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劍 韓方菊
(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眼科,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2)
糖尿病臨床上以高血糖為主要指標,可導致多器官系統損害,尤其以眼、心臟、神經、血管、腎損傷最多見〔1〕。糖尿病性眼病最常見類型是白內障,它可致患者視力減退,直至失明。目前糖尿病性白內障的治療策略仍以手術為主,但對于不適于手術治療的患者,給予相應藥物以延緩糖尿病性白內障進程就顯得格外重要。葛根素是從葛根中分離提取而成的一種中藥成分,主要活性成分為葛根黃酮,具有廣泛的生物活性〔2〕。本實驗分析葛根素治療對糖尿病性白內障大鼠體重、血糖及晶狀體前囊膜腫瘤蛋白(P53)表達的影響及作用機制。
1.1實驗動物、材料及試劑 清潔級Wistar 雄性大鼠30只〔體重(180±10)g,北京維通利華〕;鏈脲佐菌素(STZ),美國Sigma;葛根素(浙江康恩貝制藥);P53抗體(美國Santa Cruz公司);β-actin和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二抗(北京中杉金橋)。
1.2動物篩選 實驗前Wistar雄性大鼠進行以下兩項指標檢測,達到者具備造模標準,不符合任一指標者棄用:①散瞳后裂隙燈檢測確認晶狀體透明度正常;②空腹采尾靜脈血,測得血糖濃度<16.7 mmol/L。
1.3模型制備與葛根素干預 將實驗大鼠隨機分成對照組、模型組和葛根素治療組各10只。大鼠禁食 24 h后,模型組和葛根素治療組一次性腹腔注射檸檬酸緩沖液(0.1 mmol/L)配置的STZ(60 mg/kg);對照組則僅腹腔注射檸檬酸緩沖液。模型組和葛根素治療組于STZ注射后72 h,空腹采尾靜脈血測量血糖濃度,血糖濃度≥16.7 mmol/L為造模成功,<16.7 mmol/L者棄用。成模后葛根素治療組每日腹腔注射葛根素(140 mg/kg),對照組和模型組每日腹腔注射等量生理鹽水。
1.4Western印跡 將晶狀體前囊膜浸入預冷磷酸鹽緩沖液(PBS)洗滌;加入組織裂解液后用勻漿器勻漿、離心,測定蛋白濃度后取50 μg總蛋白進行十二烷基硫酸鈉-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SDS-PAGE)并轉膜;5%脫脂奶粉37℃封閉1 h;PBS-吐溫(PBS-T)洗膜3次×6 min;P53抗體(1∶100)和β-actin抗體(1∶1 000)4℃冰箱過夜;PBS-T洗膜3次×6 min;二抗(1∶10 000)37℃反應30 min;PBS-T洗膜5次×8 min;顯影液顯色后于凝膠成像系統中拍照、分析;用P53與β-actin光密度值之比代表各樣本P53相對表達量。
1.5統計分析 應用SPSS19.0軟件進行q檢驗。
2.1實驗后各組體重變化 實驗后4、8和12 w, 與對照組比較,模型組和葛根素治療組體重顯著降低(P<0.01);實驗后8和12 w, 與模型組比較,葛根素治療組體重顯著升高(P<0.05)。見表1。
2.2實驗后各組血糖水平 實驗后4、8和12 w, 與對照組比較,模型組和葛根素治療組血糖水平顯著增高(P<0.01);實驗后8和12 w, 與模型組比較,葛根素治療組血糖水平顯著降低(P<0.05)。見表2。

表1 實驗后各組體重變化
與對照組比較:1)P<0.01;與模型組比較:2)P<0.05;表2同

表2 實驗后各組大鼠的血糖水平
2.3晶狀體P53表達量 實驗后12 w,對照組、模型組和葛根素治療組晶狀體前囊膜P53表達量分別為0.56±0.09、1.13±0.15和0.71±0.11。對照組顯著低于模型組和葛根素治療組(P<0.01),模型組顯著高于葛根素治療組(P<0.05)。見圖1。

圖1 各組晶狀體P53蛋白相對表達量
糖尿病性白內障發生機制是長期高血糖狀態引發晶狀體微循環發生改變,代謝異常和透明性降低〔3〕。晶狀體上皮細胞主要存在于晶狀前囊膜中,具有維護晶狀體透明性和維持內環境穩定等重要功能〔4〕。Li等〔5〕研究表明,人類和動物非先天性白內障發生的細胞學基礎是晶狀體上皮細胞凋亡。作為一種腫瘤抑制基因,P53的兩種類型,野生型和突變型分別具有細胞凋亡的促進和抑制作用,上調B淋巴細胞瘤-2相關X 蛋白(Bax)和B淋巴細胞瘤-2基因(Bcl-2)基因表達、增加Bax/Bcl-2比值是野生型P53發揮促凋亡的重要途徑之一〔6,7〕。萬麗等〔8〕研究發現,糖尿病大鼠晶狀體可檢測到P53、Bax表達上調和Bcl-2蛋白表達下調,提示P53誘導的細胞凋亡在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中發揮重要作用。葛根素是從葛根中分離提取而成的一種中藥成分,主要活性物質為黃酮類化合物葛根黃酮,具有增強免疫力,減輕炎癥反應、保護心肌、降血糖、降血壓,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應激等多種功效〔2〕。本研究結果可見,葛根素可經改善胰島素抵抗狀態及抑制晶狀體上皮細胞凋亡而發揮延緩糖尿病性白內障進程的作用。
4 參考文獻
1付文亮,付秀美,和亞強,等.生長激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軸與糖尿病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19):2869-72.
2羅 春,步世忠,王福艷.葛根素治療2型糖尿病的藥理機制和臨床進展〔J〕.基礎醫學與臨床,2016;36(11):1582-5.
3馬來玉,李莎莎.超聲乳化白內障術后高眼壓患者的護理田〔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2;15(35):4272-3.
4張 婧,陳垠衫,王思玲.白內障動物模型的建立及評價參數的研究進展〔J〕.沈陽藥科大學學報,2008;25(8):674-8.
5Li WC,Kuszak JR,Dunn K,etal.Lens epithelial cell apoptosis appears to be a common cellular basis for non-congenital cataract development in humans and animals〔J〕.J Cell Biol, 1995;130(1):169-81.
6金子夜,王心淼,郜青葉,等.老年性白內障和糖尿病性白內障晶狀體上皮細胞的超微結構改變及凋亡相關基因的表達〔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5;18(5):483-5.
7張曉巖,張先鈞,賈 煒,等.西紅花苷對急性高海拔低氧條件大鼠腦海馬P53表達及凋亡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37(1):1-3.
8萬 麗,劉文斌,沈燁宇,等.鏈脲佐菌素誘導糖尿病性大鼠白內障的氧化應激-細胞凋亡機制及葛根素的改善作用〔J〕.國際眼科雜志,2014;14(10):1773-5.