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源

基于云計算與醫療信息化的結合,尤其是在醫療影像存儲方面的拓展應用,云影像的產生,對于影像的存儲和應用做出極大的推動,隨著國家政策的調整。《關于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2016政府工作報告》、《關于印發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指導意見的通知》旨在以健康為中心,“構建基層自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加大對基層醫院的投入,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在2015—2020年的《中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中提出要以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推動醫療服務模式的發展。因此云影像未來發展趨勢將會滲透到不同的產品中。
1云影像業務發展優勢方向
隨著云影像業務在各大醫院的逐漸普及,取代原有自建模式,越來越多的影像數據匯集,也漸漸的體現了云影像的發展優勢,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影像數據從傳統部分拓展為影像大集成
從最基礎的云影像接入CT、MR、CR傳統影像設備等,后期可考慮將所有可生成圖像、視頻的設備均接入系統,如后續將逐步在云影像中接入病理、心電、DSA等等。建立以病人為核心的影像整合:整合醫院所有影像科室,集中呈現病人所有影像檢查資料,同時建立以醫生為核心的影像應用:建立患者影像時間軸調閱歷史影像,提供靈活的掛片協議,以及進行怏捷診斷的移動應用。
1.2一體化平臺,支持會診、示教等功能
云影像平臺,助于逐步可集影像診斷、遠程會診、網絡化三維的一體化影像平臺,實時會診技術顛覆了傳統遠程診斷、會診系統以音視頻會診為主的模式,支持無縫集成的全保真醫療影像及音視頻交互實時會議,同時支持診斷報告和診斷信息的實時交互,能全面解決遠程醫療影像診斷與實時會診需求。另外,提供專業的手術示教模塊,為醫院、醫聯培訓教育等提供便捷。
1.3支持云部署,可以快速拓展為影像中心,為其他醫院提供影像、會診服務
影像中心平臺云化后,能夠解決異地災備的問題、擴容成本和管理問題。最重要的在解決全影像科室覆蓋問題,并能夠通過云端擴展更多的影像應用,例如高端三維影像處理功能,為其他醫院提供閱片、會診等服務功能。目前的互聯網已經發展到移動互聯時代,專家希望隨時可調閱影像,基于移動終端比如手機和ipad的影像閱片和會診等。
1.4分布存儲,解決相關的問題
影像中心采用“中心/分布混合式”存儲架構。所有區域內醫療影像索引信息集中存儲,原始醫療影像文件根據醫療影像來源,合理就近分布存儲。所有區域內影像的關鍵檢查信息,集中存儲在中心服務器,支持全區域范圍內的快速檢索,同時區域內原始影像文件,按照就近存儲和負載均衡原則,分布存儲在不同地點。
1.5為膠片電子化做基礎
云影像將影像數據集中與云端存儲中,可以通過云端的互聯網接口對外進行開放,連接居民健康檔案,或者院內微信平臺,或者電子膠片相關應用,使得患者避免傳統膠片打印,直接通過手機或者電腦等終端直接調閱云端的電子膠片。
L6支持互聯網模式,便于醫療業務的拓展
云影像可以通過互聯網模式,建立影像診斷中心,對外開放診斷服務,涵蓋多科室多設備服務,并且基于互聯網模式,將不在受地域距離限制,快速響應服務,作為醫院的業務支撐模式;通過互聯網對接家庭醫生,建立以家庭為單位的健康管理模式,為醫院、乃至醫療行業的業務拓展帶來更大的機會。
綜合來講,云影像能建立以病人為核心的影像整合,影像數據從傳統部分拓展為影像大集成,形成一體化平臺,未來可以快速拓展為影像中心,為其他醫院提供影像、會診服務;逐步可集影像診斷、網絡化三維的一體化影像遠程醫療平臺;輔助患者紙質膠片到電子膠片的更替;推動家庭醫生中影像業務的應用。
2云影像業務發展趨勢
2.1拓展云影像中心
以建設云影像的大型三甲醫院為中心(專家)醫院,建設醫療影像大數據集成系統。通過該系統對區域內所有醫療影像檢查信息統一管理,通過病人主索引唯一標識檢查信息。實現區域內醫療影像信息的共享和調閱。探索醫院的醫療影像檢查集中讀片和出報告的醫學服務模式上的創新。
影像中心范圍內所有醫院進行聯網,實現各醫療機構之間的醫學影像數據和檢查信息共享;區域內患者標識達到規范統一,實現區域內以患者為中心的醫學影像集中管理、膠片電子化、影像索引信息的匯總檢索和聯網調閱;提供跨區域醫院的影像報告協助書寫功能,實現區域內影像檢查及數據的統一規范;同時用戶能夠直接在影像中心中提交會診申請,并使用和關聯影像中心中的影像作為會診影像。
從而能夠實現區域內業務協同:病人信息共享和醫療影像信息共享;提高診斷質量和效率,減少不必要的繁瑣流程;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提高公眾服務滿意度。
2.2拓展遠程醫療平臺
基于影像數據在云端的匯集,可行程遠程醫療平臺影像數據庫,在以三級醫院為主導的“會診中心——會診分中心——基層醫院”三級架構模式中,覆蓋下級醫院以及基層社區衛生機構,對當地醫療機構的影像數據診療診斷工作提供幫助。遠程醫療平臺的價值就在于在現有基礎上優化配置本已分配極度不均的醫療資源,尤其是在影像技師資源匱乏的基層地區,大幅降低患者的由于“看病難、看病貴”導致的醫患問題,再者,解決醫療資源的分配不均導致基層人才流失率高的問題。
2.3實現電子膠片
在原有的云影像建設基礎上疊加電子膠片服務,共享影像數據,從實現院內醫生閱片的無膠片化,實現患者的無膠片化,逐步在醫聯體內推廣采用電子化膠片發布,取代傳統膠片打印,降低醫療成本、更方便了患者就醫,同時也避免傳統膠片難保存、易損壞、高污染的弊端,另外與市級人口健康檔案平臺無縫集成,完善患者云端個人檔案的影像部分:
(1)跨平臺、免安裝影像查看。電子膠片影像瀏覽端無需安裝,支持在lOS、Android和Windows平臺上直接運行。所有影像瀏覽均為診斷級別無損影像,支持動態灰度調整,支持三維重建和多平面斷層顯示,支持影像標記和測量等多項臨床實用操作。
(2)診斷報告同步調閱。醫生或患者在瀏覽影像時,可以同步調閱影像診斷報告。
(3)自助式DICOM影像上傳。醫生或患者可以自助式上傳存儲在本地光盤、u盤計算機中的DICOM影像文件。
(4)一鍵式影像分享。支持用戶進行病例或影像分享,可通過郵箱、手機號等信息,進行數據分享,可以方便快捷的建立會診溝通。
(5)智能化集成接口。能和第三方患者病歷系統等進行無縫銜接與集成,實現影像和報告數據的共享。打破影像信息共享限制難題,實現以患者為中心的所有信息無縫集成。
2.4推動家庭醫生
依靠逐步完善的云端個人健康檔案,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為推廣家庭醫生簽約奠定基礎,也更有助于進一步落實分級診療政策。
通過互聯網技術在醫生、醫療機構、居民之間建立一套完善的健康管理體系,覆蓋管理方以及服務供方和服務需求方,為老百姓移動端提供易操作的APP,可輕松實現與家庭醫生之間的醫療服務交互。
構建完善的閉環流程,從檢前,檢中,檢后全面提供健康管理服務,從預約到看病,再到后期的隨訪管理,以及可穿戴設備的獲取信息,使簽約的醫生團隊可以隨時關注居民的身體健康變化,制定從飲食、運動等的日常健康計劃。
總之,隨著云影像在越來越多的大型醫院的應用,以及影像數據在云端的逐步匯集,將衍生更多利于患者享受醫療服務的互聯網應用,并為國家推行的分級診療等相關信息化建設中起到底層數據收集的作用,同時也在未來醫療大數據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再者,隨著醫聯體的緊密結合,將會基于云影像發展應用,給患者提供更多便捷的服務,逐步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看病亂”的歷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