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程
完善產權制度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之一,在我國當前所處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完善產權制度顯得尤為重要,它能激發市場活力,推進國企改革,弘揚企業家精神。
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既包含對公有制產權的保護,還應該注重對非公有制經濟產權的保護。只有這樣才能有效調動市場主體的積極性,促進生產要素在各部門之間自由、高效的流動,從而促進社會經濟活力迸發,有序發展。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已經深刻地指出:“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
從經濟學的意義上來說,完善的產權制度是市場交易活動的基礎。按照現代產權理論,產權是一種排他性的財產權利,包括排他性的支配權、收益權和財產轉讓權。它明確界定了權利擁有者對財產支配的范圍、空間和方式,為財產的運作提供了權利基礎;為人們界定相互之間的利益關系,特別是分配剩余產品或價值,提供了基本的權利規范和依據,從而解決了經濟活動的動力源泉問題。所以,一旦產權缺乏可靠的保障體系,就會削弱社會生產要素進行長期生產性投資的動力,從而衰減社會投資規模。同時產權保護制度的不完善還會抑制人們儲蓄的欲望,制約金融市場的發展,并且可能造成資本的外逃,以及推動地下經濟、灰色經濟的增長。
在我國,由于受到一些歷史遺留觀念的影響,非公有制產權總有一種上不了臺面的灰度感。在改革開放初期,利用資本要素獲取巨額財產性收入還被認為是一種不光彩、甚至會被打壓的事情。例如在農村改革開放初期,就出過一個全國有名的“傻子瓜子”問題。安徽蕪湖的商販年廣久通過銷售“傻子”牌瓜子而賺取了巨額利潤,成為當時有名的“萬元戶”“暴發戶”,但是很快就招徠了社會的非議,接著就是政府部門的干預。最后年廣久被蕪湖市檢察機關以貪污罪起訴,訴由是年廣久“貪污”工廠錢款,但是實際上工廠是由年廣久投資成立,產權應歸年廣久所有,因此這個罪名最終不成立,但是年廣久最終還是因為“強奸工廠婦女”而被判“流氓罪”,獲有期徒刑3年。
1992年鄧小平在南巡講話時還專門談到年廣久的問題。在《鄧小平文選》中記錄了這樣一段話,他說:“農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個‘傻子瓜子問題。當時許多人不舒服,說他賺了一百萬,主張動他。我說不能動,一動人們就會說政策變了,得不償失。”可見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對于私有產權的誤解之深。
雖然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制度建設的完善,以及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混合發展模式的確立,對于非公有制產權同樣給予了法律層面的認可和保護,但是在人們的思想深處,對于非公有制經濟產權的誤解仍然根深蒂固,市場經濟主體對于非公有制經濟產權能夠獲得的社會、法律保障程度也有擔心,這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我國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
隨著當前我國社會經濟迅猛發展,改革開放不斷深化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也正日趨完善,各種生產資料的流動、重組、融合日益頻繁,對加強產權保護進一步提出了要求。為了保證經濟活動的健康有序發展,明確產權界限、完善產權保護制度已經迫在眉睫。
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激發國有企業活力和競爭力的重要舉措之一,也是國有企業改革的重點。然而圍繞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焦點問題依然囿于國有產權和非國有產權之間權益是否對等的問題上。
在上一輪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出現了蠶食和侵吞國有資產的情況,引起了市場較大關注,并一度引發了學界的大討論。例如2003年,知名經濟學者郎咸平提出了所謂的“國退民進”問題,指出國有資產遭到了民間資本的嚴重侵占。并將當時的海爾管理層收購(MBO),格林柯爾的顧雛軍和TCL集團的李東生等案例重點拎出,指責他們在國企改革收購中以低價卷走巨額國家財富,導致了嚴重的國有資產流產。
郎咸平的言論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批判國企改革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言論和觀點一度使得國企改革停滯。為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維護社會公平,國務院曾專門發文規范國有企業改制,相繼叫停管理層收購(MBO)和員工持股,對一些已經施行了員工持股的采取清退等措施。
正是由于產權保護制度不夠完善,產權界定不夠清晰,權利分配和處置權益不夠明確,導致國有企業改革的主導者害怕被扣上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帽子,國有企業改革的參與者則擔心被扣上“侵占國有資產”的罪名,都對實行或參與國有企業改革抱有疑慮。
在本輪國企改革中還產生了一個問題,即私有產權能否享有和公有制產權同等的地位,能否得到“同股同權”的待遇,能否在企業中實際擁有同等股權的發言權和表決權。
當前的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由于多種原因,國有資本的產權和非國有資本的產權受到的保護強度在實際執行中依然存在不一致的情況。國有資本的產權依托國家信用作為后盾,往往能夠得到充分的保障;而非國有資本的產權,保護仍然面臨不確定性,企業家財產權被公權侵害的現象時有發生。在產權保護力度不統一的情況下,不同市場主體的權益不平等、機會不平等、規則不平等現象,使得民營投資者顧慮重重。在這種背景下,即便擁有豐厚利潤的壟斷行業放開,民營資本也未必敢進去。
由于種種原因,我國對不同所有制經濟的保護力度還存在不平等的情況。例如為了區分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在我國社會建設中的不同作用和地位,憲法第十二條規定“社會主義的公共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第十三條則規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在字面上給予了公有制經濟高于非公有制經濟的“神圣性”。因此也導致了在以憲法為根本的其他子法上,對這兩種不同主體的經濟形態進行了區別對待。
這種區別對待和歧視不僅體現在法律保護上,而且使得在社會服務上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也弱于公有制經濟。以社會融資為例,國有企業因為有國家信用的擔保和背書,即使虧損嚴重也能夠獲得銀行貸款;而民企、私企則遭到歧視,一直存在貸款難、融資難等諸多困擾。
加快建立更加完善的產權保護制度對于本輪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而言意義重大,它將積極推動國企改革的進程,真正激發市場主體參與到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從而實現國有企業改革的目標,激發和提高國有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
企業是經濟社會運行的微觀細胞,企業家是參與經濟活動的重要主體,企業家的拼搏進取精神是經濟高效發展的重要潤滑劑。要想社會經濟健康發展,離不開企業的參與;要想企業健康運行離不開企業家的努力和付出;要想企業家發揮創造力和活力,則離不開對企業家權利的尊重和保護。
由于歷史原因,我國的文化語境中對于商人的評價一直不高。商人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不是奸詐的剝奪者,就是與貪污腐敗相伴的行賄者。直到現代社會出現“企業家”稱謂之后,才逐漸將商人這個群體正面化。實際上企業家的創造和奮斗為社會大眾創造了福祉,但是由于受到歷史偏見的影響,企業家仍然受到很多誤解。同時由于文化習俗的慣性,人們眼中企業家和政府官員之間總蒙著一層含混曖昧、不清不楚的關系。這些都嚴重阻礙了企業家群體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長期生產性投資,積極為社會創造福祉的熱情。
應該通過構建完善的產權保護制度,來清晰劃定產權的邊界,為企業家依法合規經營創造有利的環境。形成違法違規得不償失,依法合規健康長遠的營商氛圍。從而保護企業家群體,保護企業家精神,避免企業家陷入不良的政商關系之中。同時完善的產權制度還能形成規則透明的生產創造環境,讓人們正確理解企業家群體所做出的貢獻和所獲得的收益之間的關系,正確理解企業家所創造出的巨大社會價值,從而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情,從而促進社會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
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保護企業家精神,就是保護市場的熱情和活力,保護經濟發展的微細胞。2017年9月25日,國務院發布了《關于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下簡稱《意見》),這也是中央首次發文聚焦保護企業家精神。
《意見》 從多個方面提出了保護企業家精神的要求,其中第二個方面就明確提出要通過營造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的法治環境來保護企業家精神。例如其中第一部分就要求依法保護企業家財產權,并重點提出了對產權糾紛的依法處置,以及由于行政行為造成企業合法權益受損的依法依規補償救濟機制。同時還提出了依法對商業模式、文化創意等企業家創新權益進行保護;依法對企業家自主經營權進行保護,明確了各級政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企業家依法進行的自主經營活動。《意見》還提出要研究設立全國統一的企業維權服務平臺。
2018年1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第一批人民法院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保護產權和企業家合法權益的典型案例,從包括合同履行、知識產權、行政管理、刑事犯罪、訴訟保全和國家賠償等6種類型的案例中,分別展現了國家加大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督促政府誠信守約、規范行政管理行為、依法慎用保全措施、糾正違法執行行為、加大國家賠償力度等平等全面保護產權和保障企業家人身權、財產權和經營自主權的要求。
《意見》出臺和各級立法、司法、執法機關的認真貫徹落實,為企業家群體服了一粒“暖心丸”,吃了一顆“定心丸”,也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立下了一根“定海神針”。完善產權保護制度就是夯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石,它能激發市場活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弘揚企業家精神,助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其現實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