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莉
摘 要:老年人是社區內的一個重要群體,隨著老齡化高潮的到來,老年人的比例將會越來越大,社區的事務與老年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他們有權利也有義務去關心社區和參與社區事務,但現實并非如此。老年階段不僅僅是一個生命趨于衰老的過程,還是一個擁有生命寶貴經驗、利用生命寶貴經驗的過程。余生中,對生命的深刻感悟是他們維系生命,活出生命質量的最大資本。比起身體本身的健康狀態,頭腦的睿智與內心的安寧,更決定著是否有能力擁有屬于自己的金色時光。把握金色時光,提升老年群體生活質量是值得探討的課題。國家運用法律手段,頒布了《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弘揚中華民族敬老,養老的美德,推動養老事業的發展,開創養老工作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發展老年服務體系,必須堅持實行企業、家庭、社會養老相結合。
關鍵詞:企業;老年群體;特點;生活質量;健康心理;親情家園
社區老年工作是以社區老年人為工作對象,發動和組織社區內老年居民參與集體行動,發現和確定老年人在社區中的問題,動員社區資源預防和解決老年人的問題,促進老年人的社區參與,改善老年人與社區的關系,培養老年人的自助、互助與自決精神,建立老年人對社區的歸屬感,提高老年人的社會福利水平和晚年生活質量的一種宏觀層面的社會工作方法。老年工作要提升老年群體生活質量,擯棄不良心態的影響;老年人心理脆弱,經受不起任何挫折和打擊,意外情況的發生導致心理失常影響生活質量提高。企業要從分析老年群體的特點入手,盡最大能力關注老年群體,完善家庭醫療保健、日間照料、老年福利設施的建設,為老年人養老提供多層次的選擇,進一步增強老年管理工作的時效性,更好為企業穩定和諧發展服務。
一、老年離退休后生活特點
老年人的性格和心態是決定他們生活質量的主要因素。積極向上的性格和心態,可以激發他們的生命活力和潛在能力,提高心理的平衡能力和調節能力,也是保持良好心理狀態,促進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和措施。影響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的因素很多,我們突出重點探討。
(一)社會地位、生活環境變化的影響。老年人退離休后,社會地位和生活環境發生很大變化,由群體生活為主,變為個體家庭生活為主,遠離昔日一起工作的同志和心愛的崗位,產生一種孤雁離群般的失落感和孤獨感;有的老年人由過去門庭若市,變為門庭冷落,失落、寒心,感到不受尊重、怨天尤人、滿腹牢騷、焦慮不安、憂心忡忡、性格急躁,久而久之,勞心傷脾;還有一部分老年人,往日忙忙碌碌突然賦閑起來感到很不適應,閑暇時間多了,不知道該怎樣打發,聚到一起發發牢騷、散布小道消息,消磨時間,是“退休綜合癥”的表現,它嚴重地影響著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應當引起社會和企業的高度重視。
(二)渴求與人交流和溝通。老同志離退休后,與單位和同事之間的工作關系不存在了,與管理服務部門的聯系有松散性的特點。這時老同志更渴求與人交流和溝通,實現心理的平衡。
(四)強烈的自尊意識。離退休老同志長期的生活實踐,使他們形成了強烈的自尊意識。他們保持自己尊嚴的意識很強,同時也要求別人尊重他們,重視他們的意見,聽取他們的反映和要求。
(五)參與社會活動意識。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同志的健康狀況有了質的提高?,F離退休人員中,一部分老同志身體較好,有精力、時間、經驗和專長,他們希望在離退休后有所作為。
(六)熱心文體活動。老同志的實踐證明,要實現身體健康除了治病保健,更需要參加體育鍛煉。越來越多的老同志明白了生命在于運動,鍛煉才能健康長壽的道理,他們積極投身文體活動,不少老同志都有自己固定的文體活動時間。
(七)鮮明的群體歸屬意識。離退休老同志雖然不在職了,但心理上仍然是把自己看作一個群體的成員,有一種鮮明的群體歸屬意識,他們希望自己被接納進一個群體之中,把這個群體作為自己的心理寄托和精神家園。
二、以服務為落腳點,加快發展老年服務體系
(一)以老年人的需求為切入點,建立完善親情服務機制。一是要層層構建親情服務網絡,架起溝通的橋梁。日常工作中,落實好離退休老同志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走訪、看望老同志,了解其困難,幫助老同志解決醫療、生活等方面的問題,這些大量的、瑣碎的事情,都要靠老年工作者去完成,如果沒有一個完善的服務網絡,是無法開展工作的。二是要不斷探索親情服務的新形式,服務更加細化人性化。在科學發展觀的引領下,以人為本的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這就要求我們為離退休職工服務要更加細化、人性化。作為基層老年工作部門,定期研究離退休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并形成制度化。
(二)要做到“四個結合”,不斷強化老年管理的實效性。一是教育性和趣味性相結合。要根據老同志不同的興趣愛好和心理需求,堅持教育性與趣味性相結合的原則,組織老同志廣泛開展讀書活動,不斷豐富他們晚年文化生活,提高其文化品味。二是傳授經驗和需求相結合。注重發揮老同志的技術經驗優勢,開展“一助一”結對子活動,定期組織工作經驗豐富、有一技之長的老專家、老技師到生產一線向青工們傳經送寶。三是培訓學習和養生相結合。針對老同志追求健康時尚生活的心理特點,加大學習培訓力度,根據季節變化,適時地為老同志講解老年常見病的防治和護理、科學調配飲食、突發病急救常識等知識,提高老同志科學養生的知識水平。四是開展文體活動和培育老年文化特色相結合。為提高離退休職工的文娛水平,老年管理中心還成立了文藝積極分子組成的“老年文藝隊”,每年的消夏晚會他們都有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精彩節目演出,深受群眾的喜愛。
(三)不斷創新理念,實現老年管理工作的新發展。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動力,也是老年事業發展的源泉。在長時間的老年管理工作中,經過感性實踐和理性思考找到了老年工作的方式方法,并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老年特色文化。提煉出了“親情服務、溫暖到家”的團隊精神,形成了老年工作“六榮六恥”和“五心四有”,五心:交往要交心;服務有愛心;辦事要熱心;思想溝通有耐心;問題答復有誠心。四有:找上門,事不分大小有求必應;心中有疑問,有問必答;家中有困難,有難必上;紅白大事,有事必到)的服務宗旨和管理新理念。另外,老年管理中心應不斷創新活動的方式方法,另辟蹊徑,經常性參觀學習,組織外出游覽,營造了良好的和諧氛圍,讓廣大離退休職工充分享受到了單位快速發展帶來的物質成果,增強老年隊伍的凝聚力,并將火熱的工作激情傳遞到每位老同志的心中。
三、社會、家庭要關注老年群體
按照我國民族傳統習慣和基本國情的實際情況,大部分老年人都喜歡選擇居家養老方式。家庭養老不但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物質生活可以得到保障,日常生活可以得到照料,精神生活可以得到慰藉,減少晚年的孤獨和寂寞,享受到兒孫繞膝之樂,同時減輕政府負擔。進一步完善社區養老服務體系。為老年人提供家務勞動、家庭醫療保健、日間照料、護理等服務;在社區內興辦老年食堂、托老所、社區醫療站和老年活動室。使老年人能夠就近得到咨詢、購物、陪伴、護理、緊急救護等各種服務;為老年人學習、文體康樂、交往等社會活動的需求提供條件。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家參與興辦托老所、敬老院、老年公寓、老年醫療康復中心等老年福利設施的建設,為老年人養老提供多層次的選擇。
參考文獻:
[1]趙新江. 淺析油田企業離退休職工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J]. 東方企業文化. 2014(03)
[2]田毅鵬. 老年群體與都市公共性構建[J]. 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