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許昌市深入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和生態文明建設系列要求,瞄準國家生態園林城市這一目標不斷前進,逐步形成了“綠滿全城、清水繞城、古風新韻、精致秀美、個性鮮明、宜居宜業”的現代化城市格局,走出了一條具有許昌特色的生態園林城市創建之路。2017年,許昌市一舉創建成功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填補了中原地區沒有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的空白。
堅持生態優先,打好“四大戰役”。打好“治水興水”戰。實施總投資81億元的9大類56項水系建設示范工程,形成了“五湖四海畔三川、兩環一水潤蓮城”的水生態格局。打好“生態修復”戰。不斷加大生態修復力度,使占地150畝的垃圾山嬗變為“香山公園”,在低洼廢棄地上打造出占地900多畝的秋湖濕地公園。打好“環境保護”戰。持續開展工業、燃煤、機動車、揚塵等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全市環境空氣質量明顯改善;大力推廣清潔能源,推進“氣代煤”“電代煤”,全市城區實現天然氣全覆蓋。打好“節能減排”戰。規劃建設了循環經濟產業園和靜脈產業園,不斷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探索實施了建筑垃圾管理和資源化利用模式、城鄉生活垃圾收運處理一體化模式,兩項工作均榮獲“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
建設設施完善、功能完備的綠色廊道,形成了總長130余公里的城市景觀綠道體系
堅持擴綠提質,彰顯城市特色。近年來,許昌市通過大力實施“綠滿許昌”行動計劃,著力構建“點、線、面”相結合的綠色生態網絡格局,扮亮綠色名片。在點上彰顯風貌,結合許昌“三國”文化,建成154個公園、游園和廣場,塑造了“造型各異、別具一格”“歷史與現代完美融合”的園林文化景觀。在線上構筑風景,打造了38公里外環通道防護林帶和82公里長的綠色長廊。在面上打造風光,建成4處總面積10萬畝大型生態林海、5個高檔觀光農業生態園,以及占地8420畝的“兩高”生態廊道。
堅持以人為本,完善城市功能。打造綠色空間。建設設施完善、功能完備的綠色廊道,形成了總長130余公里的城市景觀綠道體系;積極開展園林式居住區(單位)綠化達標活動,打造了恒大綠洲、市實驗小學等370余個園林式居住區(單位)。推行綠色管理。持續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治理,城市面貌不斷改善;堅持“以克論凈、深度保潔”,打造了一批“雙5、雙10”道路;加大環衛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實現了5分鐘、500米內有一座公廁;利用智慧化管理手段,建成“園林綠化管理信息系統”,提升管護水平。倡導綠色生活。大力推動綠色出行,投入運營公共汽電車1286臺,建成公共自行車站點350個、投放自行車8200輛;大力開展綠色服務,新增468處公共體育和兒童游樂場所,市區“15分鐘健身圈”基本建成。
許昌市生態園林城市創建工作得到了國家考核專家組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以優異成績成功躋身全國第二批、河南省乃至中原地區首家國家生態園林城市,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焦點訪談》等欄目分別進行了專題報道。
實施總投資81億元的9大類56項水系建設示范工程,形成了“五湖四海畔三川、兩環一水潤蓮城”的水生態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