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立新
小學生年齡比較小,自我安全意識比較薄弱,因此,我們應該把加強安全教育工作列入工作計劃,真抓實練,不流于形式。安全逃生、自救技能會伴隨孩子的一生,讓他們從小就有這種珍愛生命的意識。
學校要通過張貼各種安全標語、設置安全櫥窗、出專題安全教育黑板報、上安全教育課等方式,使小學生從多方面了解安全知識,在學校濃郁的安全氛圍感染下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教學中通過讓學生認識安全標志和學習有關交通、防火防電、飲食等方面的安全知識,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促使其提高防范能力。
我們現在所面對的學生,一部分是獨生子女,他們的安全已成為家長最關心的問題。因此,在班級工作中,我們要始終把生命教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做到時時講安全,事事講安全,對上級安全會議精神和文件要做到及時傳達,結合文件精神制訂切實可行的措施,認真落實。學校每月要開一次生命安全教育會議,選取學生身邊熟悉的安全事例及經常遇到的突發事件和學生一起分析研究,并通過討論提出合理的建議或正確做法,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生命安全意識。
熱愛美好的生活并珍惜、關愛和呵護生命是教材的主體內容。比如“身體里面的秘密”活動,學生通過詢問父母等方式了解自己健康的皮膚、強壯的骨骼,然后說出自己所能做的事,讓他們認識到自己在健康成長,對自己充滿自信。并且讓學生通過了解心臟、肺、胃、腸等主要器官以及它們的作用,對自己的身體充滿興趣,喜歡自己。通過分析學生遇到的正常的生理現象,來探討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讓學生正確面對各種成長中的問題。
讓學生建立自我保護的意識,首先從呵護自己的身體做起,通過設計“做自己的守護者”讓學生能夠愛護自己的身體,珍惜生命,具有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增進學生對自身的關懷。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真實的生活情景,比如上學路上遇到的情況、一個人在家里時的情況等,讓學生進行分辨,建立“在任何情況之下,生命是第一位的”這樣的生命意識。而“我的身體你不能碰”不僅是安全教育,更是一種對生命尊嚴和個體獨立性的呵護。危險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危險是可以化解的,“生命的教育”集中呈現給學生的就是在學生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危及到生命的一些危險。
“愛”是生命的主題,讓學生認識愛,學會愛,進而對社會具有感恩的意識,不僅是讓學生對社會有所回饋,更重要的是,學生在親情中體驗到“愛”的時候,會使他們更加感覺生命的美好。“我從那里來”設計從媽媽對自己的哺育入手,模擬各種活動增進學生的親身體驗,讓學生感受濃濃的親情,使學生對媽媽更有一種依戀和感恩。而在“生命的關愛”中,在“我的爸爸媽媽”的活動中,涉及的將是維持家庭生活的過程中父母的辛勤勞動,使學生在感動之余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要感謝父母,我們要珍愛生命。
正確的生命和安全教育不僅僅能夠在危急時刻拯救我們的生命,更有利于孩子良好心態的形成、健康人格的塑造。比如很多急救過程是需要互幫互助的,這是一個培養孩子謙讓精神的大好時機。另外,遇到緊急情況的沉著冷靜、遇到困難挫折的堅韌不拔都是教育中亟待加入的元素。
當然,生命安全教育不僅僅是學校教學中需要加入的,更是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必須融入的,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重視起生命安全教育,為了孩子,更為了人類的未來。
[1]鄭 杰.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蘇)列·符·贊可夫.和教師的談話[M].杜殿坤,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