,因此幼兒不愛學習。如果能把數學教學與游戲巧妙結合,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幼兒的疲勞,提高幼兒對游戲參與的欲望,也能夠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讓幼兒學習到教學目標中規定的數學知識。比如,在對“2的認識”這一課進行教學時,教師刻意設計帶孩子們“參觀動物園”的游戲。出示動物的圖片,讓幼兒認真觀察:有幾只鴨子呀?然后,教師設計爬臺階游戲,誰能說出鴨子身上跟2有關的事物,誰就可以爬上一個臺階,誰先爬上最高的臺階,誰就獲得最后的勝利,就為他帶上小紅花。小朋友們爭先恐后地說出了很多和2有關的事物。鴨有2只腳、2個翅膀、2只耳朵、2只眼睛。幼兒們興致勃勃地數著、喊著、玩著,把全部精力都投入游戲中去。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就認識了數字2,喚起了幼兒親近數學的情感,使幼兒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在語言游戲中張揚個性
活動是幼兒語言發展的基礎。語言游戲能夠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加強幼兒對于語言詞匯和口語的掌握。教師在課堂教學當中要為幼兒營造一個學習語言的游戲環境,讓幼兒能夠有機會說、有膽量說。比如,在玩“過家家”的角色游戲時,讓幼兒分別扮演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小朋友等不同角色。吃飯時,爸爸、媽媽是怎樣給爺爺、奶奶夾菜的,他們都會說些什么?當遇到小朋友吃飯挑食的時候,作為長輩都會說些什么?在角色扮演的游戲中,發展和鍛煉幼兒的語言。在游戲中幼兒們對各種角色的扮演,能使幼兒們體驗到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懂得尊老愛幼,了解每個家庭成員的職責。扮演不同的角色能給他們帶來快樂,也能使他們學會換位思考,增加表達的機會,從而促使其語言能力不斷提高。總之,教師要巧用游戲,愉悅幼兒的身心,培養其學習興趣,陶冶其情操,讓幼兒在游戲中學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
3.在集體游戲中鍛煉社交能力
集體性的游戲是培養和鍛煉孩子社交能力的一種重要方式。在快樂的游戲中完成孩子們對于社會的初步體驗和認識,對于幼兒個性的成長和情商的培養尤為重要。現在的孩子們大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里他們一直是都是父母長輩們捧在手心里的寶貝,難免都會養成一些自私和不懂得分享的習慣。因此,這就需要給他們提供一個共同成長的公共環境,讓他們在合作、分享當中收獲新的知識。比如,可以讓他們一起參演舞臺劇、一起演一個小品、一起唱一首歌曲等,通過多姿多彩的游戲,給孩子的心靈插上一雙想象的翅膀,豐富他們的想象力,豐富他們的學習、生活,通過游戲,孩子們開始學習基礎的勞動、協作和人際交往,從而鍛煉他們的社交能力。
游戲教學是教師在開展教學時一個有效的途徑,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加強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能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和手腳的靈活性,也可以培養他們在面對和處理不同情況時大腦的靈活性,從而構建起幼兒智力發育的全部要素條件。然而,在當下的幼兒教學中對游戲教育的應用還存在諸多問題,有待于進一步改善,這就要求從事幼兒教育的相關人士對此進行持續性的研究,找到好的解決方法。
[1]王 歡.幼兒教學中游戲教育的應用研究[J].赤子,2014(15):123.
[2]李忠媛.游戲教育在幼兒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中華少年,2017(24).
[3]李志雯.幼兒教學中游戲教育的應用及其價值[J].新課程(上半月刊),2015(1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