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蘭
幼兒園教學逐漸成為近年來學前教育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孩子們的天性在這個年齡段得到充分的釋放,幼兒園班級管理者要制訂符合當代幼兒園班級管理和教學現狀的重要教學計劃,從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特點出發,加強對幼兒心理心智的培養和訓練,通過實質性的管理內容,規范孩子們的日常行為,鼓勵孩子養成愛生活、愛學習的良好行為習慣。
對于幼兒園班級管理的現狀與幼兒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這直接影響到幼兒教育的質量和班級管理制度的規范。因此幼兒園班主任要依據自身的教學管理經驗,從幼兒的身心健康出發,讓幼兒得以感知,并組織一系列的班級活動,滿足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和幼兒做好朋友,從日常的視、聽、說教學中進行語言藝術和行為教學。
在當前的幼兒園教學形式下,班級秩序方面在班級管理中有一定的規律。班主任要依據本班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態和接受新知識的能力程度,發揮幼兒主體性的教育優勢和特點,幫助幼兒明確學習新知識的目標,從日常的行為中自覺約束自己、調整自己的生活狀態。班主任要知道班級管理中最重要和最直接的管理對象是幼兒,而且孩子們正處于身心發展的特殊時期,要做好班級管理,教師應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引導孩子的日常行為,使其養成愛動腦筋的好習慣。尊重幼兒的獨立人格和個性,靈活地采用不同的游戲形式,提高基礎教育質量,尊重幼兒的主體性和獨立性,并了解每一位幼兒的想法。
大部分班級管理比較有秩序,教師要看到這種教學秩序和班級管理模式,加強孩子的行為準則教學,保證班級管理質量。想要培養幼兒比較良好的生活衛生行為習慣,教師要以身作則,設定一定的班規,比如在班級的文化墻中貼上班級班規標語(圖文并茂),其話語可以是“請慢步輕聲”“不爭不搶不損壞”“不推不擠不沖撞”“回答問題要舉手”“認真傾聽不搶話”“講文明、懂禮貌、樹新風”等,來提醒幼兒們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要有一定的自律意識,能夠遵守老師的要求,潛移默化地增強幼兒的感悟性和理解力,讓他們聽從老師的話,比較有序地參與活動。
對于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表現好的孩子,教師還要及時給予表揚和獎勵,比如頒發小獎狀、小禮品等,鼓勵其今后能有更好的表現。一個良好的班集體,是靠師幼共同建設和維護的,教師可以通過日常的游戲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強調生動性和真實性,靈活根據每位幼兒在游戲中所選擇的材料,以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并制訂有效的教學制度和班級管理制度。
由于孩子們從小的生活環境和學習模式不同,所以教師要做到整體管理,看到每一個孩子的優缺點,引入新穎的行為教學實例,不放棄對每一個孩子的培養和教育,才能營造班級管理氛圍,加強培養幼兒的“主體性”思想,提高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全面提高幼兒的智力水平。幼兒園班級管理是一項復雜的工作內容,是指教師通過協調教育者之間的教育行為,給孩子們提供適當的學習和生活環境。所以班主任在進行教育和引導的同時,一定要積極與幼兒進行溝通,找到當前形式下有效的班級管理模式,使幼兒得到最佳發展的管理活動。
孩子們在班集體中進行各項活動時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和活動規則,那么在制訂活動計劃、活動規則時也不能僅單憑兩三個教師來制訂,孩子們只是被動地參與或聽從指揮。孩子也是班集體中的一份子,教師應該讓全班的孩子們也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一起制訂計劃和規則。如在制訂區域規則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孩子們,我們在開展建構區時應該要怎樣做?哪些行為是不能做的?”把問題拋給孩子,讓孩子積極參與,共同商討。教師則需要把孩子的話記錄下來并整理好后制定成規則,這樣制定出來的規則才符合孩子的特點,孩子們對這些規則都已經熟悉并了解,在實施過程中自然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樣,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各個環節也要讓孩子們積極參與進來,教師可以安排一個值日表,讓班上每一個孩子輪流值日,如給花澆水、分發餐具、打掃衛生等,充分凸顯小主人的地位,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動手能力和管理能力。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因此,在幼兒園的班級管理中家庭參與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幼兒園在班級管理中堅持尊重、平等、團結、合作的原則,在幫助提高家長對小孩的教育能力過程中,也應采用多方面途徑形式,努力獲得家長們對幼兒園班級管理工作的積極參與、幫助和支持,一起來提高幼兒園的水平質量和執行力。幼兒園和家庭共同肩負著小孩子成長教育的義務、責任,只有幼兒園和家庭團結合作、共同努力,才能為小孩子的健康成長營造出健康和諧的良好環境。幼兒園教師對孩子們在班級管理起著言傳身教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要做好來幼兒園參觀的家長的接待工作,因為這不僅直接關系到幼兒園的聲譽和形象,還直接決定著幼兒班級管理的成效。因此,幼兒園每天正常上課時,當小孩子家長來到幼兒園,幼兒園要認真做好接待工作,做到迎接家長要微笑,歡送家長時也要充滿微笑,做到手勤、口勤。在早上父母送孩子來到幼兒園時,幼兒園老師要積極主動拉一拉或握一握孩子的手,同時向每一個孩子和家長熱情問好。在下午父母來接小孩時,幼兒園老師就一些幼兒的相關問題與他們進行交流、溝通;而且在平時也要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經常與家長進行互動溝通,可以利用微信、電話、短信或專門登門拜訪。
幼兒園班級管理概念的提出,能為幼兒的實質性教學帶來巨大的效果,同時也反映了對于研究型教師的更高的要求。幼兒園的教師一定要設定有效的班級管理制度,同時加強幼兒園的班級管理力度和規范建設,以便能夠達到促進幼兒園健康發展,注重日常的行為約束教學,提高班級管理效率的教學管理效果。班主任要加強幼兒的行為準則教學,保證班級管理質量,并引入新穎的行為教學實例,營造班級管理氛圍,才能不斷促進整個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
[1]譚群華.淺談幼兒園班級管理的核心要素[J].教育導刊(上半月刊),2017(8).
[2]李 峰.幼兒園班級管理現狀及優化措施[J].時代教育,2017(16).
[3]謝 敏.淺談幼兒園班級管理策略[J].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研究版),2011(11).
[4]周鴻雁.淺談幼兒園班級管理策略[J].新課程學習(下半月刊),2011(9).
[5]衛 嵐.教師的情感藝術在幼兒園班級管理中的實踐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