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校園網貸 成本 收益 保險法律制度
作者簡介:陸玲玲,華中師范大學,本科生,研究方向:法學與經濟學交叉。
中圖分類號:D922.2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4.041
自從P2P網貸模式出現后,校園網貸也隨之顯現并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而控制和規避校園網貸風險也成為政府、學校以及學者等社會主體的重要責任,但因我國在網貸規制和監管方面存在較為明顯的法律漏洞且該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因此各方針對校園網貸問題采取的措施所發揮的作用仍十分有限,校園網貸現行形勢仍不容樂觀。現有文獻多從校園網貸的現狀和解決對策、網貸行為的社會心理、對網貸平臺和放貸人等網貸主體的監管以及廣義上的法律規制等方面進行分析,但從校園網貸保險角度闡述控制和規避校園網貸風險的文獻卻較為缺乏。孟令松等人“建立了我國P2P網絡信貸保險風險準備金的定價模型”并通過實證研究“表明在積極推行網貸保險化的同時,應加強P2P網貸公司監管并控制其風險。”李偉群“圍繞P2P網貸的主要風險源進行介紹和分析,并對監管部門出臺的相關監管細則進行評析?!比~穎剛指出“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通過和P2P網絡貸款公司長期合作,不僅可以吸收大量的民間資金來緩解小額貸款公司的資金短缺的問題,還可以降低P2P網絡貸款公司的信用風險……兩者在合作過程中也潛藏著巨大的風險?!睂O鈺祥認為“隨著P2P網貸與擔保平臺的風險不斷暴露,P2P平臺借款人與貸款人存在的風險亟待解決。將保證保險應用于P2P,其與原本的保證擔保的相對優勢和這種運用產生的問題值得關注。”由此可見,現有論文多從保險自身出發進行研究,但設計和完善校園網貸保險法律制度的相關論文卻比較少。
下面,本文將基于保險法律制度角度,從學生網貸風險、校園網貸保險影響以及設計校園網貸保險應關注的幾項內容這三個方面進行具體分析。
(一)成本
1.心理成本。過度網貸會使得學生盲目攀比的心理日益膨脹。學生因出身、家庭背景等不同,經濟條件高低不等,消費水平自然也不同,三觀尚未完全健全穩定的學生易形成盲目的攀比心理。學生生活消費主要依靠生活費又很難辦理信用卡時,其消費一定程度上會受到限制,一旦有些網貸公司通過“零首付”、“零利息”、“最快3分鐘到賬”等營銷方式吸引學生貸款時,學生很容易落入圈套,從而助長其享受心理。
2.學業成本。過度的超前消費會影響大學生的學業和前途,網上貸款分期消費門檻低,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便捷的和奢侈消費的平臺,但部分學生消費不甚理性且自控能力較差,因而極易出現無力還貸的問題,這會對學生的學業造成不利影響。
3.信用成本。盡管一些小額網貸后期收取的利息極高,但因我國法律對利率超過一定限度的貸款不給予保護,因而貸款人便不得不全額償還數額極大的貸款本息,而一旦出現逾期不還的情況,將會影響學生在銀行的個人征信,同時也將面臨被放貸主體起訴的法律風險。
4.安全成本。需引起注意的是,當下流行的“裸貸”使得學生尤其是女生的個人隱私受到嚴重威脅,一旦學生無法還貸,放貸人便會將這些照片發給認識該學生的其他人,這會嚴重影響學生的隱私以及自尊心;即使學生按時還貸,放貸人也可能以照片為由向學生提出其他不合理的理由。更有甚者,放貸人還可能以限制貸款人人身自由的方式強迫貸款人足額還貸,這就使得學生安全無法得到有效保障。
(二)收益
第一,以合法、適當的方式貸款有利于大學生更好地完成學業或者自主創業。目前,高校學生申請銀行信用卡較難、申請周期較長、步驟相對復雜而且額度一般在500-3000元,因此一些專門針對大學生貸款的P2P平臺出現,這些平臺申請門檻相對于信用卡而言更低,只需要提供身份證和學籍證明即可獲取貸款資金,且在用途上也沒有限制資金的使用方向,因此較為便捷。除消費貸款外,P2P平臺也把大學生創業、助學貸款納入推廣計劃,這將有助于經濟困難學生在不增加父母家庭負擔的情況下完成學業,也可幫助沒有經濟基礎的學生貸款以進行自主創業。
第二,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經濟意識。校園網貸可使學生不再完全依靠生活費或獎學金來消費;從另一個角度看,還款壓力能督促學生省錢理財以及時還貸,這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責任意識、信用意識與金錢意識。
對學生而言,校園網貸風險可在人身、財產和心理三方面發揮保護學生的作用。人身方面,網貸保險可通過保險公司線上或線下提醒學生不良網貸的危害的方式幫助學生防范潛在的因無法還貸而引發的人身傷害,以及人身傷害真實發生后給予學生保險金賠償。財產方面,在無合法營業執照的小額貸款公司進行貸款行為所面臨的財產損失的風險是較大的,網貸保險可通過適當賠償降低當事人所要承擔的還貸壓力。
對學校而言,保險公司介入以學生和放貸者為合同雙方主體的校園網貸之中,通過向學生提供放貸者相關信息以及提醒學生可能存在的潛在損失,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護學生財產和人身安全,這一方面減輕了校方防止不良網貸進入校園和降低因不良網貸在本校學生發生的成本,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在校園構建健康的學習和生活環境,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
對保險公司而言,校園網貸作為一種新型險種尚未在保險業大范圍流行,如果保險公司能有效克服現存的推行校園網貸保險的缺點,就能在該險種的生長階段迅速占據網貸方面的市場,進而提升保險收益。具體而言,保險公司在豐富保險種類和拓寬經營范圍的同時,還可以通過推行具有一定特色的校園網貸來吸引潛在新顧客,不斷提高其市場份額,進而增強在市場的競爭力。
對保險法律制度而言,校園網貸可在解決現實問題和豐富保險法律制度內容這兩個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第一,相關新聞的不斷更新表明不良校園網貸導致了各種嚴重社會問題的出現,而校園網貸本身即帶有一定的風險性,因而保險理應在整治不良校園網貸問題上發揮其作用。
第二,我國現行《保險法》中尚未明確地對不良校園網貸作出具體規定,設立校園網貸保險可以豐富保險法中的保險種類,同時校園網貸保險作為人身保險與財產保險的集合體,與現在保險分為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的規定有所不同,這為改變現存的保險法主流分類也具有一定的啟發和借鑒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保險,是指投保人根據合同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保險人對于合同約定的可能發生的事故因其發生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或者當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等條件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商業保險行為。可根據相關規定設計和完善校園網貸保險,規避校園網貸風險。
校園網貸保險主體主要包括保險人、被保險人以及投保人。保險人為保險公司,被保險人為尚在學校就讀的學生,投保人可為被保險人、被保險人的親屬或被保險人所在學校。學生作為社會上相對弱勢的群體,對社會的認識較為淺顯,這就給了不法分子及利用法律漏洞損害他人利益的人以可乘之機,因此有必要將學生作為校園網貸的被保險人。被保險人的親屬作為與被保險人經濟利益和社會利益密切相關的主體,為了使潛在的償貸風險降至最低,應當為被保險人購買網貸保險,而學校作為學生的臨時性歸屬主體,有一定的義務做好學生遭到社會隱形侵害的防范工作。
校園網貸保險應是一種集人身保險和財產保險于一體的特殊險種,人身保險部分旨在應對被保險人因無法還貸而在生命、健康方面遭到的不法侵害,比如裸貸、以限制人身自由的方式強迫還貸。財產保險部分旨在規避因極為不合理的高利貸而導致的償貸風險——在現實生活中,雖小額貸款公司提供的貸款數額較大且宣傳的利息相對較低,但許多學生除生活費外并沒有固定經濟來源,這就導致了學生無法按期還貸而只能不斷通過借新債還舊債,總債務的指數型增長極大地增加了學生的還貸壓力。
面對著校園網貸保險這一風險性較高的新型險種,作為保險人的保險公司需通過搜集有關被保險人的相關信息來決定是否接受該有關主體為該被保險人購買保險的要求,需為行為和心理無法得到有效檢測的被保險人在人身受到傷害和財產遭受損失的情況下提供保險金賠償,還需面對貸款公司利用法律漏洞設計出的各種各樣的貸款方式和途徑,這些都是保險人應承擔的義務,與義務相對應,保險公司也應當享有對校園網貸保險收取更高費用、根據被保險人具體情況確定是否提供保險服務以及設立怎樣的保險險別和得到政府和學校配合與幫助的權利。
被保險人作為校園網貸保險的最大收益者,在進行網貸活動前應及時告知保險人相關信息,以通過保險公司對所涉放貸主體的評估和建議,對貸款行為做出更加正確和合理的判斷,而當置身于惡意網貸中或貸款本息和已在很大程度上超過個人或家庭償債能力范圍時,被保險人也應及時告知保險人。同時,被保險人享有領取保險金或賠償金的法定權利。
校園網貸保險的出臺是必要且可能的,但其現今仍存在許多問題,如保險公司如何搜集被保險人和網貸公司的相關信息、保險公司如何監督被保險人的網貸行為、如何確定保險險別和保險費率、如何公開網絡平臺和貸款公司的經營信息以及政府和學校是否應當介入保險過程等。本文僅在理論上論述了有關設計校園網貸保險法律制度的部分內容,但這對推進校園網貸保險的作用較為有限,如何解決其他相關問題仍需理論屆的共同探討。
參考文獻:
[1]孟令松、范雨佳、喻旭蘭.P2P網絡信貸保險風險準備金定價研究——基于風險中性原則.經濟體制改革.2016(11).
[2]李偉群.P2P網貸平臺引入保險增信機制的相關研究.上海保險.2017(1).
[3]葉穎剛、管冰城.基于博弈模型下P2P牽手保險凸顯的困境及策略研究.農村金融研究.2015(10).
[4]孫鈺祥.保證保險在P2P貸應用中的風險及策略.中國保險.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