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堃邦
解決數學問題的思想方法是學好數學的關鍵,它是打開數學世界的“金鑰匙”。那么轉化思想方法就是數學思想方法的核心、重中之重。目前高中的數學存在“”入門難”、“程度高”、“課時緊”等一系列難度問題。面對這樣的形勢,大部分剛升入高中的學生一時間難以適應這種強度的教學內容,存在眾多困難。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都希望找到合適的數學思想方法,從而解決數學上的難題。那么,重視思想方法的挖掘與應用,是老師和學生目前重要的教學任務和學習任務。
轉化思想方法在高中數學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是數學思想中的核心和要害。什么是數學轉化思想,就是將難以理解、難以解決的問題,用等價的方式,把原有的問題轉化成容易理解、容易讀懂的問題,使有難度的問題簡單化。比如:它可以將語言描述的問題轉化成以圖形表達的方式,或者將圖形問題轉化成數量問題。這種思想轉化包含了數學中的數、式、形之間的相互轉化。
一、簡單化熟悉化原則在三角函數問題中的應用
簡單化熟悉化原則是指將難以理解、較為復雜的問題轉化為容易讀懂、簡單的問題,將陌生的問題轉化為自己熟悉的問題來解題。這種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是高中數學中做題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學生不可缺少的方法。它的形成是需要通過長期的學習基礎知識、不斷地積累基礎操作和基礎方法獲得。因此,這個原則既是掌握基礎題型方法、基礎知識的方法,又是將復雜的數學問題逐步分解成基礎問題的重要方法。簡單化熟悉化原則在高中三角函數中應用最多。比如:已知向量m=(cosA,sinA),n=(6,2),mn=-2且A為銳角。(1)求角A的大小。(2)求函數f(x)=sin2x+4sinAcosx(x∈R)的值域
解題步驟:先通過化簡,將復雜的題一步步簡單化,再思考兩者之間的數學關系以及聯系之前做過的題型,將題轉化為自己熟悉的題型;最終是利用熟悉的三角函數公式,將其中轉化的數字帶入公式中,以簡化難。
二、和諧化直觀化原則在不等式的最值問題中的應用
和諧化原則是指轉化問題的表述方式。將條件、問題,以符合數學內部邏輯的形式聯系在一起并表達出來。直觀化原則是指將抽象、不容理解的概念以及數理關系,以直觀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
在解決幾何的問題中最容易運用數形結合的方法,也可以利用代數的方法來解決幾何問題。在數學中我們常常將數、形、式之間進行轉化,在轉化的過程中獲得解決問題的思路。如出現函數就會聯想到與它相關的函數公式、函數定理,以及相關的圖象是什么樣子,所具有的特點是什么,它們之間又有怎樣的聯系等等。在求解或驗證等式或數式的最值問題時,可分析已有的條件,運用已知的條件構造出能夠形成的等式和數學關系,再轉化問題的條件加上形成的等式,通過數、形、式結合起來,解決問題。比如:f(x)=cosx+cos2x=cosx+2cosx-1=2t+t-1【其中t=cosx∈[-1,1]】則f(x)的最大值是當t=cosx=1時取得的,是2,最小值是當t=cosx=-1/4時取得的,是-9/8
解題思路:將三角函數與二次函數掛鉤,通過三角函數公式的轉化,把(x)=cosx+cos2x轉化成cosx+2cosx-1,再將cosx用t來表示,從而形成f(x)=2t+t-1這樣的二函數,再通過畫圖得知最大值和最小值,從而做到數形結合。
三、正難則反原則在證明題與概率與排列組合問題中的應用
正難則反原則是指當問題順著討論時出現問題時,可以反面的想法倒著思考,考慮從問題的另一面解決困難。正難則反問題是解決數學問題中常見方法之一,它可以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如證明題的反證法就是運用其逆否等價命題來求證,如概率與排列組合問題中常會出現至多或至少這樣的問題,可以通過比較問題本身與它的對立事件問題的關系來推理出答案。比如:如果一個三角形的兩條對邊不相等,那么這兩條邊所對的兩個角不相等。
解題思路:如果三角形里面有2個角度相等,那么由等角對等邊可以推出對應的2條邊相等那么和我們已知的兩邊不相等矛盾,所以原假設不成立,三角形里面對應的2角不相等.思路就是由結論推出偽命題.得出跟公理定理相矛盾從而證明這個偽命題不成立。
四、轉化思想在數學應用題中的應用
數學思維除了能夠數學上的問題之外,可以將數學思維與生活實踐的聯系,指導學生通過研究數學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一教學方法的轉變成為近幾年新課改的一個重要的話題,也是社會和教育所要求的改革方向。
教學中,教師應該嘗試從實際生活中提出與數學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樣有助于學生靈活的運用自己所學,從而培養數學運用的思維能力。實際上數學問題能夠運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小到生活中的購物計算,大到信息計算、天體計算,這些都需要學生自我思考,認真理解。比如,數列模型,數列函數作為特殊的函數,在生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我們日常實際生活中有存款、貸款、分期付款等類似的經濟問題都可以歸結為數列問題,它們都用了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函數的特點來解決。因此,在人們的日常實際生活中,等差數列、等比數列是表現日常經濟活動的基本數學問題。掌握這些模型,對于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發展運用意識是十分重要的,也有利于數學和生活實際緊密的聯系在一起。
曾經有數學家提過: “數學是一種理性的思維,可以將人類的思維發散開來,使人的思維達到一個最佳的狀態”。那么數學思想方法作為解決數學問題的指引,是數學觀念形成的重要成員,而轉化思想方法是數學思想中的“金牌”。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不斷地培養和教導學生,而學生需要在學習和做題中,不斷積累。最終,形成自己的解題思路。
從轉化思想的定義與運用的原則出發,結合具體的解題事例分析每個原則運用的方式和思路。而這些原則方法雖然看起來孤立,但實際上他們相互聯系,相互配合,在一定的題型上組合出新的解題原則。如何讓這些原則在學生解題中靈活運用,這就需要教育者潛心研究,并不是一味的教方法,而是引導學生自己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在自己做題的過程中,打破院有的解題思想,創造出新的解題思路,將轉化思想靈活的運用到自己的學習中。因此,數學解題的思想方法需要老師和學生共同研究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