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婉寧 武子敬 陳春潮
關鍵詞 信息公開 政府信息 我國政府
作者簡介:齊婉寧、武子敬、陳春潮,南京郵電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本科生。
中圖分類號:D6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4.062
江澤民同志曾經指出:“材料、能源和信息是現代社會發展的三大資源”。在當今信息時代,信息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前提和基礎,更是國家生存和發展的關鍵。政府信息公開是指國家行政機關、法律法規以及規章授權的和委托的組織,在行使國家行政管理職權的過程中,通過法定形式與程序,主動將政府信息向社會公眾或依申請向特定的個人或組織公開的制度。
政府信息公開的方式可劃分為主動公開和被動公開兩種。不同類型的政府信息有不同的公開要求,部分重要的國家決策、政策信息要求政府進行主動公開,其余不要求主動公開的信息可以根據自然人、法人或組織的申請,進行信息公開,即被動公開也成為依申請公開。
(一)主動公開
“主動公開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照法律規定的義務主動將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相關情況登載在有關報紙、公報上或者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主動公開情況的一種公開方式。”
主動公開主要是以公告等形式,通過法定公告媒介將信息向全體社會成員公開,以便于公眾的查閱和復制。主動公開的方式有很多,如設立政府門戶網站、通過電視、互聯網等多媒體渠道發布政府信息、設立固定的政府信息公開場所、定期召開政府信息發布會等。國家公布公務員招考公告、公務員擬錄用公示及一些地方性政府發表在報刊上的政策信息等,都屬于政府信息主動公開。
(二)被動公開(依申請公開)
“被動公開是指應所有人申請,允許申請者通過查詢、閱讀、復制、摘錄等形式,依法利用政府部門掌握的政府信息或應申請者的申請將政府信息以通告、告示、布告、公告等方式予以公開。”
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的方式主要是卷宗閱覽,申請人在行政程序中可以要求行政機關允許其閱覽、抄寫或復制卷宗及有關材料,充分了解信息后決定自己將要采取的行動。
(一)信息不對稱理論
不對稱性是信息的基本特征,指信息的分布在時間和空間上所呈現出的不均勻性。在政府信息公開中,政府在會掌握大量信息,但是政府往往傾向于不公開不利于政府的信息,這樣一來政府就阻礙了部分信息的傳遞,公眾無法真正加入信息正式傳播的鏈條。為消除公眾和政府之間在信息獲知方面的不對稱性,政府應當建立相關的機制,爭取做到全面信息公開。
(二)知情權理論
在我國學術界,通常把公民知情權作為政務信息公開的憲政基礎。公民作為國家完整實現各項職能的基礎,知情權要求其擁有了解和知曉一切國家和社會中發生的與普通公民權利密切相關的重大事件的權利。由憲法確認的知情權是政府信息公開最基本的法律依據。人民作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擁有包括知情權在內的一切權利,而讓人民真正參與國家的管理活動中,必須公開有關管理國家的政府信息,保障人民享有知情權。
(三)人民主權理論
人民主權理論是人民獲得政府信息權的最根本基礎。“人民主權”來源于西方啟蒙思想家的社會契約論思想。社會契約論認為,人生而平等,為了維護公眾秩序,保障個人權利得以實現,人民出讓自己的部分權利,訂立契約建立了國家。因此人民不僅是國家的組成部分,更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在社會契約論的基礎上,人民是國家主權的所有者和提供者,因此應當人民主權,一切權力理應屬于人民。根據人民主權的理論,行政機關由人民代表機關選舉產生,因此政府機關有義務向公眾公開政府信息,人民也有當然權利獲得這些信息。
(一)信息公開的思想傳統缺失
我國有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統治的歷史,傳統文化觀念影響深遠,特定的歷史背景導致了我國現代民主法制意識相對比較淡薄。我國絕大多數信息被政府掌握,卻只有少量被公開。各級政府工作人員信息公開的意識雖有所增強,但是人民主權觀念沒有深入人心,部分政府官員還保留著不符合時代發展潮流的權力觀念,認識不到政府信息公開是政府義務,認識不到獲得政府信息是公眾的一項基本權利。
(二)信息公開缺乏立法支持
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是制約我國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因素。我國的政府信息公開缺乏憲法層面的依據,阻礙了信息公開制度的發展,以致經過二三十年的探索只制定出了行政法規層面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
這使得出現以下的問題:
第一,信息的分散性。我國目前沒有一部專門針對政務信息公開的統一法典。
第二,公開的間接性。對政府信息公開的法律規定主要通過其他法律、法規中的有關條文表現出來,其中很多條款并不專門針對政府信息公開。
第三,規定的模糊性。對政府信息公開的一些基本理論,如違法行為的懲處與法律救濟等問題,在規定中并不明確,從而難以對政府信息的管理產生有針對性的規范和約束作用。這一缺陷也使政府部門不能準確了解和獲取相關規定,導致信息公開過程中缺乏統一的規則和標準。也導致公民無法廣泛參與社會治理,其主人翁的地位無法得到鞏固、知情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不利于我國的政府信息最大限度的公開、不利于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的構建與完善。
(三)信息管理技術滯后
當前信息化腳步不斷加快,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發展只有跟隨信息化進程,充分與信息化社會接軌,將現代信息和通訊信息技術落實到實際,才能促進政府信息公開的渠道多樣化,更好地保障政府信息工作的運行。盡管我國網絡用戶數多,但網民比例相比整體人口數量很低,這也增加了信息化的普及難度。相比國外,我國信息化社會起步較晚,信息管理技術的滯后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政府信息公開。隨著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計算機和網絡的應用方便了政府辦公,節約政府的辦公成本,對于政府信息公開的作用尤為明顯。但目前我國表現出了網絡應用平臺重復建設,很多政府滿目架設政府網絡導致了信息的泛濫化和碎片化;基層政府網絡建設比較薄弱,目前我國政府的網絡政務公開還基本停留在縣市一級,而且呈現出的狀況為行政級別的降低,網絡信息越發不全面;種種都表明了我國政府在技術方面的發展應用還比較滯后,應當加強公務員的信息技術能力,促進政府更好地完成政府職能。
(一)加快信息公開的法制建設
目前我國政府信息公開仍然缺少法律支持,因此我們必須加快政府信息公開的法制建設,主要包括:
第一,政府信息公開資源管理辦法。政府信息公開資源管理辦法就是通過規范政府的行為,來避免在執行過程中的權責不清、公開內容不明和促進政府信息公開的資源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
第二,政府信息公開機構組織管理法律制度。管理機構主要包括對政府信息公開活動的直接管理。以方便對政府信息公開的工作人員的工作活動進行規范,確定職責范圍。
第三,國際信息傳播與交流法律制度。隨著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活動已超越國界表現出國際化的傾向,信息跨國自由流動變得極其容易,所以向國際傳播我國政府信息就變得極為重要,也有利于我國政府的大國形象;另外加強與相關國家的法律制度交流對我國法制建設有著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政府樹立現代行政理念
樹立現代行政理念,應當積極建設服務型政府,以人為本,以人民的利益需求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各級政府要增強法律意識,樹立法制觀念,貫徹和執行與政府信息公開的相關法律法規,充分發揮政府信息公開對發展人民民主、抑制行政腐敗和保障公民知情權的重要作用。行政部門工作人員應當認真學習政府信息公開的相關法律制度,強化法律意識,認識到政府信息公開是政府部門的義務。培養國家行政人員的責任意識,樹立行政是服務的先進理念,將為人民服務思想落實到現實工作中,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的信息知情權。
(三)拓寬政府信息公開渠道
拓寬政府信息公開渠道,實現公開渠道的多元化,可以結合當前大數據時代的社會背景,加強政府信息網站建設,實現政府與民眾通過網絡渠道的交流與溝通。保障政府網站中咨詢服務功能的有效運行,及時回復民眾提出的咨詢問題。在網站模塊的建設中,合理設置查詢模塊在網站中的位置,方便民眾快速獲取相應信息。以為人民服務為出發點,對政府信息資源進行科學化、有依據的合理整合,使公眾能便捷、高效地獲取網站信息資訊,提高網站信息的易用度和利用率。
(四)建立有權威性的政府信息公開協調機關
我國的政府信息公開表現出“各自為政”的特點,即每個政府都對自己的信息負責,不能做到統籌兼顧。這一方面導致了政府行政資本的增多,造成不必要的信息冗余;另一方面也導致了信息短缺。因此對于我國政府而言有必要建立協調機關,既可以全面協調和部署政府信息公開的工作,制定同統一的公開政策和制度,建立統一的工作標準,從而使資源能做到合理配置;也能加強對各級政府的信息公開活動的監督和制約,減少政府的“淺規則”,做到真正的服務于民。
參考文獻:
[1]李紹飛.中國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的實踐探索及未來路徑分析.重慶:西南政法大學.2010.
[2]路瑤.試論中國政府信息公開.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7.
[3]趙坤.馬克思主義權力監督視域下的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研究.湘潭:湖南科技大學.2013.
[4]韓荔.中國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研究.江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5.
[5]張倩.論我國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的不足與完善.北京:北京理工大學.2015.
[6]盧巖.美國政府信息公開及對中國政府信息公開的啟示.安徽:安徽大學.2010.
[7]王敬波、李帥.我國政府信息公開的問題、對策與前瞻.行政法學研究.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