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興東
中國人隱私問題的覺醒浪潮已經越發洶涌,勢不可當,雖然代價不菲。19日,停業整頓一周的滴滴順風車悄然恢復業務。無論司機還是乘客,必須完成多個步驟后,才可使用順風車業務。這讓大家一時間難以習慣,業務冷清很多。顯然,在隱私和安全、個人信息保護和效率之間,的確需要代價,有所取舍。
互聯網對社會生活的不斷深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時代的全面到來,既為我們創造了極大的便利,又使得潛在的危險性和破壞性與日俱增。過去20年,中國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一定程度上是以犧牲隱私為代價的。但是,這絕不是網民真正樂意的,而是因為制度不完善、規則不明確、維權成本高造成了普通用戶的無力和無奈,形成了整個社會長期的麻木和漠視。在巨大的利益驅動下,極低的違法成本縱容了中國互聯網企業在隱私問題上長期放任和濫用的事實。可以說,這是中國互聯網最大的原罪之一,也幾乎是每一個互聯網巨頭的原罪所在。如今,這個局面必須終結。
鄭州空姐遇害事件告訴我們,忽視個人信息和隱私保護,不僅會影響我們生活的質量,也會損害個人利益和財產,甚至危及生命。無論對中國互聯網企業還是國家層面制度建設,隱私保護都是必須直面的挑戰。而其中最大的挑戰就是超級平臺權力和責任的嚴重失衡。隱私問題依靠互聯網企業自覺、自律是極不可靠的。承載數億用戶服務的網絡平臺,作為純粹的私營企業性質,平臺的封閉性和營利性,決定了隱私保護的動力和能力都非常有限。而真正符合網絡時代的新體系化社會保障制度,需要政府和社會力量群策群力,但在當下卻是切切實實的“鴻溝”。這預示著我們對未來不能盲目樂觀,各種隱患和危機很可能還將繼續引爆。
“空姐案”是中國人最新一次重要的隱私啟蒙。之前阿里巴巴的芝麻信用事件、騰訊華為的數據爭端、百度的麥克風事件和更早一些的“徐玉玉案”等,一次次案例甚至血的代價讓中國人逐漸明白了隱私的重要性,知道了法律制度改進與完善的迫切性。接下來,中國互聯網企業必須將隱私問題納入企業價值觀最重要的內核之中,落實到每一個產品和服務之中,建立起真正可持續的健康商業模式。這是我們的必由之路,也是走向全球化的基本要求。順風車“不太便利”的兩分鐘程序,是我們當下享受互聯網美好生活必要的代價。相信隨著技術和制度的完善,這種便利性還會進一步改善。
新的浪潮面前,平臺需要深刻反思,盡快糾錯,用戶也需要樹立全新的隱私意識。在網絡空間時代全球越來越一體化的今天,中國不再是隱私保護缺失的“飛地”。而我們在隱私問題上的下一次進步,不能依靠再一次的慘劇來推動了。▲
(作者是浙江傳媒學院互聯網與社會研究院院長)
環球時報2018-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