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柳丹 林明寬 周韶璋
(三亞市人民醫院腫瘤內科,海南 三亞 530021)
非小細胞肺癌(NSCLC)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5%。抗凝藥物治療能改善NSCLC患者的生存率〔1〕。低分子肝素鈣注射液(LMWHCI)是從普通肝素分離出來,生物分子量小,LMWHCI與體內抗凝血酶Ⅲ結合后,使抗凝血酶Ⅲ的結構改變并與凝血因子結合,最終使凝血因子滅活,從而達到抗凝作用。目前對NSCLC患者在化療期間聯合LMWHCI治療能否改善患者預后的報道國內仍比較罕見。本研究分析使用LMWHCI治療NSCLC對患者的不良反應、生存率、凝血功能。
1.1研究對象 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三亞市人民醫院80例NSCLC患者均接受多西紫杉醇(DOC)+順鉑(DDP)的化療。隨機分為LMWHCI治療組和非LMWHCI治療組各40例。入選標準:(1)患者肝功能、腎功能未見明顯異常;(2)病理學已證實NSCLC;(3)第1次進行化療。男50例,年齡63~84歲,平均(76.72±5.43)歲;女30例,年齡66~83歲,平均(74.96±3.64)歲。排除標準:(1)嚴重疾病包括:肝臟疾病、敗血癥、急性冠脈綜合征;(2)近期行外科手術;(3)排除血液疾病導致出血。本課題已通過三亞市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核,患者家屬簽署相關知情同意書。兩組年齡、組織學類型、性別、吸煙、腫瘤大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1.2治療過程及觀察指標 NSCLC患者行纖維蛋白原(Fbg)、D-二聚體(D)、凝血酶原時間(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時間(aPTT)檢查。均接受DOC+DDP方案,化療首日予DDP 75 mg/m2靜滴2 h,DOC 75 mg/m2靜滴1 h,化療前1天與化療后1 d,囑患者按1∶3服8 mg地塞米松片,使用DOC前15 min內予地塞米松針10 mg靜推防止過敏反應,并給予甲氧氯普胺(胃復安)或者托烷司瓊止吐,同時給予相應的水化治療。1個療程為3 w,共4~6個療程。LMWHCI治療組每個化療前1天均以LMWHCI(天津紅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博璞青)皮下注射1次/d,100 IU/kg,使用1 w,所有患者從入組實驗開始隨訪至死亡,4例通過電話隨訪得知死亡的具體時間,5例醫院死亡。每周期化療結束時均囑患者復查Fbg、D-D、PT、aPTT。囑患者化療前2天和化療結束后4 w回院空腹狀態下采集靜脈血3 ml然后加入的真空采血試管中(109 mmol/L枸櫞酸鈉抗凝劑),將靜脈血和抗凝劑混勻,以3 000 r/min速率進行離心15 min,收集所有患者血漿放置-40℃冰箱保存。使用ACL 9000型全自動血凝儀(貝克曼公司生產)對Fbg、D-D、PT、aPTT化驗。

表1 兩組一般資料(n,n=40)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t、χ2檢驗;生存時間使用log-rank檢驗。
2.1兩組生存率對比 兩組生存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兩組治療前后凝血功能的變化 LMWHCI治療組治療前后D-D、Fbg、PT、aPTT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非LMWHCI治療組治療前后D-D、Fbg、PT、aPTT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LMWHCI治療組治療后D-D、Fbg、PT、aPTT較非LMWHCI治療組明顯降低(P<0.05)。見表3。

表2 兩組生存率比較(%,n=40)
與LMWHCI治療組比較:1)P<0.05

表3 兩組觀察指標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1)P<0.01;與非LMWHCI治療組比較:2)P<0.05
2.3兩組不良反應的對比 兩組不良反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對比〔n(%),n=40〕
研究顯示NSCLC患者使用抗凝治療能改善凝血功能,預防血栓形成,總生存期延長,不良反應少見〔2〕。Ettelaie等〔3〕研究使用不同濃度的低分子量肝素培養幾種癌細胞,結果發現癌細胞通過膠原蛋白-Ⅳ侵襲的過程受到抑制,癌細胞轉移速度減慢,癌轉移速率和癌細胞侵襲的下降與組織因子蛋白的表達關系密切。Komurcuoglu等〔4〕發現,Fbg升高患者的臨床生存期不長。研究證實〔5〕,大多數轉移癌患者和少部分未轉移癌患者凝血功能均有異常,以肺癌晚期患者更顯著。血小板聚集、血液高凝狀態可導致癌細胞轉移〔6〕。本研究顯示NSCLC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異常,LMWHCI改善NSCLC患者凝血功能,從而改善預后。Hahn等〔7〕證實肺癌患者化療聯合抗凝治療的效果明顯提高,并且預后改善。本文提示LMWHCI不但改善NSCLC患者外周高凝狀態血,而且抑制腫瘤的生長。LMWHCI聯合化療療效安全可靠。
NSCLC患者凝血功能異常的機制如下:第一、直接途徑。癌細胞分泌某些組織因子,該因子與因子Ⅶ形成復合物,激活因子Ⅺ和Ⅹ,導致癌細胞分泌癌促凝素,最后使患者血液處于高凝狀態。第二、間接途徑。癌細胞激活巨噬細胞和T淋巴細胞分泌相關的炎癥介質,這些炎癥介質損傷血管內皮細胞,最后也使患者血液處于高凝狀態。
PT、aPTT是凝血功能的指標之一,Fbg升高有利于癌細胞轉移及癌栓形成。Fbg是癌細胞生長因子,同時也是癌細胞轉移出血管的基質,這種基質為癌細胞提供基本的營養〔8〕。D-D升高提示纖溶亢進和血栓形成,是肺癌患者預后不良的重要指標〔9〕;并且D-D升高與NSCLC分期密切相關〔10〕。
4 參考文獻
1Marinho FC,Takagaki TY. Hypercoagulability and lung cancer〔J〕.J Bras Pneumol,2008;34(5):312-22.
2吳鐵鷹,李改蘭,陳 琳,等.非小細胞肺癌帶瘤生存患者預防抗凝治療療效分析,國際腫瘤學雜志,2015;42(6):410-3.
3Ettlaie C,Fountain D,Collier ME,etal.low molecular weight heap-rin down regulation tissue factor expression and activity by modu-lating growth factor receptor mediated induction of nuclear factor-κB〔J〕.Bioch Bioph Acta,2011;1812(12):1591-600.
4Komurcuoglu B,Ulusoy S,Gayaf M,etal.Prognostic value of plasma D-dimer levels in lung carcinoma〔J〕.Tumori,2011;97(6):743.
5Burghaus R,Coboeken K,Gaub T,etal. Computational investigation of potential dosing schedules for a switch of medication from warfarin to rivaroxaban-an oral,direct Factor Xa inhibitor〔J〕.Front Physiol,2014;5:417.
6馬敏婷,劉承媛,抗凝對NSCLC治療的機制研究〔J〕.中國腫瘤臨床,2016;43(4):173-6.
7Hahn N,Heiden M,Seitz R,etal.lnducible expression of tissue factor in small-cellung cancer:impact on morphology and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secretion〔J〕.J Cancer Res Clin Oncol,2012;138(4):695.
8鄧美玉,張令暉,王光輝,等.LMWHCI對晚期肺癌生存時間的影響〔J〕.臨床肺科雜志,2012;17(12):2235-6.
9蔡 忠,李 婷,徐敬根,低分子肝素對NSCLC患者凝血功能的影響〔J〕.中國社區醫師,2017;33(23):25-7.
10Hao LJ,Hong ZH,Shi YZ,etal.Biodistribution and preparation of tech-netium-99m-labeld D-D3 monoclonal antibody against progastrin-relea-sing peptide (31-98) in mice〔J〕.Chin Med J(Engl),2013;126(7):1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