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璐璐,郭長友,鄧智韜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信息科),廣東 廣州 510700)
開展醫聯體建設,是深化醫改的重要舉措,有利于調整和優化醫療資源結構分布,促進醫療工作重心下移和資源下沉,提升醫療服務體系整體效能,更好的實施分級診療制度同時方便群眾就醫[1]。
醫聯體內的各醫療機構信息系統互聯互通是保障醫聯體內各種業務開展的基礎[2],我院醫聯體建設主體由院本部、社區及康復院區構成,各醫療機構間標準不一,信息化也存在差異,在此背景下,我院信息科實施了一種低價高效的解決方案,實現了我院醫聯體內多家醫療機構間不同信息系統的高效互通,從而有力支撐了我院在區域醫療方面業務的開展。
目前我院承辦醫院本部及大沙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下設大沙街姬堂社區衛生服務站和黃埔街港灣路社區衛生服務站)的醫療服務。我院還與黃埔區老人院與開展醫養方面合作,已經申報了其作為獨立的醫療定點機構、正在籌備中的從化鰲頭血透中心也將并入我院醫療業務范圍內。
各醫療機構間的合作內容和形式不盡相同,主要有:
⑴ 大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我院的下級醫療機構管理,通過醫聯體開展雙向轉診等工作;
⑵ 老人院作為獨立定點機構與我院開展合作,我院已申請康復院區,主要開展醫療養老及康復診療業務;
⑶ 從化鰲頭血透中心??茦I務由我院本部統一管理。
基于以上幾種不同的業務需求模式,在現有信息系統上做到滿足以上各類業務,是我院醫聯體信息化建設的基本思路。
為了發揮遠程醫療的作用,加強信息規劃設計,充分發揮信息系統對醫聯體內各類業務功能的支撐作用,實現醫聯體內診療信息互聯互通。結合我院現狀,醫療機構間互連需要實現的業務功能主要包括對收費、藥房、雙向轉診、病例調閱、影像數據和檢驗檢查結果發布、查詢等,具體功能如圖1所示。

圖1 系統功能圖
我院本部與大沙社區之間開展雙向轉診業務申請服務;醫聯體內其他醫療機構向院本部的檢驗、檢查的電子申請功能;遠程調閱檢驗、檢查結果報告的功能;社區醫生開立處方時,由于社區藥房藥品種類少,某些藥品缺乏,可選擇我院本部藥房進行發藥,系統自動同步院本部藥房藥品庫存信息功能、跨院藥房開藥功能等。
主要解決遠程會診請求,社區醫生通過醫聯體信息系統向我院本部提出遠程診療協助申請,院本部組織醫生通過視頻等方式進行遠程會診。系統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提供遠程會診申請服務、電子病歷調閱以及檢驗、檢查結果的查看功能。
我院本部與老人院建立康復診療和醫療養老業務協作機制。通過在老人院的基礎數據,建立病人康復檔案,充分利用院本部優質醫療資源與養老院康復數據信息,提高我院康復管理水平,促進養老院康復養老業務的開展。
系統管理主要為醫聯體內醫療機構間各類業務的申請提供審核及處理服務,主要包括對各類申請的接收、審核、收費、發藥和預約處理功能,包括對醫保收費目錄的分級管理同步維護、人員權限管理;對轉診病例調閱處理;對會診患者的審核和安排;對轉檢、轉驗申請的收費、預約處理;對跨院藥房的處方進行發藥處理(從院本部HIS中扣除庫存)等功能。
我院醫聯體成員覆蓋不同的區域,各個醫療機構間網絡接入方案也不盡相同,主要有:廣州市政務網、廣州市醫保網和公共互聯網三種。為了實現各個醫療機構間數據共享,實現醫聯體內醫療機構的協同應用需求,我院醫聯體的網絡架構圖如圖2所示。由院本部部署相關服務器,同時架設公共互聯網,連接路由器,通過防火墻和IPS入侵防御系統提供VPN線路供醫聯體內各成員連接使用。這種架構將公共業務模塊抽取出來,在網絡接入方面充分考慮各醫療機構間網絡異構特性,兼顧安全和性能,具有很強的可拓展性。

圖2 醫聯體網絡架構
如何實現院本部與社區之間的診療分級,是實現雙向轉診業務的關鍵。我院信息建設方案:公共業務模塊統一管理,通過參數設置實現醫保三大目錄收費分級管理、醫護工作人員權限管理、電子病歷獨立管理。其中主要參數有醫療機構編碼、病歷號前綴和收費項目價格。收費項目價格分解成兩個字段:社區價格和院本部價格。醫聯體內診療業務執行流程情況如圖3所示。
目前我院本部與大沙社區醫聯體信息化建設已經完成并正式投入使用,運行半年多,情況良好,有力地保障了我院分級診療業務的開展,也為我院在區域醫療其他方面的信息化建設奠定了基礎。

圖3 業務執行流程圖
我院醫聯體信息化建設模式符合國家醫療改革政策,結合醫院實際情況,利用院本部三級公立醫院優質資源集中的優勢,同時充分利用社區醫院及合作醫療機構的服務功能和網點資源,實現區域醫療互聯,提高醫療服務體系整體能力與效率。該方案目前已在我院得到運用,有力地支撐了我院在區域醫療方面的業務拓展,也為其他醫聯體的信息化建設提供了有效應用實例。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王淼,于廣軍,劉海峰,劉永斌,凌琦鳴,王淑.基于云平臺的區域醫聯體信息系統研究與實現[J].中國醫院,2017.21(8):19-23
[2]李夢斐.我國“醫聯體”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D].山東大學,2017.
[3]林輝,董津.互聯網+醫聯體助力分級診療落地[J].中國醫院,2017.21(5):52-53
[4]錢森,陳敏蓮,黃海,胡外光.基于“互聯網+”背景下的新型醫聯體建設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7.6:327
[5]肖斌,陸曉琳.基于“互聯網+”的新型醫聯體建設分析[J].山東社會科學,2016.S1:241-242
[6]邢春利.從社區角度分析醫聯體模式下分級診療的實施現狀[D].北京中醫藥大學,2016.
[7]楊立成,鮑琳輝,田義娟,趙楊.醫聯體模式下構建雙向轉診機制的探討[J].中國醫院,2015.19(7):33-35
[8]孫國強,由麗孿,陳思,王以朋.互聯網+醫療模式的初步探索[J].中國數字醫學,2015.10(6):15-18
[9]黃培,易利華.3種不同類型醫聯體模式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醫院管理,2015.35(2):16-19
[10]趙一鳴,左秀然,楊國良.基于醫聯體的遠程會診系統應用研究[J].醫學信息學雜志,2014.35(10):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