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劉北辰
荷蘭有“鮮花王國”的美稱。郁金香給這個古老的低地之國披上了美麗的盛裝。荷蘭人愛花。無論貧富,家里都不能不養花,旅館、餐廳等公共場所,鮮花更是不可或缺的裝飾。荷蘭人的插花,不像日本人那樣講究形式、流派。他們把一大把同色的鮮花往花瓶中一插,變化雖然不大,卻自有一種自然,蓬勃的美。
荷蘭人的種花技藝世代相傳,堪稱世界一流。由于氣候所限,花農多把鮮花種在溫室內以免被海風吹壞或受凍,荷蘭的鮮花種植已實現產業化。鮮花生產多在大中型溫室中進行,園藝設備也發展成一種產業。他們的溫室完全可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控制花期生長,定期批量出產各類鮮花,盆栽植物等。他們每年利用冷凍技術銷往世界各地的鮮花和盆栽植物分別占到世界市場的60%和90%似乎每個荷蘭人天生就是一個園藝家,幾乎每戶荷蘭人都會種植些花花草草。今天荷蘭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郁金香與球莖花卉出產國。
荷蘭有2萬公頃的土地是種植球莖花卉的農地,其中半數種植郁金香。其他花卉則包括百合、風信子、水仙、劍蘭等。荷蘭每年要出口超過2兆株的球莖花卉到國外,大部分是出口美國,日本和德國。每天所有的出口花卉及植物都在阿斯米爾鮮花拍賣市場里快速完成交易,并即刻起運送往世界各地。
說到荷蘭鮮花不能不提到荷蘭的國花——郁金香。每年一到郁金香盛開的季節,到處是姹紫嫣紅,美不勝收,郁金香每年10月左右開始播種,經過秋霜,冬雪后花芽慢悠悠從莖中探出頭來,待見到春天暖洋洋的陽光,便立即綻放。郁金香是一種嬌氣的植物,花開得快,也謝得快,移植也不容易成活。在海牙附近有一個世界聞名的“郁金香公園”種有上千種郁金香,其中不乏稀世珍品。許多名貴的郁金香還有好聽而有趣的名字。有一種橙色的郁金香,因花朵碩大而壓彎了花梗,形似沉思的英國首相丘吉爾,被尊稱“丘吉爾”;一種郁金香似月光般皎潔,被稱為“明月”;一種白色典雅的郁金香被譽為“中國美人”,真是十分貼切而富有情趣。平日朋友相見,總是互送一束郁金香表示美好的祝愿,每逢迎賓送客,荷蘭朋友也總是要送上幾束鮮艷奪目的郁金香表達情誼。每年4月的最后一個星期六荷蘭人都要舉辦大型“花節”,屆時有大型花展和熱鬧非凡的花車游行吸引大量游客前往觀光游覽。這已成為荷蘭旅游的一大亮點。
作為鮮花產業的重要一環荷蘭的鮮花拍賣市場也堪稱一絕。荷蘭最大的鮮花拍賣市場(Aalsmeer)的大廳,面積有70多萬m2。里面花車穿梭往來,載著芬芳和清新的花卉通過大廳的四個拍賣室走向世界。就在這個鮮花大廳,獨攬全荷蘭日鮮花交易量的43%。現在荷蘭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卉產品供應國和貿易國。據不完全統計,荷蘭每年出口的鮮切花球莖和觀賞植物總值達60 億美元,產品遠銷全球125 個國家和地區。鮮花給荷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荷蘭種植花卉和觀賞植物并沒有什么環境優勢,荷蘭多種名貴花種也并非土生土長。有資料顯示幾種不同的名貴黃玫瑰是歐洲人18世紀在中東、東南亞和中東發現和引種的;傳統種類的玫瑰也大多來自地中海沿岸,那么荷蘭人靠什么取得花卉種植業優勢,令全球各地花商趨之若騖呢?據筆者看荷蘭的花卉養殖業的成功之道有如下幾點:
政府的支持。荷蘭各級政府為花卉業發展制定了諸多優惠政策。政策規定,凡是直接從事花卉生產的公司,花卉產品的增值稅由17.5%降到6%,降低花卉業公司的能源使用費用。此外政府每年還從預算中撥款補助公司建造節能設備,對質量控制,新品種培育也都給適當補助。荷蘭花卉新品種測試中心50%的經費是政府提供的。除此之外,政府積極鼓勵高等學校與花卉生產和銷售企業進行聯合開發,成果共享,現今荷蘭許多高校的研究所都和國內知名大企業聯手,使高新技術最快、最有成效地轉化為生產力,創造最大的經濟效益。
重視科研。荷蘭全國花卉研究機構很多,有國家辦的研究所,花卉公司自辦的研究所,大學里的研究所。各研究所歸屬不同,但有明確分工,相互之間協調配合。全國著名的瓦格寧根農業大學植物研究所里配備了世界花卉科研方面的最先進的設備,有上百名科研精英從事花卉遺傳、生理生化等方面研究。荷蘭國家辦的研究所大約有1000 名員工主要側重于應用型的基礎理論研究,各大公司辦的研究所有60 多個,是花卉科研的主力軍。從事研究的科研人員有5000 多人,主要從事應用技術型技術和理論研究,如花卉育種、栽培技術、資源引進和開發等。有了科研作后盾,花卉產業推陳出新就走到了別人前頭。現如今荷蘭花卉業平均每年能出800~1000 個新品種增強了產品競爭力,荷蘭花卉品種繁多自然就有細致分工和不同的側重,從而產生了高度專業化研究、培育、種植、管理、銷售等一條龍生產銷售方式。荷蘭花卉業規模經營十分普遍,其最大的花卉種殖園占地2400公頃,毫無疑問只有當市場化營銷高度發達、快捷時才能作到種植高度單一化。
嚴格的花卉質量撿驗制度。為了打開和鞏固市場。荷蘭政府實行了嚴格的花卉質量撿驗制度對花卉生產銷售企業進行嚴格的質量考核和檢查。在荷蘭不同花卉產品的質量標準由各花卉中介機構根據農產品質量法分別制定,由國家植物保護局,植物檢驗總局和國家新品種鑒定中心等機構執行國家植物保護局承擔來自非歐盟國家的活體植物和有機材料的進口檢驗檢疫,而荷蘭發往第三國的植物都附有該局的健康證書,其目的就是既可以拒有害生物于國門之外,又可以使出口產滿足他國要求。為確保鮮切花和觀賞植樹造林的質量,必須保證所使用的繁殖材料的質量。荷蘭對花卉生產鏈的質量控制也尤其嚴格。國家對花卉種植企業,批發商推行國際通行的質量認證系統,花卉批發商,拍賣市場和花卉種植者需要經常就具體問題進行研討,改進產品質量,加強保鮮方面的研究。
服務方面。為了給種植和銷售商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荷蘭建有各不同專業的技術咨詢服務中心。大學和職業學校開設這方面的專業課程,一方面為企業培養高級技術人才,另一方面為企業經營者提供必要的專業技術知識培訓,提高他們的業務素質。現在荷蘭僅花卉職業學校就有10所,所有這些服務為荷蘭花卉的生產和銷售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
改革開放后我國的花卉和觀賞植物業有了很快的發展,為了進一步加快花卉產業的發展,我國應對照花卉業發達的荷蘭找差距,認真學習他們的經驗,引進先進技術,迎頭趕上,讓我們花卉業也能在世界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