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榮
全域旅游的發展使得中國旅游業格局發生重大變革,形成了各要素、各行業共同參與協作的大旅游格局。旅游服務供應鏈的構建和優化可以提升旅游地整體旅游服務水平和核心競爭力,同時,旅游供應鏈對于整合旅游要素全面參與和共同協作,對于促進全域旅游的健康有序發展意義重大。文章從綠色旅游供應鏈構建的基礎入手,提出綠色旅游供應鏈優化的策略,最終為旅游地全域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明確方向。
1.問題的提出
國家旅游局局長李金早在2016年全國旅游工作會議上提出:中國的旅游發展要從“景點旅游”轉變到“全域旅游”,由此拉開了中國全域旅游發展的序幕。
全域旅游是指旅游目的地的所有行業和利益相關者共同參與帶旅游發展中,將旅游目的地的各種要素和吸引物進行有效整合,全方位滿足和服務于游客的一種全新旅游服務理念。基本思想是要突破旅游地的景區和行業限制,在整個旅游地形成一個系統化的旅游場景,實現旅游產業的全景化、全員化和全覆蓋。全域旅游的發展是基于長期以來我國旅游發展過程中分散化經營和旅游效率不高等問題而實施的旅游整合。通過全域旅游的有效實施與推進,將構建新型的旅游經濟發展網絡,提升區域旅游競爭力。當前,旅游產業的發展正朝著旅游產業融合與升級和旅游產業的低碳化之路買進。我國旅游業的發展在“十三五”時期產業呈現多元化融合發展、融合程度加深、旅游新業態層出不窮等特征,極大的重塑了旅游產業的結構形態和產業邊界。與此同時,低碳旅游已經成為一種新的共識,包括生態旅游、循環旅游經濟等都致力于解決旅游發展帶來的環境負外部性問題,但更多的研究與努力僅僅集中在旅游活動方式轉變、旅游景區生態保護和旅游地可持續發展等方面,旅游產業高度的復雜性和分散化的內部結構使得這一戰略的實施面臨諸多挑戰,在全域旅游發展的大背景下,旅游服務整體水平的提升和旅游地低碳旅游的實施必然需要上升至整條旅游供應鏈的高度著手解決。鑒于此,本文基于全域旅游發展的現實問題與需求出發,探討構建綠色旅游供應鏈體系并對其進行協同優化。
2.傳統旅游服務供應鏈現狀問題
2.1供應鏈組織結構松散,合作機制缺失
長期以來,我國旅游供應鏈企業間的長期對抗性競爭激烈,為了在相對穩定的市場中為本企業謀取更多的利益,旅游供應鏈上不同層級的企業成員,如旅行社和賓館、旅游購物店、景區、旅游產品供應商等,利用買方市場的甲方優勢,壓低采購價格和實施苛刻條件,實現對供應商和合作企業的控制來獲取更多利潤;而供應鏈上的同行業競爭者之間則展開了更為激烈的價格競爭,這種低價競爭最終使得整條旅游供應鏈嚴重受損,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在低價競爭中完全勝出。與此同時,我國旅游行業企業規模小、經營分散和無序經營是長期以來存在的問題,這主要源于旅游行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和進入門檻低的原因,低水平、激烈的競爭形勢下企業進入退出較為頻繁,旅游企業間難以建立基于信任合作關系的戰略性合作伙伴關系,企業間關系僅僅維持在“買賣”關系層面。
2.2負外部效應顯著
隨著旅游產業規模的不斷壯大,旅游供應鏈不斷延伸,旅游供應鏈所涉及的旅游交通、旅游產品生產與供應、消費、景區開發及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等對旅游地的環境與資源問題帶來了巨大壓力:一方面,旅游者的出行帶來了碳排放的增加,旅游者在旅游出行活動中的旅游交通、住宿、餐飲、娛樂等會帶來大量的碳排放,目前,航空旅游是很多長距離旅游者的首選,但航空旅游的碳排放卻是鐵路旅游的5-7倍,國內不少學者引入生態足跡的概念來計算和評估某一地區旅游發展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的負外部影響程度,在一些國內知名旅游地和景區,已經出現了生態赤字,表明大量旅游者的涌入使得當地所能提供的生態生產能力面臨供給不足,導致旅游地處于非可持續發展狀態;另一方面,在旅游業發展中,為了維持旅游活動的運營而開展的旅游物資供應、旅游商品生產、原料采購、旅游接待及配套設施建設等活動因旅游供應鏈成員缺乏合作與低碳意識,旅游行業成為了一種高耗能、高排放的行業。以酒店業為例,我國四星級酒店平均每平米的電能消耗在150Kw/h,是普通居民住宅的18倍,每間客房的用水量是普通三口之家的5-8倍。
3.全域旅游發展背景下綠色旅游服務供應鏈優化策略
3.1搭建信息平臺
全域旅游要構建起以旅游領域為核心的社會管理體系,信息平臺尤為重要,同時,供應鏈信息管理已被視為提高供應鏈運作效率和獲得競爭優勢的主要源泉,因此,成功實施供應鏈管理的核心就是對供應鏈企業間的信息進行有效的集成管理,破除信息流通障礙,搭建信息平臺實現供應鏈成員信息的共享。旅游供應鏈信息平臺構建需要需要實現兩個方面的信息共享:一是圍繞旅旅游活動所涉及的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信息共享,包括組團社、地接社、旅游交通、酒店、餐飲、景區、購物店等相關企業的共享;二是每個企業與同行企業之間的信息共享。旅游供應鏈上下游之間的信息共享可以提高響應速度,使得游客服務質量上升。而同行業企業間的信息共享可以實現資源的整合利用,如在旅游旺季共同調配車輛、導游、分流景區客流等,增強供應鏈的整體競爭力,同時可以抵御來自外界不確定因素對旅游業的沖擊。
3.2強化合作機制
旅游供應鏈成員合作機制的建立核心是確立科學合理的企業間利益分配機制,同時也是全域旅游發展的基本保障,利益分配機制建立需要以整條供應鏈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為了增強整條旅游供應鏈的競爭力,往往需要犧牲鏈上單個企業的自我利益最大化,如降低或免費開放部分景區的門票價格能夠吸引大量游客進入從而提高旅游供應鏈上其他環節的收入,目前國內比較有代表意義的是5A級景區杭州西湖的免費開放,從2002年至2012年的十年間,杭州西湖景區每年因免費開放而少收入門票約2600萬元,但與之相反的是免費開放帶來了大量的外來游客進入杭州,帶動了整個杭州市住宿、餐飲、購物、娛樂等行業的大量消費,與十年間少收入的兩億多元門票收入相比,卻帶動了整條旅游供應鏈上數百億元的消費收入。當然,分配機制的實施需要有政府層面或旅游主體部門的參與干預,為供應鏈企業間利益分配機制提供政策支持與法律保障。除此之外,旅游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之間、企業與消費者之間必須通過供應契約的方式實現供應鏈成員的整體約束,建立一定的供應鏈成員行為規制和獎懲機制,避免企業總是以自我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因此,在旅游供應鏈中,企業之間通過契約能力建立的合作關系可以有效的約束鏈上企業以自我中心作出的決策行為,與之形成的成本約束與激勵,最終每個企業都自律的選擇降低企業自身邊際成本,實現自身及供應鏈整體利益的最大化。在旅游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契約執行中,實現有效的信息共享機制和相同的授權價格,能夠更好的實現企業間的信任,由于旅游行業長期的委托代理制帶來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長期存在,進而給企業間合作滋生道德風險,避免這一問題必須依靠信息共享和相同的授權價格。基于這些保障機制,無論供應鏈上企業處于怎樣的進入與退出動態變化中,都能保證供應鏈整體的穩定性。
3.3實施集成化旅游服務供應鏈管理
旅游供應鏈集成的目標是提高供應鏈整體競爭力和敏捷性,使其快速響應市場變化。在全域旅游發展的背景下,旅游產業進一步融合,產業規模不斷擴大,誕生了新業態,但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產業間、企業間的合作關系和依存度,傳統旅游企業的運營只考慮自身能力,忽視了整個社會中各企業資源的共享和重配,集成旅游供應鏈是依托游客的需求為根本出發點,為交付某項產品或提供某項服務將所有企業和社會資源看作是可重構的柔『生單元加以整合利用,通過業務流程重組改變傳統的旅游服務運營方式,通過核心企業的組織協調實現對全要素資源的共享調配,最終在信息集成下實現企業間的無縫鏈接。應該說,集成化管理思想在旅游行業的應用,徹底打破傳統旅游行業運營以旅行社、旅游交通、景區為主導建立的重要企業集成管理模式,集成供應鏈管理模式下,強調對從旅游供應源到需求源的集成管理,將旅游地所有企業看作一個整體,與此同時,現有旅游企業間的合作關系將得到更大加強,利益分配機制的健全和供應鏈上整體需求的拉動促使企業間建立更加親密互信的戰略伙伴合作關系,企業的集成由內部集成轉向外部集成,外部企業的業務流程重組、運營網絡規劃設計將使得旅游供應鏈的整體運營水平不斷提高,最終,通過旅游供應鏈的集成來提高旅游服務水平和對需求的快速響應。
全域旅游作為一種新的發展理念,旨在對旅游地統籌規劃,資源整合,產業融合、共建共享、統籌實施的全面發展。同時也體現了一種“創新、協調、共享、綠色”的發展觀,全域旅游的發展是以提升旅游服務效率和服務水平為目標的。從旅游地來看,旅游地內部如何共同協作提供優質高效旅游服務成為全域旅游發展下重要的關注點,本研究從構建旅游服務供應鏈核心企業、合作機制、信息平臺出發,對其進行了初步理論探討,伴隨全域旅游發展的推進,深入的旅游供應鏈運行亟待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