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課進入小學課堂已有十七個年頭,2001年依據國務院《面向二十一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的指導精神,我國開始了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當時將自然課更名為“科學”,起始年級為三年級,而從2017年秋季新開的科學課是一套全新的課程體系,性質由啟蒙課程改為基礎課程。新科學課程標準除了科學知識、科學探究、科學態度外,還明確新增了技術與工程學以及對社會與環境的責任,且新課標把小學科學課劃分為一至二年級、三至四年級、五至六年級三個階段,知識更細化,學習評價體系也由之前的行為表現評價、紙筆測試評價、綜合評價等轉變為課堂教學評價、學生自評和互評以及總結性評價。小學一年級增設科學課,足見科學課在整個義務教育階段越來越受到重視,那么怎樣更科學地上好科學課呢?
@奚曉雯 科學課可與學校的各種創新活動相結合,表現優異的學生可選拔參加科技動手類比賽。只有學校真正重視了,科學課才不會變成副課,學生與家長才會認識到科學課的重要性,并形成良性循環。
@楊茜 除專職教師配備、培訓和投入跟上外,教育評價體系改革也要跟上,開展好科學教育還要改變家長和教師舊有觀念的制約,在巨大的升學壓力下,大多數家長更看重科技創新大賽等對小升初有用的科學競賽,對孩子科學素養的長期培養往往不那么上心。
@陳艷 科學教育不僅是學校教育也是一種社會教育,家長在家里也要注重營造科學氛圍,如和孩子一起去發現問題,一起通過科學方法尋找答案,經常帶孩子去科技館,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科學知識的快樂等等。
@張曉虎 家庭要積極營造科學氛圍,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感受科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此外,一些社會機構如社區、博物館、商場等都可以找到動手體驗的機會,這些也都是科學教育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