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萬程 尤一唯 王家遠
學而優則仕,仕而畢再學。現齡67歲的竹中平藏(Takenaka Heizo)走過了一段從學者,到“小泉內閣”第一財經大臣,再回歸學者的道路。在日本,與他類似經歷的人并不多。
竹中本科畢業于“日本經濟學家搖籃”的一橋大學經濟學部。因仰慕在池田勇人(1960年代曾任日本首相)時代幫助日本實現經濟高速增長的“規劃師”下村治教授,他考入了下村擔任所長的日本開發銀行研究所。當年日本的經濟奇跡備受西方國家關注,取得博士學位之后,他被邀請去哈佛大學講授日本經濟。美國講學七年,他回到慶應義塾大學教書。他最大的學術主張就是自由市場理論,主張讓市場發揮更大作用。
竹中的前五十年人生路,是標準的學者的育成之路。他從沒有加入過任何政黨,除了被邀請在一些政府舉辦的經濟論壇上發表意見之外,他仿佛與政治毫無關聯。
但人的命運不僅源于自我奮斗,歷史進程同樣重要。2001年,日本的經濟依然低迷,政治上卻迎來了一位強人領袖—小泉純一郎。剛過知天命年紀的竹中突然被小泉首相召喚,以經濟財政大臣之職入閣。
之后的小泉內閣雖改組多次,成員變更頻繁,但唯獨竹中巋然不動。他之后繼續擔任了金融擔當大臣,郵政民營化大臣以及總務大臣等要職,甚至創造了戰后內閣大臣連任的最長時間:1980天(2001年4月26日~2006年9月26日)。
小泉堅持用竹中的最主要目的是推行經濟領域的改革。改革路上,阻力很大,特別是來自既得利益集團方面。竹中本人也曾坦言自己是在“日本經濟的神圣領域進行結構性改革”,在任期間困難重重。
但改革成果是顯著的,在他改革的六年內,日本的經濟蕭條狀況得到一定遏制,銀行的不良貸款被大大減輕,郵政民營化也成功推行。一時間,他譽滿江湖— “小泉改革的總設計師”,“經濟改革沙皇”。甚至還有很長一段時間,人們把他視為小泉純一郎首相的接班人。然而伴隨著小泉時代的終結,竹中平藏未再踏足政界,而是回到了學界,繼續專心治學。
當下,中國正處在國際貿易博弈的特殊時點,內部經濟增長放緩,面臨房地產泡沫風險,而匯率穩定問題也顯現。同時,去產能、去杠桿的壓力也不小。這些復雜的局面,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全球第二經濟大國”日本頗有幾分相似。那么,日本的經驗和教訓對中國有何借鑒和啟發?日前,《南風窗》在日本專訪了竹中平藏。
南風窗:自從加入WTO之后,中國通過可貿易出口創匯,積累了最高達4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居世界第一。但現在,外匯儲備下降到了3萬億美元的水平。前段時間,中國為了防止外匯儲備減少,加強了資本管制。日本曾經也是全球第一大外匯儲備國家。你認為,中國該如何面對這一外匯儲備縮水的狀況?
竹中平藏:3萬億美元這個儲備量仍然非常高,短期來看,這些減少不會對中國經濟造成太大影響,這個數字并沒有降到對中國“敲響警鐘”的地步。
外匯減少的原因,一方面是中國央行為了防止人民幣惡性貶值,賣出美元,購入人民幣,維持幣值穩定;另一方面恐怕是因為中國經濟增長放緩,觸發了市場擔憂,使得企業和家庭將資金移至海外保管與投資。雖然中國的外匯儲備仍然很高,但如果這個趨勢持續下去,則是個令人擔憂的事情。中央銀行對此需要采取相應措施。
我認為,人民幣的預期匯率可以盡量根據市場的實際情況進行進一步放寬調節。另外,使用外匯進行投資的時候,中國需要更加注意投資的回報率,尤其是在“一帶一路”的推行過程中,對于短期以及中期內看不見回報的投資,需要謹慎評估。
南風窗:美聯儲預計將在今年6月進行本年的第二次加息。市場關注在新的央行管理層領導下,加之中國國內通脹壓力上升,中國央行是否會跟隨其加息,這是否會影響到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此外,貿易博弈之下,有分析認為,中國可能會讓人民幣貶值來刺激出口。你怎么看?
竹中平藏:針對經濟做決策的時候,我們要認清首要原則。一般來說,關于加息或減息的金融政策首先應該考慮的是保持中國國內經濟的長期穩定運行。因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變化產生的國際資本流動,屬于加減息政策的副作用,不屬于首要考慮對象。
當下,中國的通脹指數我認為還不算很高,不需太擔心。但假設未來通脹指數上升太高,不僅人民的基本生活會受到影響,甚至會出現貨幣大幅貶值的“惡性通貨膨脹”,引發經濟危機與社會動蕩。那么,中國可以在物價上漲率太高的時候,進行小幅度的加息,同時觀察國內經濟動向。
如果繼續走老路,恐怕半導體產業有朝一日也會和鋼鐵產業一樣產能過剩。
另一方面,如果在國際貿易博弈上使用上述金融決策的話,我本人覺得并不合適。滅敵一千,自損八百。中國是世界上極為重要的國家,GDP總量現已是日本的2.5倍了,采取穩健的金融政策是負責任大國的態度。
南風窗:日本半導體產業自上世紀70年代經歷過崛起,鼎盛,衰落,轉型的四個階段。曾經,日本占據全球DRAM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即使現在,日本在半導體的一些細分行業以及半導體材料領域,依然保持著優勢地位。日本當年也有產業政策,現在,中國的政府部門也成立了大量的產業基金。你認為中國如何在政府產業扶持角色和市場化兩者間做出平衡,可以吸取哪些日本的經驗教訓?
竹中平藏:我想從更加宏觀的角度來回答,不僅僅是半導體產業,我們應該考慮中國對于產業發展的基本理念是什么。我個人認為,如今中國的產業發展模式正徘徊于十字路口,未來怎么走,需要謹慎選擇。
首先,在過去,通過國家計劃與扶持,中國不少產業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誕生了世界領軍的企業,這是中國政府做出的一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